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高职院校“双证融通”的建议

点赞:33738 浏览:1567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加快高职院校“双证融通”的对策建议

唐宋元

摘 要:“双证融通”的本质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当前高职院校“双证融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广度与深度仍不够.本文指出,为加快“双证融通”进程,高职院校必须在认识上高度重视“双证融通”,在实践中全面、深入地开展“双证融通”,力争在课程设计、考证条件、师资力量、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加快高职院校“双证融通”的建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职业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关 键 词:高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双证融通”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对“双证融通”的认识仍存在偏差,实践中也有不少问题.本文将在把握“双证融通”本质基础上全面剖析影响高职院校“双证融通”的各种因素,并就如何加快“双证融通”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正确认识“双证融通”的本质与内涵

(一)本质.

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拥有学历教育所培养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职业素质及专业技能.而职业资格证书是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的标志,是就业的“通行证”,是书的有益补充.因此,“双证融通”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双证融通”不是为了推行“双证书”制度而推行,也不是为了考证而考证,而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使然,它将劳动就业制度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更好地怎么写作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讲,“双证融通”就是通过学历教育制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全面对接与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进一步缩短毕业生同就业岗位的差距.

(二)内涵.

从广义上讲,“双证融通”是指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融合与沟通,实现有效对接,共同怎么写作于人才培养与劳动就业.广义的“双证融通”包含了校外融通与校内融通两个层面.从狭义上讲,“双证融通”仅指校内融通,即职业院校将职业资格证书要素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本文主要讨论狭义的“双证融通”.

“双证融通”不是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简单相加,也不是让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开辟一条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途径,而是实现两种证书获得过程的深度融合,尤其是职业院校借助职业资格证书这一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加适应职业要求的合格人才.与传统观念不同,我们认为“双证融通”可以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包括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材选取、实践实训和考核方式等方面.

二、影响高职院校“双证融通”的因素分析

尽管高职院校“双证融通”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总体来看,“双证融通”的广度与深度不够,具体表现有二:一是“双证融通”仅涉及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两个环节;二是在“双证融通”的具体实践中,只重形式和结果,不重内容和过程.影响高职院校“双证融通”工作的因素有:

(一)对“双证融通”的认识有偏差.

尽管在《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及最近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法规或政策文件里都将“双证书”工作列为重要内容.但高职院校对“双证融通”工作仍不够重视,认识上也有偏差.具体表现为:(1)部分高职院校对“双证融通”的理解只停留在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这一层面,没有将“双证融通”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突破口.为了应付评估检查,对学生突击培训以提高通过率,有些甚至以其他证书代替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以获得评估专家的好评;(2)不能正确处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之间的关系.要么将二者对立起来,人为割裂两者的本质联系;要么将二者混为一谈,让职业资格培训在学历教育中喧宾夺主.其实,学历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职业资格培训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及业务技能,两者各有侧重,不能相互取代;(3)只注重“双证书”的结果,不关心“双证融通”过程.认为只要学生毕业时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那就是双证书制度,而不考虑在此之前“双证融通”的过程.

对学生考证缺乏正确引导.

部分高职院校注重考证通过率,对学生考什么证不太关心.目前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尚不完善,在利益驱使下,各种资格证书充斥市场,良莠不齐,证书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很难判定.有些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繁多,证书档次与含金量也各不相同,学生在选择考什么证时很茫然.更何况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禀赋条件与兴趣爱好,在证书选择上不能千人一面.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即便考取了证书,也对其职业能力培养和未来就业没有多大帮助,既浪费了时间,也损失了考证费用.

(三)“双证融通”的师资力量薄弱.

全面推行“双证融通”工作,要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支撑.目前,高职院校在师资方面有四个不足:一是缺乏具有一线工作经验、实践能力强的实训教师;二是缺乏对“双证书”制度有深入研究的教师,尤其是对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深入研究的教师;三是缺乏拥有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往往涉及多门课程的培训,但一个教师往往只教一两门课程,难以掌握一种职业资证书所具备的各种专业知识与能力;四是缺乏企业里的行家里手或能工巧匠作教师,而他们最熟悉职业资格,对职业资格更有话语权.总之,当前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很难适应“双证融通”教学改革的需要.

