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有效整合的

点赞:24103 浏览:10837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如何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有效性,使小学数学课堂真正“如虎添翼”,这应当是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案例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有效整合的思考:如何寻找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点,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应重视学生的思维,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应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要构建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

关 键 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整合;有效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3/15-0066-02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笔者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并思考着.近年来,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方面出现了一些现象,引起了笔者的关注.

现象之一,只为公开课作“嫁衣”,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性不强.

现象之二,课件功能单一,教师充当了放映员,让学生在多彩的多媒体世界里读“电子读物”.

由此,我们禁不住要问,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效整合?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做到“科学有效”.希望下面的教学案例能够引起我们的思考.

案例1:

某位教师在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以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直观形象展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效果“好”.但学习过程中却没有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而是蜻蜓点水地将制作优美的动画一幅幅播放给学生看,当学生看完“电影”后,留在学生头脑中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思考:如何寻找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点

有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用比不用好,用得多比少好,往往忽视了教材、教学方法等其他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课堂一旦变成了“电影院”,从学习新知到练习,甚至连板书都做成课件,一个连着一个放映,弄得学生眼花缭乱.这样既严重干扰了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性、逻辑性强,一旦涉及复杂计算问题、三维空间问题等,常规的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境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境来感知.正是因为抽象的知识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认知的难度,为此长期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使这些抽象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境,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认知和教师教学的难度.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不仅仅只是一味追求“整合”,不能搞“形式化”,不应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用课件而对其他教学手段置之不理,甚至整个一节课,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但对于数学课而言,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些是通过教师的眼神、动作、语调等表现出来的,是任何机器都代替不了的.媒体的选择应切合实际,何种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只要能方便、直观而又有效,就用该种媒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媒体,才能有效发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优势.

案例2:

有位教师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用课件将3的倍数特征直观形象地展示给了学生,于是学生很快掌握了3的倍数的特征.似乎过于顺理成章,学生除了对3的倍数特征的知识点掌握得滴水不漏,学生似乎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很平淡,气氛平静,认知没有任何的阻碍,这一切的水到渠成,课件的形象演示“功不可没”.

思考: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要重视学生的思维

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表面看来很有效,但仔细想一想,这样做恰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能放手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最后学生会有多种奇妙的想法,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最好方法,这样真正揭示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既发展了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发散了思维,培养了思维的创新性,岂不妙哉?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抽象的高度去对数学规律作出适当的理解和必要的推广.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时,若刻意地用媒体演示代替学生的思维,代替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那就违背了新课程理念,可谓是用得盲目.要留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促进学生主动思维,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真正提高课堂的实效.

案例3:

一位教师执教四年级《解决问题:乘除应用题》公开课时,设计制作了课件辅助教学,在正式上公开课时,出现了教师没有预设到的生成.例题情境是“小强写3本软面抄用去18元,小红写5本用去多少元?小林带了42元,可以写几本?”师生一起列表整理信息解决了小红的问题,表格如下.

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小林的问题,按照预设,教师在课件中制作的表格是这样的.

结果汇报时,学生的表格是这样的.

学生自主地选择了第一个问题所求出的小红的信息列表,这也是可以的.但由于教师在课件中并未制作这种表格,因此,不得不很含糊地让这名学生坐下,又请另外一名学生汇报了和教师一样的表格.

思考: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应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师只想着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学生等情况在上课前设计好多媒体课件,因此,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程序性.上课时,唯有引导学生按“程序”步步为营,与教师的设计一致,课件才能大显身手.然而,学生是鲜活的个体,学生的思维是多元化的,随时可能瞬间闪出火花.小学数学课堂可预设,却总伴有超出“程序”之外的生成.尽管课件制作者在制作时也设计多种可能性答案,但多媒体课件终究是人为的“程序”,其交互性往往受技术的、教师主观经验的限制,难以满足变化莫测的课堂的要求,而教师有时为了保障教学流程的顺畅,往往也不敢大胆处理随时生成的教学信息,只能是逃避.人机的隔离、人机的不吻合的现象在教学中屡屡出现,课堂的即时生成由此受到了严重抑制.这时信息技术的使用反而成为一种束缚.因此,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时,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课件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多媒体的使用“唯命是从”,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教学,灵活运用课件,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案例4:

在学习“四边形的认识”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控制和引导,并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你们想了解四边形吗?那就请同学们去四边形的王国里遨游,探索吧!你想研究四边形的哪个方面,研究结论是什么,可以填写在调查表里”.然后,通过学生上网等渠道阅读查询相关资源.在信息技术搭建的自主学习的平台上,学生们就像是一个个小数学家,专心地探究、合作、讨论、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发生激烈的思维碰撞.最后,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及时的评价,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通过充分的交互和碰撞,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

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有效整合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信息技术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思考: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构建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

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建构一种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它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氛围.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主动教和学生被动学的“填鸭式”局面,而转变为教与学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学生在信息技术辅助的教学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等方面的难题,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适时调整教学.学生之间还可以发生交互作用,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合作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作用,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总之,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环境下,只有当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小学数学学科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地思考,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优势和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效整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何克抗.综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编辑:昌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