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性诚信教育模式

点赞:4013 浏览:128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通过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和原因,提倡一种新的诚信教育模式:自主性诚信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在诚信教育中的主动性和自律性,提高诚信教育的效果.


关 键 词:高校;自主性;诚信教育;教育模式

诚信是道德品质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国家强盛、文明的重要标志.但在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制度变革中存在一些体制不健全,行为的不规范,出现所谓的“诚信危机”.更有甚者的是,这种社会生活中不守信、违反诚信原则的浊流也浸入了高校.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及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探讨适合中国高校的诚信教育模式非常有意义.

一、目前高校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一)校外环境诚信缺失引发高校的诚信缺失

在经济社会领域,不诚信的现象相当普遍.检测冒伪劣产品横行于市;地方官员谎报政绩,欺上瞒下;学术上剽窃和查重现象屡见不鲜;社会上言而无信、欺诈等现象比比皆是.一些自身修养不高、自律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很容易受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1].

(二)高校的诚信教育活动存在问题

诚信教育活动中,注重理想信念等理论的灌输,忽视基础道德的实践,导致知行脱节,混淆了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界限;教育的内容单一和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不切实际;训导式、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有些诸如签诚信承诺书等方式并未触及诚信教育的本质,容易流于形式;教育过程不连贯,没形成长效机制,经常根据教学事务安排,临时穿插诸如“考风考纪宣讲月”等活动,临时抱佛脚;教师无论是领导、专业教师还是辅导员都存在言行不一、不讲诚信的现象,很难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诚信教育还需要一定的管理制度来保障运行,有调研表明[2],制度建设不完善和制度实施不力是当前诚信制度建设的最突出的问题,然而除了在学生的上课考勤、考试监考、毕业论文的审查等方面有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外,其他诸如就业中的查重行为、毁约行为,一些高校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管理制度上是缺失的[3].

高校自主性诚信教育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诚信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的缺乏导致诚信缺失

1.大学生对诚信道德内涵认识模糊

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的基本内涵还认识模糊.有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不诚信的小事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些行为与个人诚信品质无关;还有的学生认为诚信已过时,认为讲诚信的人易吃亏.而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如不正之风、分配不公等方面的问题缺乏正确认识,不能辩证地看待党内的腐败现象,把不住社会的主流.

2.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知行不统一

诚实守信是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是知与行的统一.一个人只有把对诚信道德的认知变为自觉行为时,诚信道德才能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却表现为认知和行为的脱节,对诚实、正直、守信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讲起来时头头是道,口若悬河,实际行动中却可能是另外一种状况[4].

3.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自律精神

大学生在接受道德教育的时候,正是处于道德的低级阶段——他律阶段.考试的时候不,是因为“不敢”而非“不愿”;助学贷款的还款是因为银行催款或者扣押而不是出于自愿.这些事实都能看出当代大学生在道德自律上还有所欠缺.使得大学生在很多可能的情况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放弃诚信[5].

二、构建自主性诚信教育模式的途径

构建自主性诚信教育理念

诚信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备德育的本质特征和一般功能,诚信教育必须遵循德育的原理和规律.

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体现了道德水平的发展.他律水平处于道德水平的较低层次,他们接受社会规范并不是从内心接受和认可,而是因为外界的干预和监督,他们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奖励和表扬,而避免惩罚和谴责的表现.当一个人能自觉自愿地按照道德规范办事,不用外界因素的监督,这就是自律的表现.而我们进行自主性诚信教育的目的也就是要实现诚信的规范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培养具有主动性的高诚信道德的学生.引导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自理、自律和自强,从而推动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诚信教育应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个人内在诚信观念的“自我”建构.要将诚信教育内化为学生的主体认识,转化学生的自觉情感,从而也推进诚信教育的效果.

其主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主动的获取积极的诚信信息,形成积极正面的诚信观;二是要按照良好诚信观的要求,积极主动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总结经验,树立良好的形象;三是主动将正面的诚信观教导他人,对不诚信的事情予以制止和谴责,形成良好的诚信氛围和环境.

实行课程体系改革,以活动课程为主

传统的两课式的诚信教育授课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教育方式以训导为主,按标准塑造、照模型浇铸,教育方式单一.因此学生学习没有兴趣,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并且考核的方式还是以分数为指标,学生德育水平的高低的评估最终还是以分数或者以综合测评的加分等方式来实现.

要改变这一现状,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运用讲座、参观、走访等方式活跃单一的教育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大学生进行立体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要求教育者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和日常生活,将解决思想问题,开展诚信教育,渗透到处理大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当中去.另外可以设计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诚信的意义和价值,提高践行诚信的自觉性,实现知行统一.

建立明确的自主性诚信教育评价体系

诚信档案可以实行学生诚信积分卡制度,将不同的诚信和失信行为编成不同的分值,统一标准,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能够充分体现其诚信度的分数卡.将学生的诚信记录转化为可以数量化的评估指标,每个学期进行汇总考核.例如大学生在校期间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情况、学费按期交纳情况、课堂考勤、考试违纪、勤工助学情况、相关责任义务履行情况及其它违反校纪校规情况等.对于其他日常生活中的诚信表现可以采取同学互评及熟悉教师考评的方式进行.到学期末的时候,综合评定每个同学的诚信表现,对每个部分按照一定的权重记录一定的分值,形成总评.

(四)建立诚信档案,完善诚信机制

学校要建立一个具体而又具有可操作性《大学生诚信档案》,这份档案将贯穿大学四年,甚至在大学毕业后可以装入人事档案.诚信档案建立起来以后,要进行公开,使表现好的同学树立模仿带头作用,而对表现较差的同学也能起到监督的效果.把诚信表现向社会公开,就业时用人单位可以参考其人事档案里面的诚信档案内容,将大学生诚信状况与就业问题联系起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