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对口就业问题

点赞:16289 浏览:7048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和对策进行研究.结论认为,该专业对口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社会需求、学校培养两方面主要制约因素,应从加强理论研究、改革课程设置、强化实践训练、提高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指导方面进行应对.

【关 键 词】社会体育;对口就业;研究

Oursocialsportajorstudent’semploymentproblemresearch

Abstract:throughusingthemethodofliterature,expertinterviewsandotherresearchmethodsofChinesesocialsportsprofessionalgraduates’employmentpresentsituationandrestrictionfactorandcountermeasureresearch.Conclusionprofessionalcounterparts,theemploymentsituationisnotoptimistic,theexistenceofsocialdemand,schoolculturetwoaspectsbasicallyrestrictsanelement,shouldstrengthentheoreticalresearch,reformofcoursesetup,strengthenpracticeandtraining,improvetheentrepreneurialcapacity,strengthenemploymentguidancetodealwith.

Keywords:Socialsports;Employment;research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生活品质的也要求不断提高,以普通群众为参与主体的大众体育开始勃兴,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在此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体育院校的主要专业之一.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不断经受新需求、新问题的考验.社会体育专业这个适应市场发展需求而诞生的新生事物发展并不顺利.从1993年天津体院率先开设该专业以来,先是进入迅速成长期,到2005年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超过了200所,[1]然而到2009年底,这一数字减少到144所.[2]导致社会体育专业办学规模缩小,制约该专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对口就业困难.[3]企业的产品没有市场需求,则该企业会倒闭,一个专业的毕业生不能实现对口就业,则该专业会被市场淘汰.社会体育专业要实现科学发展,不断成长壮大,切实肩负起发展群众体育、提升群众身体素质的历史重任,关键在于有效解决学生对口就业的问题.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现对口就业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12年来各级教育文件及相关学术论文,收集和参考了20所高校(包括10所体育专业院校和10所师范类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社会体育专业教学计划及专业建设方面的有关资料.

2.2.2专家访谈法

与湖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学院、三峡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广州商学院等社会体育专业的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到湖北省体育局、武汉市体育局、黄石市体育局等相关政府部门就相关政策进行咨询.

2.2.3实地调查法

到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宜昌市的20个街道、53个社区进行走访调查,收集当前大众体育开展情况和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2.2.4问卷调查法

根据湖北大学、湖北师范学院、三峡大学提供的450名于2008年—2011年毕业生信息,通过上门、邮寄、等方式发出关于实际就业情况问卷450份,回收281份,其中有效问卷256份.

2.2.5数理分析法

运用Excel等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数理分析.

3.研究结果

在笔者发表于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上《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一文的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调查研究结果,认为当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对口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社会需求制约、学校培养制约等两方面制约因素.

3.1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

通过对部分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地区、从事职业、实际收入和对职业稳定状况等四方面情况进行调查,认为整体而言,该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对口就业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社会体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1.1就业地区

调查结果显示,有35%的受访毕业生在京沪地区就业,其次是东南沿海地区占24%,再次是以武汉为代表的省会城市占21%,返回原籍或在中小城市就业的占20%.大部分毕业生就业于经济发达地区,与社会体育专业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较好的现状符合.

3.1.2从事职业

在256名受访者中,从事社会体育相关工作的有112人,从事教师职业的有43人,从事公务员职业的有25人,读研的有17人,从事其他职业的有59人.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毕业生没有从事与社会体育相关的职业,对口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3.1.3实际收入

在256名受访者中,月薪在1000—1500元之间的有132人,在1500—3000元之间的有63人,3000元以上的有37人,1000元以下的有24人.有调查研究显示,2005年北京地区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在1000—1500元.[4]对照该结果,大部分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收入水平都能达到或超过这一标准.但考虑到本研究中部分受访者并非应届毕业生,且2005年以来全国的物价水平和工资水平都有明显提高等因素,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实际收入水平并不乐观.

