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校期刊的改革进路

点赞:25538 浏览:1181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全球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学术期刊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呈现出期刊的发布与传播方式更新、期刊的出版模式更新和“优先数字出版”成为最新的出版模式、期刊的国际化趋势等发展特点.同时,学术期刊也面临着网络化和新兴媒体的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改革已经成为新时期学术期刊发展的新命题和新焦点.新一轮改革将推动学术期刊向优质化发展、出版方向与定位向特色化发展,期刊之间的竞争还将是出版手段的竞争.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重要构成部分的党校期刊,同样面临着改革要求,上述改革的方向也将是党校期刊的改革取向,而特色构建则将是党校期刊的改革进路选择.

关 键 词:党校期刊;改革;期刊定位;优先数字出版

中图分类号:Z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11)05-0117-05

一、新时期学术期刊的改革要求与进路

(一)学术期刊发展机遇与面临的挑战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获得全面发展,学术理论研究也进入大繁荣大发展的全新发展时期.与此相适应,学术期刊也迎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学术期刊数量增长迅速,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学术期刊总数约在6200种①,学科覆盖面遍及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个门类和各学科领域.学术期刊的发展和兴盛,有力地推进了学术研究向着广阔和纵深发展,并为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学术事业的发展进步增添了助力.

在全球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学术期刊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相比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学术期刊复兴阶段,新时期的期刊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1.期刊的发布、传播方式更新.期刊的发布、传播手段及途径开始以电子版格式和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实时传输与发布,并借助于专业网络平台以集群方式将所有学术期刊共同发布于同一个平台上,使读者能够进行直接检索,而不必依靠传统的方式对实本期刊逐一浏览、翻阅.二十世纪最后三年是学术期刊借助于学术期刊网全面实现网络化的重要年份,由清华同方CNKI(即“中国知网”)首开先河,成为学术期刊网络化的发端.此后各种学术期刊网相继开启,为学术界、教育界广大师生及研究人员提供了完全新型的、海量的、便捷的检索、阅览渠道.可以说,这是学术期刊出版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这个变革,对编辑者而言不仅是一种编辑模式的转变,更是一种编辑理念的转变;对出版者而言,还将引导出版模式乃至出版理念的革命.

2.期刊的出版模式不断创新.学术期刊的出版模式由原来传统的以纸本文献为惟一载体和出版特征的期刊出版样式,转换为电子格式,使得通过网络进行海量检索成为可能.在这个基础上,又进一步衍生出一种更新的出版模式,即“优先数字出版”,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期刊出版的时间周期限制及整刊出版的格局.

“优先数字出版”(也称“优先出版”),最大限度适应了学术期刊出版的新潮流和新发展,它所具有的出版适时、随时、单篇、周期短等特点,一方面适应了读者、作者对学术创新和学术吸纳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学术期刊对抢占学术论文发表高地和先机的要求.在国外,“优先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学术期刊出版的新潮流.在我国,优秀期刊特别是以国际化为其出版宗旨的期刊,已经瞄准了这一全新的出版方式,很多期刊实际上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和运行.故此,这种出版模式的转向必然自高向低波及我国学术期刊的各个层级.

3.期刊的国际化趋势.国内处在学术研究最前沿的期刊,在出版的国际化接轨方面,走出了全新的步子,包括作者来源、读者分布、期刊订阅交流、重要的研究选题等等都体现出与国际接轨的方向;各种学术期刊增加外文文摘便于对外交流和国外读者检阅,已成为普遍的出版要求;一些以外文作为出版文字的专业期刊也在成长和发展中.

