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点赞:34080 浏览:1573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为了综合反映不同地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发展水平,选择了多个指标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模型评价具体步骤.

关 键 词 :社会保障;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Build the Evaluating Indicator System of Social Security for Landless Farmers

Wang-dehua

( 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 418008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builded the evaluating indicator system of social security for landless farmers.In order to reflect the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in different area of landless peasants the paper gives a method to evaluate the system with principal ponent analysis.

Keywords: social security; principal ponent analysis;evaluating indicator system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湖南省失地农民民生指标体系构建研究》(12C0846),主持.

一、引言

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催生出了一个数量庞大的失地农民群体.按照就近解决的原则,失地农民被转移到中等城市或小城镇生活,由农民转变为市民,他们的生存、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重新面临就业、医疗、养老等问题.由于我国农村的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不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存在问题.农民文化程度及劳动技能较低,失地后处于就业困难的境地.诸多不利因素必然会影响到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为了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各地政府在征地时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偿,采取多种措施来帮助失地农民就业,并逐步完善相关政策等,使得失地农民尽快地适应新的生活.但是只有对他们的生活状况有全面、科学的认识,才能针对问题提出有效改善措施.针对各地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除了定性的描述和分析外,更需要定量分析和评价.因此,需要选择定量的指标,但是单个指标的信息量较少,只有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全面地反是情况.

国内许多学者是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理论及政策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靳刘蕊(2010)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评价,并对其总体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广州市统计局陈丽明(2010)提出包括:社会保险覆盖率、失业率、工资收入等十个指标构建的指标体系,并对广州的社会保障水平进行了分析.周凤莲、乔喜家(2010)构建了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的指标体系.苗艳梅等(2013)提出的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社会保障对社会问题的覆盖程度、社会保障对社会成员的覆盖程度以及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水平.并分析得出我国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对社会问题的覆盖程度还不高,认为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人群应是未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上海市统计局课题组(2013)提出社会保障综合指标体系框架包括社会保障覆盖指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教育保障、住房保障以及个人收入指标等十项内容.但是,国内学者多是针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进行论证的,尚没有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指标体系是对评价对象进行研究的基础,包含较多的指标,每个指标包含不同的含义,反映不同的发展情况,且具有不同的权重.因此,在选择相关指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综合性原则.要综合全面地反映各个地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评价的标准必须体现综合性与系统性,各个指标间既有一定的联系,又必须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形成一个有机地整体,全面地反映社会保障的发展状况.

2.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要系统地反映社会保障的发展状况,要有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还要反映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情况.单个指标反映的某个方面的信息,综合状况就需要多个指标来共同衡量的一个系统.

3.科学性原则.有关失地农民的统计资料不完善,没有现成的指标体系,因此在选取的评价指标时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选择具有代表性、可比性、信息量大的指标,而且相关数据便于收集,能够进行合理地计算.

4.可比性原则.研究发展水平的高低必须对不同地区间进行比较研究,选取的指标时尽量能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便于纵向、横向对比.

5、可操作性原则.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必须要考虑数据的可得性.由于目前全面、准确的社会保障统计数据较少,因此在度量社会保障水平、规模、结构和变化情况时, 必须考虑到该体系的可操作性, 应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且便于数据采集.

三、评价指标的选取

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反映评价对象各方面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构成.在参考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遵循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共选择了21个指标.按照评价目标和各个指标的含义,将指标体系设置为指标(见下表1).总目标层表明评价的总体结果,反映社会保障综合建设和发展水平.

选择的21个指标既有定量指标也有定性指标,有正向指标也有反向指标.对特殊指标的取值有几点说明:1、有些指标值来自于湖南省统计资料,有些指标值通过调查才能获取.比如指标“城市生活满意度”就需通过调查获取.2、定性指标的结果为文字说明,必须量化才能进行计算,比如对生活的满意可分为五个选项: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满意,根据程度进行赋值,这五个选项分别对应的分值为100、80、60、40、20,通过这种方式将其量化.3、反向指标,比如恩格称系数和人均消费支出,这两个指标值越大说明生活水平较低,所以在实际的计算中可用其值的倒数来代替. 三、评价原理与评价模型


(一)主成分分析基本原理

以上所述,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价选择了21个指标,每个指标所反映的信息量不同,指标的权重也不相同.但是,某些指标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比如GDP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增长是相关的,必然造成相当多的信息重叠,不利于对分析对象进行综合评价.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中,涉及的指标过多会增加数据处理的难度,所以希望既能用较少的变量又能得到的较多的信息量.主成分分析正是适应这一要求产生的,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理想工具.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通过将原始变量通过线性变换,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新的变量就称为主成分.虽然用主成分代替原有变量会损失一部分信息,但是损失的信息量较少,这些主成分能够反映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且这些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所含的信息互不重叠.因此,主成分相对原始变量而言,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即在研究复杂问题时不至于丢失太多信息,从而使我们更容易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提高分析效率.

(二)评价模型的实施步骤

式中ai为各个主成分的权重, 等于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

根据模型求解得各地区的主成分得分值和综合得分值, 就可以对其社会保障水平进行评价分析.根据主成分所代表的变量含义给主成分不同的命名,根据单个主成分得分高低对所有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各个地区在哪个方面发展水平高,哪些方面发展较落后.综合得分反映的是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的综合发展水平,可依据该得分对地区进行排名.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保障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总之,主成分分析的就是利用降维的思想,通过把原有变量进行重组,在保留原有变量大量信息的基础上,用少量的新变量代替原有众多变量,这将大大减少分析过程中的计算工作量,同时也不会造成信息的大量丢失.最初选中的21个指标将被选取的主成分所代替,既减化了计算,又能充分地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且各个主成分互不相关,独立地反映某一方面的情况,使评价结果更加清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