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商学本科阶段教学设计

点赞:23360 浏览:10740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知识衍生出能力,能力促进知识的培养,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大学商学院教育要适应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要适应无边界的全球化.我国高校商学院教育可从人力资源视角并兼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计、考试方式、评价机制以及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这几个方面着手改革.

关 键 词:人力资源高等院校商学院教育模式比较

一、入学入口与毕业出口

高校商学本科阶段的学生入学的入口偏应试取向,学校教学与考核则向严进宽出倾斜.这使一部分商科学生在入校后的学习压力感不大,自主阅读意愿不强,所学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有局限性.如果高校商学教育本科阶段的入学入口转向宽进,但毕业出口偏于严出,这会提高学生毕业前期的淘汰率,更多的学生会面临更大的自主学习环境,这会推动学生考虑以积极心态来完成四年学习过程.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商科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自主阅读需求不大,但最终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因此而拿不到学位.如果高校商科教育能增大毕业出口难度,这不仅会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也会增强学生对四年整体学习效果的自主把握和自主评价.

高校商学本科阶段的学生其基础知识要相对扎实,这得益于高校较为为严肃的治学理念,这对学生进一步深造、自学以及未来发展帮助较大,这是本土高校商科教育优势所在.但其不足的是,教学与实践结合尚缺紧密,教学弹性尚有不足,学生的学习思路不够开阔,在基于专业问题的独立思考上还难以实现无边界拓展.一部分商科学生笔下功夫虽有,但动手能力还有待增强.更多的研究表明,在国外的留学生中来自我国留学生的学习成绩要超出其他国家学生,这与他们在国内打下的基础不无关系.一些国外同行也认为我国留学生在扎扎实实做基础性工作方面更胜一筹,工作态度严谨,并肯为之付出艰苦努力,有坚持到底的精神,但基于专业问题的思考宽度和跨界联想还并不充分.

二、阅读环节

目前商科学生基于专业学习的相关阅读量还不是很大,这会限制一部分学生对专业的延伸思考和对未来生涯规划的设计.有限的阅读量可能会限制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时的敏锐度不高与自信心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一部分商学课程设计有关.这会促使部分学生全力增强对单一知识的学习,并努力吃透其中的全部内容和知识细节.在商学领域的教学中,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单一教材的宽度依然是有局限的,学生的知识框架固然扎实,但基于专业学习的知识宽度与跨界联想会受到限制,从宏观层面把握专业问题的能力会有所制约.商科教学对单一教材的使用是否可更为宽泛?一纸书单中的若干指定教材和若干本相关阅读书籍的宽泛性阅读指导是否可在课堂学习后由教师交给学生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书单之中所列举的图书内容同学生将来的考试挂钩,将有助于学生自主式阅读的拓展.

基于同一专业问题的宽泛式阅读有助于商科学生知识宽度的拓展与延伸思考的培养,这对学生将来不论是做进一步研究还是走入社会都将是一笔宝贵财富.基于此,将与单节授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重要阅读书籍划入可供学生阅读选择的阅读指导目录之中,可作为学生自主阅读的一个指导性选择.一部分学生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自信力不足,这既有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因素,也有相关阅读量不足的原因.反之,在课堂中一部分学生的思路之所以跳跃、积极是因为他们有渴望发表观点的主动,他们更希望能够将由自主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和感受表达出来,而这部分学生在发表观点的时候充满,普遍没有更大的压力感.基于上述两种情况的客观存在,学生在课堂中能否做到踊跃发言,无不同学生课下所做的基于专业方向的大量阅读呈正相关.因此,鼓励学生增强课外自主阅读,将有助于学生课堂活跃度的提高,进而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品质的提升.

三、考试环节

商科学生基于专业方向的学习取向与学校的考试方式有一定关联.在一部分学校的考试试题中,客观题较多,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检测,偏记忆成分居多,这对培养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和精确性是必要的,但也可能束缚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造能力.学校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是否可通过另一种更为宽泛的考试形式来完成?信息时代已经来临,对比以往学生对专业信息的搜取和自主记忆已有很大的改变.在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考核中,是否可淡化对记忆环节的考核,增强对综合分析能力的检测以及基于某一问题的综合性观点的自主陈述式考核.这样,学生基于专业方向的相关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往往会在此类考核中有更明确的体现.

