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关系

点赞:3813 浏览:112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当前,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让大学生成功就业,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合理地理解创业教育与就业的内涵和特征,实事求是地认识创业教育与就业的联系和区别,与时俱进地厘清创业教育与就业的辩证关系,切实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关 键 词]创业教育;就业

[中图分类号]G65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3002204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让大学生成功就业,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着重强调:“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切实改变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的现状,实现大学生成功就业,高校必须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全面的创业知识结构,积极塑造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明显增强,必能带动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因此,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充分运用创业教育缓解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就业问题.

一、创业教育与就业的相异

1.内涵相异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第三本教育护照”,即除了学术、职业教育之外,还有一本着眼于培养人的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创业教育护照.创业教育是指以创造性和创新性为基本内涵,以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终极目标,培养其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知识、能力与心理品质等的素质教育.[1]笔者认为,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传授大学生创业知识,这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所谓创业知识,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以及法律等综合性知识.创业知识是教会大学生“如何创业的问题”,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②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这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前提.所谓创业意识,是指贯穿于创业实践活动始终、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具体包含创业需求、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信仰和创业世界观等典型的心理因素.创业意识是解决大学生“为什么要创业的问题”,决定着大学生是否敢于投身创业实践活动.③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这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保证.所谓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具有创造特性和较高综合性的,能影响创业实践活动效率、推动创业实践成功开展、保证创业目标得以实现的特殊能力.创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方面的能力如创新能力和拓展能力等、管理方面的能力如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交际方面的能力如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等.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关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创业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关于“就业”的涵义,人们普遍认为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相对稳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相应的社会报酬的过程”.[2]这体现出了就业的社会性、经济性和相对稳定性.根据就业的定义,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是指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包括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毕业生和博士、硕士毕业生)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按照一定的程序,在社会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的活动.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特征包括四个方面:①知识水平高.大学生的高等教育经历使其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特殊的意义.②群体形式广.大学生就业是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成群的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不仅仅是社会的巨大财富,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③择业时间长.大学生就业本来是有一个集中的时效期,即毕业之前要找到工作单位,但随着“双向选择”就业机制的建立,使得择业时间相对延长.④政策要求强.大学生就业会受到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的双重影响,大学生要适应就业政策的变化.

2.地位不同

(1)创业教育是实践手段,就业是目的归属

目的和手段,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一对相关联的哲学范畴.“目的”是主体依据外界情况和主观需要而提出的行动目标,即事先存在于主体头脑中实践之后的结果;“手段”是为达到目的,主体所用的工具、操作方式、方法.作为提升大学生就业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创业教育有四个突出特点:第一,创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型人才.高校必须解放思想,积极参与,充分挖掘学校的商业和科研资源,给大学生创业教育搭建一个最佳实践平台.第二,创业教育是一个多元复杂的完备体系.创业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是着眼于全社会的完备体系.高校的积极努力和大学生的勇敢实践只是体系中的两个环节,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让创业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三,创业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从某种层面上而言,创业教育是一种提升民众素质的教育形式,大学生在校接受创业教育其实是在培养一种创业素质.第四,创业教育重在提升就业力和创业素质.通过接受创业教育理论及实践,大学生能进一步提升就业力,更具市场竞争力和就业竞争力.

(2)创业教育是推动量变,就业是实现质变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可能有质变发生.通过层次分明、全面系统的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让大学生充分掌握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摒弃被动的就业观念,造就主动的创业思维,积极勇敢地迎接社会的挑战,这应该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际效能.同时,创业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创新和创业精神,推动学生成功就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之一.在我国,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以后,创业教育的内外部条件逐渐形成,许多高校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开展创业教育,支持创业活动,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率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于整个大学生群体而言,创业教育的就业效益还有待于进一步突破,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已经步入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创业教育实现的是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经验的累积,使大学毕业生普遍实现成功就业应该是其最终的质变.如何完整地实现这一飞跃,运用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就业率,将是未来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最大课题.二、创业教育与就业的相通

1.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的主体一致——在校大学生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按照这一理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面:最低的层面是满足生存的需要,最高的层面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当较低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会往最高层面发展,希望自己的人格尊严与自身价值得到认可.无论是创业教育,还是就业,都是为了满足主体——大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创新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人的主体性特征的充分拓展,没有主体能动的创造性的发挥,就没有创新.主体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教育的过程必须把受教育者当作主体,唤起受教育者的主体意向,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育成为主体的内在需要,成为主体自主建构的实践活动.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坚持主体教育原则,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创业带动就业.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正好解释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就业工作的主体自主建构的实践活动.首先,高校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将要跨入社会的大学生,在进入社会时,毕业生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基本技能,更需要系统专业的创业知识的培养和富有针对性的实践计划.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合理的、高效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其次,大学生之所以选择就业,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大学生就业首要渴望的是就业带来的报酬,解决生存需求;当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就会指向更高层面的需求,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可见,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创业教育和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的过程同一——创业带动就业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众多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都在寻找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明确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且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3]在我国,大学生就业突出表现为“两多一少”的典型特征,即毕业生人数多、待就业人数多,而成功就业人数少.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大学生群体不仅具有较多的专业知识技能与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而且具有较高的创新意愿和创业热情.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就成为了当前创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大学生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后备军与生力军,也必须不断完善和提高就业能力,这样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高校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开发和锻炼大学生的竞争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等,真正使大学生成为理论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不仅是自我锤炼的过程,更是就业实现的过程,是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