基于上述原因,学术期刊在新时期的发展,呈现出向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的方向:一方面,各种专业的学术期刊网络越来越多地介入和参与到学术期刊的发展过程中,与学术期刊同步发展,互相促进,并有力推动了学术期刊的发展;另一方面,各学术期刊借助学术期刊网的平台实现了自身的网络化转变,同时也开启了为适应数字化、网络化而进行的改革.可以说,数字化和网络化深刻地影响了学术期刊并对其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与机遇相随的,是学术期刊的发展面临的市场化和数字化带来的严峻挑战.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媒体迅速发展,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索取信息的手段也面临着新的变化.学术领域中研究者获取所需信息的范围与视野大大扩展,手段更加便捷有效,对学术发展和研究前沿的需求与关注也已大大不同于过去,从网上获取学术信息已成为网络时代信息发布与传播的发展趋势;作者通过便捷的网络选择期刊投稿也成为对期刊社最具潜力的挑战,这使得期刊传统的出版手段与工作方式也面临着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激烈的期刊出版竞争.改革,已经成为新时期学术期刊发展的新命题和新焦点.为此,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积极推动出版机构的改革,对给学术期刊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进入21世纪后,与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制定了期刊发展规划并提出了改革要求.如、、的《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2001年)[1],国务院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09年)[2],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2009年)[3]等纲要性和指导性文件,由此启动了全国期刊业的改革进程.尽管学术期刊的改革路径与方式将不同于面向社会、完全走市场化道路的其他期刊,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学术发展规律及学术期刊发展的总体走向来说,学术期刊改革的命题必然也包括在其中,逐步建立期刊退出机制的改革路线图将成为新一轮改革的重点和亮点.

新时期党校期刊的改革进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术期刊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为此,在改革命题之下,下面三个方面则是学术期刊所面临的改革方向:

1.推动学术期刊向优质化发展.学术期刊的竞争,目前更多地表现在发行量、网络点击量和web下载量等反映读者关注程度以及被引用指数等反映被使用程度的指标上.这些竞争,归根到底是对优秀作者和优质稿源的竞争,近些年来,还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在以进入“核心期刊”、“名刊”②作为办刊价值取向或中心内容的竞争.这种竞争加深了学术期刊对发展与改革要求的紧迫感.为此,借助于期刊评价手段推动学术期刊的改革,从而使得优质出版资源更多更集中地向优秀期刊集中,引导和推动学术期刊的良性竞争和改革.来自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最新信息已经表明,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开始正式地积极介入推动优质出版资源向优秀期刊聚集的工作.这就是说,优秀期刊中的“核心期刊”、“名刊”将不仅越来越受到读者、作者的关注,吸附更顶尖和更多的优质稿,还将受到各种权威机构甚至来自政府部门的肯定、褒扬、资助以及推动,不仅民间的期刊评价机构起着发端和推导核心期刊前行的作用,连一向对“核心期刊”的评定持谨慎态度的政府主管部门也开始转向积极引导与推介上了,其目的就是借助民间期刊评价机构的作用以及20年来评定“核心期刊”所构成的积极、正面的效应,推动学术期刊的进一步改革.

2.出版方向与定位向特色化发展.出版特色成为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特色化道路将是打破众多学术期刊“千刊一面”的有效途径.我国学术期刊的趋同化问题一直就存在,在学术期刊的绝对数量发展到6000余种的今天,正在呈现出越来越雷同相似的趋势.特别是高等院校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报类期刊,由于办刊出资者的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默许或容忍所主办的期刊尽可能地照顾本单位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的教研人员论文发表的需求,从而使得学报还负担着“自产自销”的担子,这种现象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并导致综合性学术期刊的面孔越来越相似,发展路径也越来越狭窄.这种现象已经引起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的不安,也引起广大从业人员特别是各期刊主编们的重视.如何突破原来的出版定位框框,如何构建期刊的鲜明特色,成为当前学术期刊改革的重要方向.

3.新一轮的期刊竞争将是出版手段的竞争.出版手段的竞争将会以“优先数字出版”为主攻方向,以出版及时、快捷、零星化和随机性,一改以往的从向期刊社投稿、经过编辑部各层审阅和审核、再到印刷厂排版印刷和整刊出版,这样一个需要经过几个月漫长等待时间的论文发表全过程的出版模式,以实现抢占学术观点发表先机、占据学术论文发表高地为核心,以争取和聚集更多优秀作者及其优质稿源为目的的期刊竞争.

“优先数字出版”将会成为我国学术期刊又一轮新的变革,甚至带来以电子出版为特征的出版方式的根本性革命.也就是说,不久的将来学术期刊将会出现纸本出版与电子出版两种不同的版本模式,且两种模式可以兼容和并存于同一种期刊;电子出版还会越来越多地在学术期刊出版中扮演重头戏,电子出版将不再是纸本出版的翻版和尾随,而是有着自己的出版优先“特权”.可以预见,以“优先数字出版”为特征的数字出版模式(电子出版),将像前一次革命性变革即学术期刊全面实现网络化那样,为学术期刊的出版带来不同以往的全新的又一次革命,不仅将导致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的变革,丰富学术期刊的出版手段与样式,还将导致出版理念的革命和出版工作的革命.

