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家庭子女的社区教育探究

点赞:15772 浏览:695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庆市20个社区的有效问卷调查发现:再婚家庭子女的社区教育工作不被重视,针对再婚家庭子女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内容不全面,从事再婚家庭子女教育的社区工作人员培训不足.建议从政府和社区两个层面进行改进.

关 键 词:社区教育;再婚家庭;调查报告

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再婚家庭子女往往容易形成自卑消极、过度焦虑、安全感低、孤僻淡漠、冲动叛逆等性格特点,因此,随着再婚家庭的不断增多,再婚家庭子女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大多只侧重于对再婚家庭子女家庭教育方法的探讨,而在人的发展中社会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形态,社区教育又是社会教育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所以,对再婚家庭子女的社区教育方法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社区教育的内涵

人们对社区教育的关注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到了8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社区教育也逐渐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社区教育的定义

1.国外的界定

国外学者关于社区教育的界定可以归纳为三个视角:北欧诸国认为,社区教育是以青年和成人为教育对象,实施以提高人文素质为主要目标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日本认为,社区教育有两种涵义:第一,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有关社区活动、社区问题的内容,第二,是指向居民开放学校教育;美国认为,社区教育是向社区提供教育怎么写作的非正规教育.

2.国内的界定

国内学者关于社区教育的界定可以归纳为两个视角:一是侧重于“教育”层面,认为社区教育就是单纯的教育活动、教育体制、教育网络或是教育模式等等;二是侧重于“社区”层面,认为社区教育就是利用社区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怎么写作于社区经济和发展的教育活动,笔者认为,这种界定相对合理.

(二)社区教育的特点

1.全民性

社区教育是面向社区所有公民的教育,无论年龄老幼、无论身份贵贱、无论学历高低,只要有学习需求,就可接受社区教育.

2.全程性

社区教育是面向人一生的教育,它可以对社区成员从小教育到老.

3.全面性

社区教育是面向各种学习需求的教育,从文化教育到技能培训、从闲暇教育到健康教育都属于社区教育开展的范围.

4.特色性

社区教育是根据其所处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而进行的教育,无论是教育模式还是教育内容均带有社区特色.

5.灵活性

社区教育属于非正规教育,在教育时间、教育地点、教育方式等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

二、再婚家庭子女社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大庆市的21个社区为被试,就再婚家庭子女的社区教育情况进行了实证调研.在这21个社区中,居民超过3000户的社区5个,每个社区的平均面积为1.94平方公里;居民在2000户到3000户之间的社区10个,每个社区的平均面积为1.8平方公里;居民在2000户以下的社区5个,每个社区的平均面积为1.78平方公里.除此之外,这21个社区共有小学、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等17个公立教育机构;有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49个社会教育机构;社区自己创建的教育中心(市民学校)有17个.

本次调查选择了问卷法作为测查工具,共设置了四个部分的问题,分别为:社区的基本信息、社区教育情况、再婚家庭子女的社区教育情况、再婚家庭子女社区教育的规划.其中,封闭式问题36个,混合式问题2个,开放式问题2个.共委托发放问卷21份,回收有效问卷20份.然后,研究者对问卷进行数据编码和登记,并用Excel和SPSS(10.0)做统计分析.

(一)再婚家庭子女的社区教育工作不被重视

1.对再婚家庭的情况不够了解

在有效施测的20个社区中,有7个社区不清楚再婚家庭的相关信息,占施测总体的35%,其余13个社区,共有再婚家庭645户,再婚家庭子女564人,其中,与父亲同住的再婚家庭子女177人,与母亲同住的再婚家庭子女384人,不与亲生父母同住的再婚家庭子女3人.

再婚家庭子女的社区教育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区教育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有针对性活动开展的不多

在有效施测的20个社区中,针对再婚家庭子女,经常开展教育活动的社区只有4个,仅占施测总体的20%;偶尔开展教育活动的社区有6个;从未开展教育活动的社区达到10个,占施测总体的50%.

