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课教学的

点赞:34661 浏览:1586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刚刚组建,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还比较薄弱.文章分析了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困境及其原因,探讨改变过去专科时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面临的困境的途径,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关 键 词]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

[作者简介]李影(1975-),女,吉林梨树人,吉林工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部,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吉林长春130062)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138-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刚刚组建,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比较薄弱.因此,改变过去专科时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面临的困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专科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1.对于学生来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导向功能认识不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阵地,其教学目的之一是使大学生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政治素养,从而影响人的政治行为.这种教育功能是隐性的,不能量化衡量,也不能一下子显现效果,但这种价值观会终生受益.专科时期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获取学历没有太大用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轻视、厌倦.加上择业、就业的务实性考虑,认为课程与未来就业不直接挂钩,学不学用处不大,造成学生普遍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在心理上产生了麻木与厌倦.受就业压力的影响,学生更关注于眼前的形势,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像专业课程那样提供技能,不能给他们最“实用”的教育内容,并且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讲的内容自己或多或少了解一些,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导致重视程度偏低.加之政治理论课往往又是大班上课、开卷考试,逃课现象十分严重,影响了教育育人功能的实现,无法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2.对于用人单位来说,重视学生的技能,轻视品德的考核.受市场经济影响,竞争在所难免,用人单位为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常常希望聘用具有丰富技术经验的人才,一到工作岗位就能熟悉业务胜任工作,因此,把学生的技能放在了第一位,在就业考核人才时,掌握多少专业知识、会操作哪些技能是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标准,至于德育考核只要没有大的问题,用人单位基本不会过问.而用人单位聘用专科学生就是看重了其专业技能,这是专科生的优势所在,能胜任“够用”就可以,而思想政治素质不能换来经济效益.在这样的需求下,用人单位更多地询问专业过级、英语过级情况等,思想政治素质往往成为盲区,无人问津,这意味着重视程度的下降,直接影响了校园内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使专科时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较大的挑战和考验.

3.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将其视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途径而不是课程来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一般的课程不同,是一门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属性的课程.这种意识形态属性是由党和国家规定的,也是课程的特殊性所在.教师将其当作特殊的政治任务来完成,而忽视了其作为普通学科的一般性和科学性,以及理论框架的完整性,这一重视是从政治需要而来的,也容易由政治冷淡而被冷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特殊化,即当做政治任务或放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抓,忽略了其作为一门课程所应体现的一般性,反而使其在特殊化中虚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基本价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它既属于科学理论范畴,又具有意识形态性质;既具有知识特性,又具有价值特性;既具有科学认识功能,又具有价值导向功能.”这样的特殊性使教师有一种任务负担感,对教学缺乏感情,势必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把专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程作为科学来对待,离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就会失去科学性,因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而失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功能.用学科建设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专科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困境的原因

1.学校定位不高.基于学校办学方针的指引,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就业等关乎学校生源多少的焦点上来,而没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生导向作用产生一定的共识.学校在教学管理上不是十分严格,学校的定位多半放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情况仅仅停留在完成阶段,至于学生究竟掌握到何种程度、内化多少,学校没有切实跟踪与考核.然而,专科学生从进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起就承受了来自社会、父母等方面的压力,情绪与理智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急需给予他们人生指引,而专科时期学校往往忽视了这种人文素质、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培养.打开学生的心结,促进其健康、全面、高质量的发展,迫切需要学校提供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指导与怎么写作.

2.学生自身素质不高.专科时期由于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普遍低于普通本科院校,受生源竞争的影响,生源质量低于前面批次的院校.而进入大学后,由于高考的失败,学生潜意识中存在我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影响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由于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表现出学习目的不清晰、不具体,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弱,学习方法欠缺等问题.基于以上方面因素,专科时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习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当作学生应该遵守的外在规范,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把学习的目的看成应付考试,不能用所学的东西实际地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3.教师自身要求不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自身要求不高,教学科研团队未能形成.教师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专业化特征体现得不明显,教师的专业方向不明确,更多教师在某一领域没有深入研究,缺乏自觉学习理论的主动性,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终身学习的任务,依然停留在教学需要的层次,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地位,甚至认为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也可以胜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专业进行科研层次的探讨较少,没有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方向性强的教科研团队.

加强和改进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课教学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理论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转向本科教学的思考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由知识传递型向教学与研究并重型转变.专科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迫于教学压力,往往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科学研究,个别教师存在着重教学轻科研的倾向.升格为本科后,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熟悉学科的前沿理论和专业交叉学科的基本知识,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善于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使自己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更具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教师只有养成刻苦钻研、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才能更好地传道解惑.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必须把握理论研究的前沿和最新的理论发展成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专业来对待,提高自身理论功底,深入探讨理论发展,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当教师把理论深入探讨后再向学生传授时,这种理论的力量会增强,理论的生命力会得以体现,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起到解惑释疑的作用.“如果教学内容不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不能反映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不能跟踪理论研究的前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不可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因此,教师把握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为科研奠定了基础.“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科学成果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强烈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于浓厚的学术性之中,使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科学真正建立在最新的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水平上.”教师由知识传授型向学者型、专家型发展.

2.解除职业倦怠感,使教学态度由应付完成任务向认同价值倾注感情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长期从事主导意识形态的教育工作,被赋予了崇高的政治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思想政治理论课常常被学生轻率地对待,加之面对需要充实和完善的教学内容,教师往往每一轮教学都要更新知识.在这样的情形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感,表现为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工作热情不高,消极地应付完成任务.这种职业倦怠现象在教师身上极为普遍,严重削弱了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使工作成为负担,阻碍了职业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改变教学态度,把教学当作自己喜欢的事业来经营,首先要倾注感情,尝试在教学中找到快乐,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品尝为人师的自豪,在学生进步中收获喜悦,在更新知识、学习理论过程中感受自我进步的充实.当这种感情融入其中时,枯燥就变得生动了,疲惫就变得轻松了,同样一样事情,带着不同的心情去做,得到的感受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必然会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态度,提高自我价值认同感和责任感,以解除职业倦怠.


3.开辟多维空间,使教学形式由课堂单一型向课堂—社会结合型转变.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学空间仅限于单一的课堂,尽管会有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但也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使学生对知识只有抽象的想象,没有具体感性的把握,这种空间的局限使学生感觉理论知识是“课堂的”,不是“现实的”,是“死的”,不是“活的”.要转变空间,把课堂延伸到社会,增强学生对实际的认识和课堂内容的理解,做到课堂与社会相结合.比如,社会调查的开展,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于实践,或是用课堂知识来解释实践问题,是很好的课堂与社会结合的形式,如果说课堂上知识的接受还有些勉强,那么社会实践就把知识内化到受教者头脑,丰富课堂知识,拉近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增强了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这种空间转换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原来政治理论可以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把理论从束之高阁的圣坛上拿下来,指导实践,平民化、现实化.另外,空间的变化也让教师在过程中打破了课时与地点的限制,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发挥的余地变大了,让拘谨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了.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不能离开社会,任何接受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教育影响下的运作过程,社会的需求会对受教育者起到引导的作用,促使将社会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从而产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刘世华,吴绍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局限及对策论析[J].教学与研究,2008(4).

[2]顾钰民.以创新精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2006(5).

[3]白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

[4]杨秀玉,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