(二)党校期刊面临的改革要求

目前,全国各级党校主办的期刊有近100种,绝大部分定位为学术性理论期刊.党校期刊以及其他党政干部院校期刊,与高校期刊、社科院(联)期刊共同构成了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三大板块.作为学术期刊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党校期刊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中国的干部教育机构,《中国党校工作条例》规定了各级党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方面肩负着重要任务.而作为党校期刊,党刊的性质决定了它在完成上述任务的方面所负有的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和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研究党在各个时期总的路线方针,从而实现以正确的理论引领社会思想、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引领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的重要职责.

因此,在学术期刊发展与改革的语境下,从改革开放之初陆续创刊、与全国各类学术期刊一同发展、一同走向繁荣的党校期刊,在新时期同样地也将面临改革的要求,尤其是来自自身的、由其肩负的职责以及内在追求所推动的改革,已经迫切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我国学术期刊所面临的改革命题,同样也是党校期刊的改革诉求.改革与创新,将是党校期刊发展方向和价值追求所决定的.如何改革,如何创新,首要的就是明确党校期刊的职责与任务,具体分析和研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重点解决出版的定位与方向问题,从而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确立自身的优势地位与发展目标.

二、定位与特色构建:党校期刊的改革进路选择

(一)研究影响学术期刊发展走向的重要变革,明晰党校期刊的改革路径

学术期刊的出版定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一个期刊出版方向性问题.在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期刊改革路线图与改革进路指导中,特色构建将是学术期刊改革的主攻方向.

期刊特色,可以说是期刊发展的关键和期刊的生命所在.在目前的国家对出版机构进行改革的路线图中,学术期刊暂时不列入体制改制之中,但也要看到,学术期刊的发展始终要与期刊的社会影响和学术地位相联系,学术影响力低下的或没有任何学术价值可言的“学术”期刊,很可能会在下一轮改革中被淘汰出局.目前已经推出的各种“核心期刊”和“名刊”评选,正好切合了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思路:在建立期刊退出机制的同时,积极推动各种优质学术资源向“核心期刊”和“名刊”倾斜,从而推动一批优秀的学术期刊向更高水平聚集以及与学术国际化接轨,逐步淘汰较差期刊.为此,积极融入全国优秀学术期刊的竞争行列,把期刊特色的构建列为工作重点,将是党校期刊改革的重要内容.

期刊的特色打造,是关系其学术影响和学术地位构建的基础性问题.突出期刊的特色,形成“人无我有”,才能在众多的学科研究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占据该学科研究的高地.从国家管理层面来说,既推动名校期刊向综合性方向全面发展,也鼓励其他期刊向特色方向发展.

期刊的学术影响和学术地位,可以通过一些期刊评价指标体现.特色突出鲜明的学术期刊,更容易为读者关注和参阅,代表其学术影响和学术地位的评价指标也会相应地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学术界、期刊界公认的在期刊特色的构建方面卓有成效的期刊,它们往往在国内外拥有大批的机构数或下载量,以及高居的被引用指标,或在该学科领域被指定为专业参阅书刊,在专家的评价中也会获得普遍认可.换句话说,拥有很高的评价指标的期刊,也就拥有了广阔的生长空间,具有别人不可代替的期刊特色,也就拥有了强力的竞争优势.

实践中有许多成功案例可资借鉴.例如,高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中,以其特色栏目为期刊特色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以“人类学”栏目为全国期刊界和该学科领域所公认,并凭此荣登教育部评定的高校社科期刊“名刊”行列.再如,在全国省一级党校和行政学院期刊中,一批冠名“行政学院学报”、创刊仅仅10年的期刊,在2004、2008年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分别被遴选为“核心期刊”,从而与原有的一批党校期刊一起,跻身于学术期刊的核心圈中.这些期刊除了借助原有期刊(这些行政学院都是与党校合一办校,原有期刊均指其以党校冠名的期刊)的编辑资源、稿源资源和期刊影响外,专业化出版则是其特色构建的利器.它们以政治学和行政学学科研究定位,集中设置专门学科的栏目和集中选编相关的论文,形成一种比较优势.