3.未来规划制定的不好

在有效施测的20个社区中,对再婚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制定了详细规划的社区只有6个,仅占施测总体的30%;制定了简单规划的社区有2个;还有12个社区仍未制定任何规划,占到施测总体的60%.

由此可见,再婚家庭子女的社区教育工作非常不被重视.究其原因,再婚家庭子女的社区教育只是社区教育工作的一个部分,而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社区教育本身都还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政策激励机制不到位.在做调查的20个社区中,有75%的社区获得过市级以上的荣誉表彰,而且有20%的社区获得过国家级的荣誉表彰,但是,它们的特色几乎都是关于精神文明和环境卫生的,没有一个社区因为教育工作得到过表彰.第二,教育专项经费不到位.在所调查的20个社区中,都没有教育专项经费的财政收入.

(二)针对再婚家庭子女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质量不高

1.针对再婚家庭子女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内容不全面

在针对再婚家庭子女开展过教育活动的10个社区中,开展过道德教育的社区占90%,开展过心理健康教育的社区占80%,开展过人际交往教育的社区占30%,开展过文化教育和身体健康教育的社区各占20%,开展过法律知识教育的社区占10%.从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已开展过的针对再婚家庭子女的社区教育活动,都只是从孩子的角度进行的,并没有关于家长和社区其他居民的教育.

2.从事再婚家庭子女教育的工作人员水平不高.

在所调查的20个社区中,共有教育工作者461名,其中,教育工作人员37人,社区教育工作志愿队伍410人.专职教育工作人员只有14人,仅占全体教育工作者的3%,学历也是以大专为主,而在这些专制教育工作者中只有50%在从事再婚家庭子女的社区教育工作,92%的从事再婚家庭子女社区教育的工作者都是非专职人员,而且学历以高中为主.在20个社区中,共有从事再婚家庭子女教育的工作人员88人,其中,专门从事再婚家庭子女教育的工作人员占8%,从事再婚家庭子女教育的的工作人员占16%,从事再婚家庭子女教育的志愿者占76%.

3.从事再婚家庭子女教育的社区工作人员培训不足

在20个社区中,对从事再婚家庭子女教育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社区共有7个,其中,经常进行培训的社区有3个,偶尔进行培训的社区有4个.如表2所示,这7个社区中,有57%对从事再婚家庭子女教育的工作人员进行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有28.5%进行过法律知识的培训,进行过道德教育知识、教育技能知识和社会学知识培训的社区各占14.3%.从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仅有35%的社区对从事再婚家庭子女教育的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过培训,培训的内容也只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

由此可见,针对再婚家庭子女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质量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社区教育工作者本身素质水平的限制.

三、再婚家庭子女社区教育的建议

(一)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

首先,政府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社区积极办教育.对在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社区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并且将此类表彰作为甄选优秀社区的主要考核因素之一,由此,引导社区重视教育工作.

其次,政府要划拨专项社区教育经费,并落实到位,保证社区有财力办教育.同时,还应建立有效地监督机制,确保专款专用,避免面子工程.

(二)社区要提高教育水平

1.丰富教育内容

在已有教育内容的基础上,社区还可以开展促进教育经验交流活动.社区要鼓励再婚家庭的家长经常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孩子,然后,根据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并把教育的效果记录下来,再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归纳出适合再婚家庭子女的教育经验.社区再定期组织再婚家庭的家长进行教育经验的交流活动,从而,使得再婚家庭的家长能够通过借鉴他人有效地家教经验来探索教育艺术,取长补短.

2.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首先,社区要设置专职的教育工作者,并且实行绩效工资,以激励他们的工作态度,提升工作效率.其次,社区要支持教育工作者进行学历补偿式教育,从而使得他们的学历水平至少达到大学本科.再次,社区要对教育工作者进行从事再婚家庭子女教育的专门培训,要让他们系统的学习心理学的知识,从而可以很好的了解孩子;要深入的学习教育学的知识,从而可以很好的针对孩子的特点来施教;还要广泛的涉略政治学、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从而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此,社区教育工作者才有能力帮助再婚家庭子女排除心理障碍、回复心理平衡、维护心理健康.

[责任编辑:王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