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点赞:13007 浏览:563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小学教育专业中构建以优质小学教师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是21世纪教育领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个性和潜能的需要.这要求小学教育专业以学生为主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优秀师资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科研、实践和人才培养一体化的进程.

一、小学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对于优质小学师资培养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达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在《关于制定基础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在三年制教育活动中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总学时的40%,在两年制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总学时的30%,而五年制高职更是要求专业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例控制在1: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1927年在南京北郊劳山脚下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时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师教育思想.他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可见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才的知识涵养和储备,只有经受住实践的检验才能显现,实践教学是对人才培养的一种验证,只有经过反复的验证和修订才能进行完整、动态的人才培养,最终达到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效果检验中最好的载体和衡量指标.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实践教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完善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小学教育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必须是动态前进的,没有牢固的科研和实践关系做基础,人才培养只是“纸上谈兵”.当下的实践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过程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工作存在矛盾,从而使得教学任务的安排和落实不确切;实践基地运行机制不完善,人员配备不健全,缺乏日常的规范管理,使得对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学习缺乏有效的监督;实践基地与有关部门缺乏联系,阻碍了学校与实践基地合作的顺利进行,基地在教学、学生往返等方面的管理中无法做到有条不紊.

(二)实践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

现在大学生虽然好奇心强,但实践技能严重欠缺,主要是因为当前的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缺乏创造性.大多数都是陈旧保守的一些理论课程,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教师的讲解也按部就班、不生动.实践课程设计起不到培养优秀小学师资的作用,学生对当前实践课程的兴趣不浓厚,从而使职前小学教师缺乏实践技能.我国普遍存在教育实践课程形式比较单一的现象,而象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的教育实践课程却有着鲜明的类型多样、内涵丰富的特点,如美国的教育实践课程就包括各种观察和教学经验等.

(三)师资力量缺少多样性和灵活性

师资是高校办学的力量之源,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录用本科高校毕业生;从相关事业单位调入;从同类高校聘任教师.这些师资来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小学教育实践教学的需要,但明显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原因在于,教授理论课程的教师多,“双师型”教师少;在教育的灵活性越来越显著的情况下,教授实践课程的教师实践技能出现严重的滞后性.

(四)实践教学专门经费不足

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有关部门专门经费的支持.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专门经费投入不足,这会严重制约实践教学模式的深入,影响优质小学师资的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与实施,要有足够的资金经费支持,但由于相关部门不重视等因素,实践教学经费一直不足,又由于通货膨胀使得实践教学支出不断增加,造成实践教学设施和基地建设滞后,不理想,严重影响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四方协作模式”的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除了在校内设立实验室、实习基地外,还应该根据专业的性质和小学教师的培养要求,规划、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形成完善的实习基地群.而所谓“四方协作模式”,即高校、教研室、小学及教育管理部门四部门合作,通过以高校、小学各学科教研室、小学三方互动为主,教育行政部门协调促进的合作方式,推进小学教育研究,以及职前职后小学教师培养工作一体化的进程.高校加强与基地学校的联系,提供现代教育理论资讯,帮助基地学校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提升基地小学的师资水平;基地学校则接纳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增加教学经验;教研室则在小学与高校的合作中具有桥梁的作用;教育管理部门在各项工作运行中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是共赢合作的“催化剂”.

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归类整合,使实践课程分层分布,按照“471”结构设计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构建该课程体系立足于教育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和野外实践四个维度,将实习、见习、调查等七个项目有机地整合到一起,构成一个整体.

(三)外聘小学优秀教师到大学当“导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小学优秀教师到大学当“导师”,把教育一线的教学经验带到大学课堂,发挥专职教师、科研教师、大学教师、小学专家型教师各自的专长与优势.大学教授到小学做讲座、搞科研,把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教育理论带到教育一线,使大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实践基地.高度重视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要将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作为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统筹规划,加强建设.高校应该努力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合规和学科知识结构完善、实践能力强且综合素质较高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四)多渠道筹集经费作为实践教学模式的保障

实践教学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中,依然有自身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应该同其他专业一样,有一定数额的经费提供支持,还应筹集实践教学专门经费,进行专款专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更完备,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才得以更好地开展和落实.实践教学中的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验设施硬件软件的投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多渠道筹集资金是必要的.首先,小学教育专业所在学院要重视实践教学投入,提供部分经费;其次,小学教育专业所在的系部可以将学科建设经费用于实践教学的实施;第三,可以通过其他项目增加的收入解决部分资金筹集问题;第四,通过与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得到一部分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