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综述

点赞:33141 浏览:1555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研究已经进入相对的平稳时期.纵观2005~2011年间124篇学科期刊和硕士学位论文可以发现,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使用、内容、呈现、结构和评价等5个方面,研究方法有经验总结法、内容分析法、比较方法和定量方法,研究人员有教科书编写者、高校教师带领的研究生团队以及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其中,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教学论取向,定量方法没有受到一线教师的足够重视,教科书编写者、高校教师及一线教师的共同合作有待加强.

关 键 词: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研究综述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9—0008—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在2004年启动的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中,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配套的教科书,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的3种版本.由于教科书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实施的预设和主要依据,所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程教材研究者和广大高中一线教师,从多个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教科书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实验和研究.这既为高中化学教科书的修订、完善和使用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也拓展了高中化学教科书研究的方法论.因此,对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研究进行比较全面的梳理、归纳和总结,有利于促进高中化学课程建设沿着理性的轨道有序地前进.

1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研究进展

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研究情况,本文首先以“高中化学教科书”、“高中化学教材”作为主题检索词,对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2004-2011年)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化学教学》、《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3种学科类期刊和中国基础教育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精确检索,然后手工剔除不符合的有关条目以确定研究的样本.甄别过程中发现,2004年与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有关的论文仅有1篇,而且发表在新课程教科书启用之前的2004年4月,是作者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对教科书如何体现时代性所作的思考.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研究论文是从2005年开始发表的.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高中化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在2005-2011年间的3种学科期刊和硕士学位论文中,被确定为研究样本的共有124项,其中学科期刊论文77篇,硕士学位论文47篇.这些研究成果的年度分布如表1.

由表1可知,研究成果超过20篇的有2008年、2009年和2011年,而且2008年最多,高达32篇.这一方面是最先实施新课程省区的首轮试验于2007年结束,一线教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相继提出了使用体会和改进建议.另一方面,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些高校的硕士生导师针对教科书这一热点指导研究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仅2008年有关硕士学位论文就多达18篇.另外,为了满足课程实验不断推进的需要,学科期刊还于2008-2009年集中发表了教科书编写者撰写的教科书编写意图与使用策略的系列文章.从研究成果年度分布的总体情况来看,目前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研究已经进入相对的平稳时期,以后将成为课程教材研究者和广大高中一线教师稳定的研究领域.

2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研究视角

纵观样本中124项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研究成果,其视角大致可以分为结构研究、内容研究、呈现研究、使用研究和评价研究等5大类.其中,使用研究62篇,内容研究30篇,呈现研究、结构研究和评价研究等分别为13篇、12篇和7篇,使用研究和内容研究占总样本的74.2%.究其原因,是由于教科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具有相对的不可替代性,因此一线教师或课程教材研究者有必要深入研究教科书的内容,全面认识编写意图,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用策略,以求得教科书功能的最大化.


2.1关于教科书的结构研究

教科书的结构通常包括两个层次.首先是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宏观结构是指整个教科书内容的构成及其组织,微观结构是指具体的一个学习单元(或学习主题)的构成及其组织.而微观结构又包括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是教科书的表现形式,包括相应的文字或图表的呈现形式等要素,具体表现为编写体例、栏目设置、插图和习题的配置等;深层结构是教科书中的学科知识在纵向和横向组合的同时与道德情感等要素所构成的体系,具体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高中化学教科书的宏观结构往往是不相同的,而且相同的《课程标准》又可能存在不同的微观结构,这样就导致了高中化学教科书的多样性.

按照教科书的一般结构模型,唐力对3个版本的必修教科书,分别从目标指向与动机的激励结构、功能栏目的组合结构以及学习活动的检测、反馈与巩固系统等方面比较了表层结构,从教科书的篇章结构体系、理论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的编排结构、显性内容与隐性内容的渗透等方面比较了深层结构.宋仙花则从两个层次全面比较了人教版和韩国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结构,认为我国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具有“必修+选修(模块)的教科书体系,教科书的编写体例注重启发性、概括性,教科书的活动形式、表现形式多样,课程内容和体系中结构课程的痕迹明显,语言具有文学性”等特色,并且根据两国教科书的差异,对我国高中化学教科书提出了若干修订建议.具体包括:加强科学探究活动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增加STS教学内容;习题设计要挖掘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加讨论题和实践题的比例;挖掘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资源;提高插图的质量,增加插图的类型;增加索引.在对国内外教科书的其他比较研究中,虽然有的没有涉及相关名词,但实际比较的都是微观结构下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另外,已有的研究除了对一套或一个模块教科书的结构进行全面研究以外,也有从一章、一节或一个知识点人手的“以斑窥豹”式的研究.

2.2关于教科书的内容研究

教科书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载体,是将课程理念和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和呈现形式加以展开和具体化、系统化的材料.其中,教科书的结构是骨架,内容是血肉.由于“骨肉相连”难以分割,所以许多关于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结构研究,都可能在对教科书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时,涉及教科书的内容研究.付靖雯在比较不同版本必修教科书的结构时,就发现了教科书对某些内容的选择存在深化或弱化的现象.例如,苏教版教材对“物质的量”这一较为重要的知识点,没有明确提及它的概念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人教版在“原子结构”内容选择上,忽略了对原子结构发现历程包括经典的玻尔模型的介绍;山东科技版在“化学键”内容选择上,过多地将化学键知识与能量转化相联系,而对化学键本身的内容有所忽视.为此,研究者从内容选择的适切性、内容难易度的差异性、内容组织结构的和谐性、内容呈现方式的提示性、习题比例的合理性等方面提出了对教科书修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