高校商科考试目前以闭卷考试居多,而对于一部分有特点的科目来说,闭卷考试所考查的信息量不一定比开卷更多,而对另一部分科目来说,闭卷试题要比出开卷试题更具挑战性.在各种资料与信息都已交给学生的情况下,学生却无法轻易回答出开卷试题中的问题,这种开放式试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量、个人的整合能力以及理论同实际的结合能力有着更为突出的考察倾向性.在已经开展的部分此类尝试性考察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对专业问题的阐述还是有深度的,独立思考也在考试中有所体现,学生对实践的结合也超出了预期,一部分学生对部分论述性题目有时会给出更有价值的讨论.其中一部分虽只是读到大二的学生但其观点已有成熟感,由此不难看出对商科教学中的不同考试方式的导入,或可推动学生在自主学习上的多元取向.

四、考试评判标准

一部分商学科目的试卷评判标准偏百分制,60分为及格线,80分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学生在答题时对“小分”的把握往往会影响到最终优良级别的评判,如果学生答卷时的准确性不够突出往往很难取得更高的分数,比如89分与90分的级别之差,最终虽是1分之差却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等级.一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是不够好,也不是不能灵活运用,而且也能用更为独立的语言给出回答,一部分学生的答卷虽然正确但却称不上精确,往往很难取得更好的成绩.将成绩划分为A、B、C、D等大等级粗线条划分模式是否可取?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虽有细微差距,但却可被归入同一大类的等级之中,学生也不必在诸如一分或两分这样的小分上做过多的投入和比拼,学生看待分数的心态是否会走向客观,是否有助于促进学生将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放在对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宽度的自主拓展上面.商科专业学生的学习差距是否应完全体现在最后的分数上,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主题,是否应将学生基于自主学习所形成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纳入学期考核之中.因为考试制度与评判标准对学生思维力与创造力的提升有着较为正面的推动效果,因此学校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设计是否可压低评判等级,比如在英国,50分为及格线,60分可被界定为很不错的成绩,如果要想得到70分,学生就必须要能拿出更有思路也更具创新精神以及更有说服力的观点,而80分以上成绩的取得则要求学生能基于更多阅读和独立思考的展现才能取得.这样的模式将有助于合多方面知识并掌握丰富的知识和背景资料,同时要求学生能站在一个开放的思维平台上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从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五、思维能力培养差异

在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方面,学界普遍认为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获取无疑是重要的,因为这些知识将构成学生未来人生发展的基础.不过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对商科学生而言,能否形成基于专业方向的独立的思维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商科的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教材的关注,这本无可厚非,但很多学生出于考取更好成绩,往往会本着学通、学细、学透的心理,将大量精力和时间放在对课本的学习上.其本身不是一个错误,但学生为取得更为理想的成绩而不得不努力将课本吃透,就可能会限制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延展.

大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精力也是有限的,在有限的学习期间里如何形成更为全面的把握专业知识的能力无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要求商科学生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基于专业方向的创新精神.学生学到的知识总有过时的时候,而学习知识的能力以及由此形成的思维能力则是学生未来持续获取新知识的重要基础,这将成为学生进行新思考并解决新问题的终身能力.在学习能力与专业知识这方面,对更多的商科学生而言,学习能力至少要同他们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等同,而思维能力又要略高于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因此对商科学生的专业学习而言,在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应突出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增强以及理论结合实践尝试的突出.

总而言之,大学生如果没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做事情的基本方法,即使将来拥有不错的专业知识,即使毕业于知名高校,还是很难发挥个人潜能.拥有专业知识而没有成功的例子并不少见,知识是锻炼出来的,但需要有能力来介入,大学生只有同时具备知识与能力才可能成功.大学生的成长与未来是有必然联系的,对商科学生而言,学习成绩与素质教育同等重要.知识衍生出能力,能力促进知识的培养,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和彼此促进的关系.一定的管理能力对大学生而言既是方法,也是捷径.高校商学教育设计是否应从入学入口和毕业出口、课程设计、考试方式、命题形式与评价以及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这几个方面逐步增强.商学教育要能适应社会发展,要能适应经济发展,要能适合无边界的全球化,商学教育能否使学生适应全球化与多元化调整也正面临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