3.1.4工作稳定状况

社会体育专业实现对口就业的毕业生大多在体育俱乐部或体育用品公司工作.我国的体育俱乐部或体育用品公司大多规模不大,应对风险能力不强,即使是一些大企业也不例外.有学者对金融危机时期,江西理工大学09年、10年两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内体育相关的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据统计09年末,生产运动服装、体育装备和体育器械的“安踏”、“鸿星尔克”、“特步”等原先占据10%左右的销售业务量,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均跌至5%以内;国内有80%的健身俱乐部中接受训练的学员减少三至四成,加上流动资金链的断裂,开始纷纷倒闭,导致多数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只能从事其它行业工作,人才“外流”现象严重.2010届与2009届毕业生相比,在俱乐部就业人数从38.4%降到了26.7%,公司企业就业人数从41.0%降到了28.8%,而选择自主创业,继续考公务员、教师,暂未找工作的人从7.7%激增到31.1%.[5]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工作稳定状况并不乐观.

3.2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对口就业制约因素

通过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认为当前该专业毕业生实现对口就业主要存在社会需求、学校培养两方面制约因素.

3.2.1社会需求制约因素

一是供需结构失衡导.一方面是我国体育产业特别是健身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方向的社会体育人才需求量不断上升.以北京为例,2005年该市的经营性体育场所有1700余家,直接参与健身怎么写作与管理的工作人员有24000多人,但其中体育专业人才不足20%,[6]对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需求缺口大.另一方面是如前文所述,大量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对口.

二是有效需求不足.街道和社区是我国行政体制中最基层的层级,也是各项大众体育活动措施的直接落实者.经过对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宜昌市部分街道、社区实地调查,发现这些部门最重要的职能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开展民政、计生等各项居民怎么写作.开展组织居民体育活动并不是主要职能,受调查的街道、社区中没有一名是专职社会体育工作人员.可知,基层一线对专门的社会体育人才实际需求非常有限.

3.2.2学校培养制约因素

一是对办学核心内涵没有达成共识.目前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有144所,专业名称呈多元化状态,有社会体育、有体育休闲、有康乐体育、有运动休闲等等,不一而足.专业的名称不统一反映出理论界对社会体育内涵有不同的认识.在学科发展之初,对内涵有多元化观点属于正常,但办学核心内涵达不成共识并不利于专业发展.

二是培养目标不明确.“思想决定行动”.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办学的灵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当前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与体育教育专业雷同.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社会体育专业主干学科进行规定.[7]有学者对全国57所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进行对照,发现有38所院校是在体育教育专业基础上加上《专业目录》规定的五门社会体育主干课程,实际上是变相的体育教育专业.[8]另一方面是市场定位不准.部分高校将社会体育专业定位为培养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代表的基层体育组织、管理、怎么写作工作人员.尽管按照《全民健身计划》要求,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极度缺乏,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和发达国家相比,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均比例很低,[9]但是付费的社会体育指导怎么写作还没有被我国居民普遍接受.在现阶段社会体育指导员只能作为公益事业,而无法成为专门的职业.


三是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在调查中,受访的毕业生不同程度反映该专业从业教师多数从业教师都是术科出生,教学采取“照本宣科”的模式,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

4.对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4.1理论界要加强社会体育专业核心内涵的研究

要尽早在社会体育专业核心内涵的研究上取得突破,各高校要尽可能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确保形成合力.笔者认为社会体育专业的核心内涵应该秉承长远性和阶段性统一的宗旨.所谓长远性,就是怎么写作我国大众体育的勃兴,为我国居民身体素质提升培养专业指导人员;所谓阶段性就是结合当前实际,以培养体育商业人才为主.

4.2改革课程设置

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适当增加实训选修课程,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课程从属的地位.具体来说可以增加健身指导员、运动营养师、拓展师等实训课程,增强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

4.3强化实践实习环节

高校尤其是落后地区的院校应主动谋求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俱乐部、企业等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亲临金融危机的第一线,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和新经济形势下的就业忧患意识,为将来合理选择就业岗位提前做好准备.

4.4提高创业实践能力

针对社会体育专业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由该专业有经验的教师主讲,同时聘请校内外相关专家结合当前经济形式就如何提高创业能力进行辅助讲座;鼓励学生把自己所学应用到创业活动中,如在健身俱乐部充当实习健身指导员、辅助学校相关部门进行体育场馆的管理和经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4.5加强就业教育引导

鼓励毕业生把创业和自我雇用作为一种理性职业的选择,大力开展创业教育,以社会体育专业特点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自我创业的意识.学校可以把往届成功进行自主创业的学生作为典范,向毕业生进行宣传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