(二)积极探索期刊特色的构建路径,为提升党校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奠定扎实基础

出版方向和特色方向,在这里是一致的.目前,学术期刊特色的构建有三种选择路径:第一种是主攻1-2个栏目,以刊发该领域的权威论文为主旨,以顶尖学者的专稿构建该学科的学术高端平台;第二种是以一刊中的某几个栏目为出版重点,集中力量主攻主要栏目;第三种是将全刊集中于一个或数个主要学科领域,以学科集群和集约方式构筑该学科的专有出版平台.

党校期刊依托的是党校干部教育及各个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民族的发展和历史传承.因此,党校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应该体现为党校科研怎么写作、为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怎么写作、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咨政怎么写作的目标和出发点.同时,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特色、地域特色、文化传统特色、少数民族特色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也应该是党校期刊编辑工作借以依托和反映的研究内容.党校期刊办刊方向与特色应该从这个实际出发,不仅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问题,也要研究本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问题;既从宏观的层面开展研究,更要在中观和微观上开展研究,围绕本地区独特的地域、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寻找编辑视角和期刊定位.依托党校教育与党委、政府工作密切关联的有利条件,以特有的视角和高度,关注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社会各个方面,推进理论创新与发展.紧紧抓住“特色”二字,围绕特色做文章.从各优秀期刊的经验来看,上述方面作为一种方向,具体的特色确定则既要有所侧重、有所加强、有所突破,又要有所舍弃、有所放下、有所不为.三种路径选择需要依实际情况,充分论证其可行性,既要兼顾可操作和可持续发展又能涵盖今后的出版方向.

特色栏目的构建与形成,由此而期待的学术影响的营造和提升,都要遵循学术研究和期刊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确定了发展方向之后还要靠长期的坚持和积累,靠全体编辑的精心工作,更要以制度形式促进这项工作的持续进行.

(三)研究期刊出版新模式对学术期刊发展的关联影响,为党校期刊的改革准备充分条件

期刊的特色构建,还需要辅之以其他方面的改革.以下方面应作为改革和探索的重点来加以研究:

1.研究电子化、网络化对出版工作的重大影响.电子化、网络化对期刊出版工作转变的影响及是上世纪末就已经开始了的,其影响极其深远重大.但从现实情况看对于这一点的认识还不到位,甚至还有不够重视的情况.因此,把工作方式方法改革的重心放在电子化、网络化的转变上,就要研究这个转变以及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改变原先建立在以纸质出版为特征和前提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以及工作制度、激励制度,期刊的发布、作者队伍的构建都要重新从电子化、网络化的现实情况出发,主要改革措施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密切关注和及时跟进“优先数字出版”的发展和应用.研究并及时掌握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这一最新出版模式的应用条件,及时跟进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转型.因为数字出版模式将再次带来不同以往的全新的革命,它不仅将导致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的变革,还将导致出版理念的革命和出版工作方式的革命.为此,更需要对这个新的革命给予同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任何对这种新型出版方式掉以轻心的思想和行为,都可能使自己沦于落后.

3.加强对各种期刊评价体系相关指标的研究与分析,用以指导和检验改革.通过运用国内各种期刊评价体系相关指标和数据,及时、实时地分析和评估期刊出版的各项动态评价指标,特别是研究近年来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和在学术交流中起主导作用的客观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追踪和检验期刊工作的成效得失,使得改革方向和目标更加明晰和有针对性,以科学的规划引导期刊工作的有序、渐进发展.

新时期,在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大背景下,各级党校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期,同时也面临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党校工作全面开创新局面提出了新的艰巨任务.期刊工作,是党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期刊的办刊水平和学术地位实际上反映的是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与实力.建设高质量的党校,在期刊工作的目标要求上则体现为定位在高水平、高学术影响力的层级上,更好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怎么写作.因此,深化对党校期刊的改革,积极主动地将这一改革融入到学术期刊的改革发展的大行列之中,将是新时期党校期刊人的重要目标和艰巨任务.

注释:

①参见《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汉大学,2009年版,第11-14页.确定学术期刊需要确定而可操作的标准,在该《评价报告》中将我国期刊分为纯学术性期刊、半学术性期刊和非学术性期刊3种类型,统计学术期刊、半学术期刊总数为6170种.


②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类的“核心期刊”,指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的“核心期刊”、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的“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等4种;“名刊”则指教育部2003年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实施方案》评选的高校学报类型的名牌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