3.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的目标一样——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人本身具有“先天的自主意识”、“创造意识”、“创造潜能”,这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人必须自由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石.高校培养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三个方面,也就是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与周围事物的和谐发展和大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由此可知,让大学生的创造力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既是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活动,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有其教育目标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就在于通过系列的教育培养和实践锻炼,让大学生具备丰富的创业知识,并激发其创业意识,增强其创业能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规划纲要的落脚点,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这就要求高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创业教育和就业工作的目标.就大学生就业而言,其目标不仅在于生存的需求,更在于发展的需求.由此看来,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的目标一致,都在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创业教育是成功就业的最有力支撑

1.创业教育丰富了成功就业的观念内涵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时怎么发表展和社会需要的产物,也会随着社会的需要不断丰富其自身内涵.作为一种新式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够实现大学毕业生的社会角色的转变,即使得大学毕业生由单纯的求职者向就业岗位的创造者成功过渡.创业教育必须要通过系统、完备的课程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使其具有创业的必备精神即首创精神和冒险精神、创业的必备能力即创业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创业的必备技能即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为成功就业奠定理论基础.惟其如此,高校才能培养出具备开创性能力的人才.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让大学生充分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系列知识是其基本要素.但是,以创业带动就业,是高智慧的活动,需要较强的知识运用的能力.这也就要求高校履行另一项职能,即怎么写作社会的职能,让大学生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成功实现这一转化,关键因素在于加强创业教育,高校必须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全面的技能培训、系列的创业训练,使之掌握完备的操作技能、系统的创业能力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创业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思维,使其形成正确的创业思想,推动他们逐步向成功就业迈进.高校通过实施创业教育,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创业教育的积极意义、全面了解培养开拓性创新人才的现实作用,其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大学生明确自主创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可行之路、是社会进步的现实需要、是人类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真正理解创业是更高层面上的就业,实现思想上的转变.思想决定行动,态度决定高度,大学生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的创业思维和正确的创业思想,会促使他们勇于创业、敢于创业,实现成功就业.

2.创业教育拓宽了成功就业的有效路径创业是一项实践活动,更是一项经济活动.积极发展创业教育,持续带动创业经济,也是高校教育的应有之义.创业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获得更多更完备的技能,培养大学生创业式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大学生创业式的进取心、开拓心和冒险心,塑造大学生创业式的识别商务投资价值的敏锐眼光、抓住商务发展时机的超常胆识和实践商务活动的勇敢魄力.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高校创业教育有着其独特的经济效益,是经济意义上的“对人的投资”.发达国家开展创业教育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以培养大学生事业心和创业技能为核心的创业教育,通过创业课程、创业模拟与创业实践等多种形式,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推动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从而衍生出更多新的就业岗位,解决社会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学生便由劳动者的角色变成创业者的角色.正源于此,加强高校创业教育,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成为了我国新时期就业工作的新增长点,也成为了扩大就业、提高就业率的重要阵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和潜力,鼓励大学生在有准备的前提下进行创业,实现生产的创新和经济的突破,这是我国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实要求,更是实现大学生乃至全社会充分就业的必然路径.创业教育不仅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而且能够创造出大量的企业和实体,通过自主创业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由此,创业教育也被认为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是经济发展的助动器.

3.创业教育提升了成功就业的境界品格

解决就业问题,不应是一个被动安置现有大学毕业生的过程,而应是提高大学毕业生素质,充分将我国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过程.21世纪是知识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用知识创业是全新的模式,更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必然趋势.它是以知识生产者的智力的充分发挥为支撑,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通过企业持续、全面地创新,最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促进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和谐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产业日新月异的今天,优秀大学生完全有可能借助于创业教育所接受的相关知识,凭借其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全面促进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创业教育是实践创业、成功就业的基础和核心,高校应该通过创业教育教会大学生如何创业.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既要加强创业教育相关理论的课堂教学,也要加强实践教学,既要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创业、学会就业、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构建自身的复合型知识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创业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而且能够提升大学生就业的境界品格,进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需要更多的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于创新的创业者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解决民众就业问题.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是国家发展知识经济的主力军.在充分认识就业教育与就业关系的基础上,高校通过有效的创业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