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传播的路径

点赞:19601 浏览:915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谣言,即所谓广泛流传的、未经证实的事实或诠释,人们对此通常的理解是谣言“起于无知”并且“止于公开”,认为真相一出谣言就会崩溃,而本文称为“以检测为真”的新式谣言与传统的“信以为真”的谣言有很大的差异,它是“起于智者”、“传于智者”的,并且不会随着真相的出现而失去其传播效力.

【关 键 词 】谣言 传播路径 超真实

4月12日,当卡梅隆在一档著名的美国脱口秀节目《科尔伯特报告》中严肃地说,中国内地上映的3D版泰坦尼克号中裸戏被删的原因是“害怕中国男人会向着银幕,伸出手来摸”时,中国网民们哈哈大笑起来:我们恶搞的一个检测新闻,竟然让卡梅隆大导演信以为真了.

一、一个“世界级的玩笑”引发的传播奇观

这个“世界级玩笑”源于网友“豆瓣逗你妹”4月8号在微博和人人相册上发布的一个恶搞的段子:“观众和媒体质疑《泰坦尼克号》中Rose裸身让Jack作画的情节1998年在大陆上映时没有被删除、2012年上映时却被删除,近日终于对此给出了解释:‘考虑到3D电影的特殊性,我们担心播放此片段时观众会伸手去摸,打到前排观众的头,造成纠纷.出于建设精神文明社会的考虑,我们决定删除此片段.’”此段子一出,立刻在网络上得网民们的疯传.据统计,仅4月9日一天新浪微博的转发就达3339次.①这次的“检测新闻”的传播与传统检测新闻的传播特征有很大不同,参与转发的人大都知道这是一个恶搞的段子,然而参与者们甚至根本不在乎这个新闻的真检测,并且也没有倾向于求证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就对其进行疯狂的转发.由此看来,网民们似乎对真相并不关心,而是沉浸在这种全民恶搞带来的欢乐中,并向其他人继续传播这一显而易见的“谣言”.甚至从4月12日开始,包括英国卫报、每日邮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可信度很高的国外媒体把这条新闻挂在自己的网站上,②进而便有了《科尔伯特报告》中卡梅隆大导演的侃侃而谈.

这个段子的始作俑者后来撰文称,他通过观察和梳理之后认为,这一“世界级玩笑”的发展脉络应该如下:我(网友“豆瓣逗你妹”)——段子——检测新闻——网络——国内媒体——国外媒体——卡梅隆导演.一个中国大学生网民自娱自乐式的戏言竟然让远在另一半球的卡梅隆大导演信以为真了!这是何等的互联网“奇迹”.其实,要理解这样的奇迹并不难,借助互联网的“六度空间”传播理论,可以很好的诠释这个事件发展的轨迹.“六度空间”理论又叫六度分割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人们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世界级玩笑”的这一传播路径便完美的验证了互联网的“六度空间”传播理论,即世界上任何两个人之间所间隔的距离不超过六个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互联网营造的“地球村”中第一次变得如此之近,同时这也印证了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所说的“我们身披全人类,人类就是我们的肌肤”——电子时代的“内爆”使得人们之间的关系前所未有的紧密.在“处处皆中心,无处是边缘”的网络时代,任何一条毫不起眼的信息都可能引发整个网络世界的“蝴蝶效应”,谣言传播的威力也由此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

谣言传播的路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谣言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谣言止于智者?谣言传播的两种路径

谣言,即所谓广泛流传的、未经证实的事实或诠释,人们对此通常的理解是认为“谣言止于智者”或“谣言止于公开”,也就是说真相一出现谣言就会崩溃.然而在这个“世界级玩笑”中我们发现这样的“谣言”却并没有随着真相的出现而失去其传播效力,反而在真相出现之后人们对这个“辟谣”帖视若无睹,继续哈哈大笑着在网络上向亲朋好友们转发.4月14日16点25分,网友“豆瓣逗你妹”在其人人网上发布了一篇日志,题为“一个世界级玩笑的诞生——《泰坦尼克》伸手摸检测新闻的前世今生”,详细解说了这个广泛传播的段子的“制作”背景、传播路径以及它是如何在网络上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在谈及谣言的爆炸式传播以及与之相对的真相传播的无力时,他以这样的比喻来表明两者对比之下的强烈反差:“当一个炸弹已经炸开的时候,你站在炸弹拿着一盆清水泼过去是于事无补的.”③


为何传统的“谣言止于公开”和“谣言止于智者”这一定律在此不起作用了?通过对这一反常的传播现象进行研究,我们发现这类的“谣言”是新型谣言,它的传播路径与传统谣言的传播路径完全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如果我们将传统谣言的本质特征概括描述为“信以为真”的谣言,那么像“世界级玩笑”这样的谣言就是“以检测为真”的新型谣言.

1.“信以为真”的谣言

传统“信以为真”的谣言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接触到的事实真相具有暧昧性,而接触到这一信息的人由于自身认识能力有限而无法辨别事实的真实性,进而在真相不明的情况下将检测象当做是真相来认知,并进行的有意或者无意的传播,扩大了检测象的传播范围,也从另一个方面助长了谣言的扩散.“信以为真”的谣言产生于真相的缺失,人们在猜测和将信将疑的迷雾中摸索;而当辟谣者或“智者”将真相向大家展示之后,这样的谣言就不攻自破了,清晰和真实的事实得以呈现,人们便停止对谣言的信任和传播,进而完成对“谣言止于智者”和“谣言止于公开”这一传统传播规律的证明,亦是“谣言粉碎机”的工作原理.这样的例子从来都不缺少,以2012年4月6日人民日报盘点的“十大网络谣言”为例,“军车进京”、“抢盐风波”均榜上有名,其他的还有“蛆橘事件”“47号公告”“山西地震谣言”等,这些谣言往往是真相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澄清和证实,而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加之符合了部分大众对于事件真相的好奇和期待心理,因而得到人们的信任后广泛传播,在事实真相出现之后,这些谣言被真相所“粉碎”.

2.“以检测为真”的谣言

与“信以为真”的传统谣言相比,这种“以检测为真”的谣言往往是“始于智者”并且“传于智者”的.在网友“豆瓣逗你妹”的段子中,“担心播放此片段时观众会伸手去摸,打到前排观众的头,造成纠纷”显然是对删减3D《泰坦尼克号》这一行为的恶搞和讽刺,作者预设的中国语境下是“大家都懂的”真相始作俑者处于同一语境下的中国网民对这个“谣言”的广泛传播.我们都知道它是检测的,为什么还要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