(四)“双证融通”的实践实训条件不足.

近年高校扩招之后,一些非示范职业院校校内实训条件难以跟上办学规模扩张的步伐,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实训设备陈旧老化,实训场地与设施难以满足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需要,尤其是理工科院校更甚.尽管近年来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实训机会仍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总之,当前许多职业院校的实践实训条件仍不能完全满足“双证融通”的基本条件.(五)缺乏适合“双证融通”的教材.

一方面,传统教材所具有的理论性与职业资格考试所强调的实践性存在一定矛盾;另一方面由于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差异性,使得校内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考证内容并非完全一致,这说明选择或者开发更适合“双证融通”教材是必要的.然而,据笔者所知,目前单纯为“双证融通”而开发的教材仍未面世.考虑到部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的时效性,教材或教学内容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报关员资格考试所涉及的内容几乎每年都会随着国际惯例及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有时这种变化很小,但也要求我们在“双证”课程教学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加快高职院校“双证融通”工作的对策建议

在“双证融通”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针对性与适应性”这个中心.“针对性”指的是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适应性”指的是满足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为此,要充分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导向作用,加快推进“双证融通”.

(一)将“双证融通”工作提高到应有的高度.

高职院校应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对“双证书”工作的相关要求,全面重视“双证融通”工作,将“双证融通”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职业院校应出台一系列支持“双证融通”的政策文件,保障“双证融通”所需的各种资源条件,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双证融通”工作,对于“双证融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二级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表彰.

(二)将“双证融通”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

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的确立,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从学生进校时的专业介绍,到毕业资格的取得及就业教育;从教学模式的选择,到“双证”课程的考核与鉴定,都应发挥职业资格证书的导向作用,不同程度地注入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要素.尤其是设置或改造专业时,最好在人才需求分析预测基础上参考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和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计,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

加快课程设计“双证融通”.

“双证融通”的重点是结合职业资格制度要求重新设计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从课程体系来看,一方面要加强实践课程的设计,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为学生考证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应重点建设好“双证课程”,“双证课程”是涵盖了考证或职业鉴定内容的课程,“双证课程”应根据职业资格考试要求进行合理选择,课程数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以覆盖考证主要内容为准.从课程标准来看,应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在内容、重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课程设计上的“双证融通”,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考证通过率.

为学生考证提供必要条件.

首先正确引导学生理性考证.加强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了解,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个别谈话等形式向学生讲解职业资格证书的目的、意义、种类及应考方法等,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资格证书去应考;其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情况下,组织专业教师举办免费考前辅导班,学校对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再次,应进一步改善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条件,为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创造有利环境,尤其是工科院校应加大对实训设施和设备的投入力度,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顶岗实习机会;最后,在条件许可情况下,主动申请一些职业资格证书考点或职业技能鉴定点,方便学生应考或参加技能鉴定.


(五)加强“双证融通”师资队伍建设.

“双证融通”工作最终要靠教师来推动,可从四个方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一是鼓励教师开展“双证融通”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对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识水平;二是支持教师获取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对证书取得过程中发生的合理费用给予报销;三是鼓励教师到行业企业顶岗实践,提升专业技能和“双师”素质;四是聘请校外专家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或教师,尤其是那些本身具有各行业高级职业资证书的专家,可为“双证融通”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

(六)开发基于“双证融通”的教材.

将传统教材的理论性与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的实践性相结合,开发适合“双证融通”的教材,更好地怎么写作于“双证融通”工作.教师在编写此类教材时,应参照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兼顾理论上的系统性及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充分考虑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具体要求,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教材中吸收合理内容与方法,使学生能通过“双证融通”教材的学习达到全面掌握应考内容,免去其重复学习之麻烦.

(作者单位: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航运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