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下的视觉语言

点赞:27785 浏览:12975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为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新的展现形式与发展空间,新媒体创造了认知世界的新观念.本文通过剖析视觉语言的感知,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的角度来解析新媒体传播特征对视觉语言的影响,揭示新媒体传播中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语言特有的感知方式和表现形式,探讨视觉语言在未来新媒体传播中创新的可能性,有助于设计者借助新媒体特点进行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和应用.

关 键 词 :新媒体 视觉语言 视觉传达设计

前言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迎来了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时代.新媒体以新兴的数字传播技术为核心,其传播的速度、数量,乃至信息传播的模式都发生了空前的变化.新媒体传播下的视觉表现形式因其技术发展及传播特征改变而变化,视觉语言作为受众感知最为直接和迅速的元素,对新媒体传播中的视觉语言研究是极其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新媒体及视觉语言的研究有利于实现更有效的视觉信息传播,促进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整体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图1).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按期技术发展划分,可分为三类:一是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如数字报纸、杂志等;二是因网络提高的便利条件而诞生的,如各大网络门户网站等;三是新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影像、触摸媒体等.新媒体在技术、传播方式、表现形态、视觉语言的呈现上均较以往有所改变和突破.由于新媒体数字技术的影响,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语言得到更大的扩展,如交互娱乐设计、网络结构与界面设计、多媒体设计、应用软件及数字设备显示界面设计等,设计形式从单视角的二维空间扩展到多视角的三维空间,甚至四维空间,使得视觉语言表现出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优越性.

二、视觉语言的感知

视觉语言是视觉交流的一种语言形式,“视觉语言”一词自德国包豪斯时期以来便开始在设计学院及美术界小范围内使用.在艺术和设计界,人们通常认为视觉语言是“将视觉元素按照信息语义的要求,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此文中所涉及的视觉语言主要指基于视觉传达设计的文字、图像与色彩.通过视觉语言符号,设计师可将欲传达的功能、价值和意义,以及人的思维与情感等这些不可视的信息转换为文字、图形、图像、色彩等可视的传达要素,再通过视觉元素内在的有机组合所形成的视觉语言将信息释放出来.特别是在新媒体传播的环境下,视觉语言的意欲表达可依托于高科技,传达艺术主张的方式变得更为新颖.


视觉语言的感知即人对视觉语言的思维解析,进而形成知觉,获取感受.了解视觉语言的感知过程,可便于我们更好地对新媒体语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语言做出诠释.格式塔心理学[1]通过对人的视知觉进行实验,提出了一系列知觉组织的法则.如果说作为传统视觉传达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基础是建立在三维时空观念上的静态前提下的视觉元素的平面构成的话,那么在新媒介条件下的动态设计的形式基础则是建立在四维观念上的动态构成.格式塔心理学为视觉语言的设计者提出了类似于后现代学说中的解构理念,摒弃以往的确定的结构,去创造留有想象空间的不闭合的形,以刺激不同的受众,让其在形中融合自由的创意,并从中获得闭合的、创造性的体验.这样的建构方式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设计者不仅要将自己的立意融人作品中,还要把握受众可能的闭合思路,如果能有意引导其想象路径,使之领悟作品的精髓,或体验作品带来的快感,作品才有可能获得认同.

三、新媒体传播特征对视觉语言的影响

因新媒体自身所具备的特殊性,其传播特征也较传统媒体传播有很大的不同,传播特征的转变也导致了相应视觉语言的新特点、新表现形式.

(一)互动性传播方式(图2)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线性、不可选择的.它集中表现为在特定的时间内由信息发布者向受众传播信息,受众被动的接受,没有信息的反馈.这种静态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不具流动性.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双向的、可互动的,此处的双向,一方面指传统的发布者和受众现在都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另一方面指受众可立即对信息作出反馈动作.如数字互动媒体中的触屏技术,受众可直接点击界面信息进行反馈交流.

(二)个性化传播行为

随着微博、博客等网站的出现,使得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随时随地个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使得个性化的视觉效果呈现,视觉形式的可供选择空间加大,其视觉语言既表明受众个体鲜明个性,又令其体会到发布信息以影响他人的快感.

(三)移动性接受方式

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具备移动性的特点,用手机上网、看电视、听广播,在公交车、出租车上看电视等越来越成为普遍的事情.此类新媒体传播中的视觉语言也相应表现出简明性、易操作性.

(四)交融性呈现形式

新媒体在传播内容方面更为丰富,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化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其视觉呈现形式及组合方式也因此而丰富多样.

四、视觉语言在新媒体传播下的表现形式

首先,视觉语言依附于高科技的新媒体,其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数字化的信息更加易于传送,速度加快且准确性提高;数字化信息更易于查询和存储,这使视觉语言可以从多元化多角度的手法来进行表现,多种视觉元素配合在一起,依赖于技术赋予动态的表达方式,受众接收的感官刺激也因此加强,也因此有更多条件来理解作品内涵.

由于这些优势,视觉语言在新媒体传播下的表现形式如下:

(一)动态表现为主导

相对于在传统媒体中视觉语言被限定在二维空间内,视觉语言在新媒体传播下实现了由静到动,将固定化的图形、图像、色彩实现动态的转变,从单一视角转变为多维度呈现.

设计师可以从无限的时空中去表现从宏观到微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时间轴、动态轴上发挥创意.视觉语言的动态性使其具备了用故事情节发展的形式将概念生动表达的能力,在这种语境之下,受众身临其境,更便于联系和记忆,其中视觉语言的叙事能力、可联想性及可记忆性成为了动态设计中的要点,要求视觉语言的可读性及可识别性加强,可在海量信息内短时间打动受众心灵.如新媒体视觉语言中的文字表现,可塑造为由静至动及在运动轨迹过程中产生的识读体验,但是文字在屏幕的识别率、可读性、速度、韵律及运动轨迹等,都是新媒体所须考虑的.

新媒体传播下的视觉语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合作性加强

在新媒体传播中,视觉语言已不再是信息传递的唯一表现手段.设计者不仅需遵循视觉语言中的形式美,还需将视觉语言与声音、触觉、气味等结合,通过合作建构综合体验式的信息传播,运用新材料、新的立体装置及交互技术、动态影像技术,有效传达信息并实现情感对接的目的,带给受众更为全面的生理及心理感受.这种着力于多方位感受的新媒体传播,使视觉语言不再独立工作,而需加强其合作性.

新媒体传播为我们的感官,特别是视觉带来了享受及震撼.同样也为设计师提供更为宽广的视觉传达设计平台,但在进行视觉语言的整合创新之时,需避免单纯追求受众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的强化,不应抛弃或弱化道德理性、审美价值深度和人文关怀等为内核的精神意蕴.倘若忽视主题、消解人性深度、消解艺术个性,一味追寻科技所带来的视觉语言形式上的变化而忽略其文化内涵,其结果就是导致受众精神内涵上的空虚、苍白与视觉设计语言的世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