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本高效”数学课堂的

点赞:8227 浏览:3238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新课改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一直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特别是数学课堂的低效而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更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不少同行都在积极地探索着.但时至今日,尚未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就在数学课堂教学本身,就是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生本高效”数学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一个过程,是师生一起探索其所不知道的过程,而非教师向学生传递其所知道的过程.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自我建构的过程.

构建“生本高效”数学课堂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数学课堂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生本”和“高效”是两个十分关键的概念,赋予了课堂特定的内涵与鲜活的生命力.“生本高效”,既是对“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学习状态的描述,又是对这种教学模式核心理念的高度概括.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其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

所谓“高效”:一是模式的建构必须建立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实现数学素养的全面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之上;二是模式的运用必须适合不同层次的老师使用,并能够较好的驾驭,不断进行“重组”“拓展”与“自我建构”,以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质量”与“高效率”.生本教育的儿童观认为: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为此,“生本高效”数学课堂对教师而言,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解疑,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对学生而言,“生本高效”数学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思维建构的课堂.

基于此,“生本高效”课堂构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关注的问题.我认为,一堂课,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一个好的情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而且有利于引起学生对所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情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并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知识有关的问题情境,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师生一起观察、思考、讨论、感受,从富有情趣性、生活化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知识在学生的感知中得以生成.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认为: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与思维.

“生本高效”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知识有关的且富于趣味性、探索性、延伸性的问题情境,变革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并科学组织、合理引导、积极鼓励学生亲身经历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引导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成学生逐步解决问题并掌握新知识的同化,使学生认识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使学生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牢固掌握所学新知识.

为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所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创设富有动力的问题情境,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生本高效”课堂的文化内涵是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落实“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学习实践、探索、猜想等方法,探寻问题的解决途径,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数学素养,既追求学生身心的同步健康成长、综合学习力的提升,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以学习兴趣为导向,更追求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思想、方法、能力的提升.

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是我们目前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鉴于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中,实行班内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是“生本高效”数学课堂的一个有效选择.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实施学生互助机制,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习.这种合作,既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又是一种学习的态度,更是一种学习的目标.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还能有效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师生角色的正确定位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开展的前提,也是“生本高效”数学课堂构建的基础.要确保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我们要把握好“合作学习”中“互助、交流、促进”三大要素,小组合理的分工,兼顾优差生搭配,精心策划和有效指导.为给学生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情境、条件,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互动和沟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参与意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表达数学、交流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中达成教与学的目标,实践“生本教育”,构建起“高效课堂”.

三、推行作业分层布置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力组合在一起来学习的.实践“生本高效”数学课堂,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必须有多样性的教育内容、形式、要求.对于作业的设计,要增加选择性、层次感,以有效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真正把作业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学生的差异,将作业设计分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作业”、“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拓展型作业”和“面向少数学有余力学生的提高型作业”3个层次.同时,改变布置作业的方式,变“布置”作业为“推荐”作业,变教师给予为学生自编,实行弹性作业制度、学生互帮制度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认为,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作业数量少,质量高,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这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数学需求,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智慧潜能,为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够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的过程,作为有生命力、有能动性的学生,在认识活动发生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观念的理解、价值的认同、兴趣的培养等,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体验,从直接到间接的体验过程,从接受、赞同到怀疑,甚至拒绝的情感体验,而且是反复起伏变化的情感体验过程.生本教育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习,教得少,学得多,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更重要,突出合作,突出探究,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进行学习,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与拓展.高效课堂要求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参与自我展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与生本教育理念完全吻合.构建与实施“生本高效”数学课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从师本教育走向生本教育.即从学生自身的发展作长远考虑,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数学所承载的人文价值、文化现象,以多种方式呈现给学生,使他们获得数学文化的熏陶,为形成健全的人格提供必要的数学修养.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