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点赞:26199 浏览:1202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现在的中学品德课经过改版后,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教材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关 键 词:思想品德有效教学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适应新课程理念,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更新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是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实现新课程改革任务的必由之路.

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此作些初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供同仁参考.

一、研读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目前全国各地主要使用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有人教版、鲁人版、湘教版、粤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南师大版、陕教版等多种版本.各地区的教师若比较研读《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以下简称“原‘课程标准’”)与新‘课程标准’、原思想政治教材与现行思想品德教材后,不难发现原《思想政治》教材全国也有多种版本,但不同版本的教材之间没有大的差异,都是在同一体例的基础上对原“课程标准”的解释.教材内容均是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各年级进行的教学内容在标准中也均有作出相同的规定,即初一为心理健康教育,初二为法律常识教育,初三为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国策教育.据此,教材必然可以成为教学与考试的依据,教师只要将教材吃透,就没有必要再去研究课程标准.而新“课程标准”首次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和对具体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以学生为本,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关系”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教学内容,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的体例和内容的呈现形式多姿多彩,而教材已转变为仅仅是一种学习课程标准的参考资料和一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简言之,教师只有通过研读熟悉课程标准才能胜任教学.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实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讲解“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一课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我市近年来社会发生的变化.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历数市区的巨大变化:平房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外资企业逐渐增多、城市绿化明显改善、私家车进入普通家庭,等等.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分析我市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深化学生的认识,实现了知行的和谐统一,教学效果很好.

三、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外界的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更需要经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来真正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要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通过自主学习,使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以利于学生不断地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和自我教育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各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条件,达成课堂教学呈现更开放、更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局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究与尝试了以下几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效果很好.

1.课前搜索

讲授新课之前,可以先布置学生围绕即将学习的课本知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报刊、图书、互联网等方式,搜索、掌握一定的相关事例、数据、图文等材料,为学生在课堂上熟悉、理解教学内容做好准备.

2.游戏娱乐

游戏是人的天好,通过游戏,可以在愉快的体验中培养学生的一定参与意识和道德实践能力.如在讲授“法律护我健康成长”时,我组织了一场擂台赛.将全班学生四小组分成红、黄、蓝、绿四个方阵:红色──家庭保护队,──学校保护队,蓝色──社会保护队,绿色──司法保护队.让各队学生阐述各种保护的重要性,并列举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加以证实.整个过程井井有条,学生的思维也异常活跃.

3.音乐感动

前苏联著名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青少年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如在讲完“相亲相爱一家人”一课后,我在小结中说道:“为了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提议将时下一首流行的网络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我们的父母.”很多学生是带着感情欣赏完这首歌的,真正达到了让学生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的效果.

4.设疑导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和动力.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对学生起到启其心扉、促其思维的作用.如在“走创新之路”一课新课导入时,我首先投影了以下一段材料:

近年来,我国电子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发展同时还存在高产值低附加值的经济现象,如一些企业生产的DVD产品,出厂35美元,但外国知识产权就占去了13美元,生产成本21美元,企业得到的利润仅为1美元;一只75美元的MP3,外国知识产权就占去了21.5美元,生产成本52美元,企业得到利润仅为1.5美元,这一现象被人称为“一美元经济现象”.

学生阅读完材料后,我让他们思考材料提供的“一美元经济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探求新知.

5.实践活动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做中思考,在做中体验,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在讲授“搭起创新的桥梁”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进行创新必须培养求异思维,打破思维定势”的认识,我便请学生自告奋勇地到讲台前尝试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比如用6根火柴,搭出4个三角形,等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体验、感悟到打破思维定势的重要意义.

总之,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努力实践,勇于探索,使《思想品德》新课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思想品德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