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中学田径教学现状调查

点赞:26104 浏览:1201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论文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咸阳市10所中学的体育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教学场地与器材设施;田径课时分配情况;教师和学生对田径课的认知情况和田径课教学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田径成绩评价方式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旨在为今后学校体育工作健康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词:咸阳市中学田径教学现状调查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咸阳市中学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其中10所学校,其中完全中学4所,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3所.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查阅文献资料、做文献检索,收集大量相关资料,并进行内容分析.

1.2.2问卷调查法

每所学校发放20份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问卷198份,回收率99%;有效问卷195份,有效回收率为98.5%.

1.2.3逻辑分析法

在分析文献、统计结果及论文撰写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比较等逻辑学方法.

1.2.4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结果通过微软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咸阳市中学田径教学场地及器材设备

如表1所示,有6所学校有标准400米的田径场,2所学校为300米的田径场,1所学校为200米的田径场,还有1所学校为非标准田径场.高级中学的场地条件要好于初级中学,2所高级中学均为塑胶田径场.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场地和器械老化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有的学校虽然器材多些,但是学生在校人数更多,人均练习器材较少,加之器材年久失修,可用的又不多,因此,场地、器材的修复与保养应引起高度重视.

2.2咸阳市中学体育课程中田径教学内容现状

2.2.1咸阳市中学生选择田径课教学内容

如表2所示,有180名学生选择了快速跑;163名学生选择了耐久跑;125名学生选择了游戏;98名学生选择了实心球和铅球,分别排在前4位.说明咸阳市中学普遍对发展学生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的田径教学内容感兴趣,而对发展力量、灵敏、技巧等素质的田径项目兴趣不大.

2.2.2咸阳市中学生每周参加田径课外锻炼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有74.3%的学生每周参加2-3次,说明咸阳市中学生是喜欢田径课外锻炼的.在调查中未见不参加田径课外锻炼的学生.


2.3咸阳市中学体育课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2.3.1咸阳市中学的田径教学场地和相关器材设施陈旧且数量少

有的学校虽然器材较多,但人均数少;器材年久失修,没有专人负责;现有器材与教学目标不配套,处于长期闲置不用状态,造成破损以至于资源浪费.

2.3.2田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相对欠缺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学田径教学中竞技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教育的方式、方法未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田径教学均受到体育加试的影响,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兴趣又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咸阳市中学田径教学现状调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体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3.3田径教学存在“一刀切”现象

目前,由于受场地、器材以及时间的限制,有些中学教师安排一个班的学生进行相同的教学内容,而忽略了性别差别.

2.3.4田径教学内容不均衡,部分中学领导不够重视

中学体育课在很多领导看来就是活动课,可上可不上,学生只是学习累了出来活动活动,只要在课上不出现什么问题就是好课.因为中考体育加试的4个项目均为田径项目,所以,考什么就练什么,只为升学怎么写作.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重视田径项目技术体系的完整性,对其健身属性重视不够.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未能有效地开展因材施教.在教学评价上,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

3.1.2学校领导对体育科目的教学重视不够,体育经费不足,影响了田径教学的效果.

3.2建议

3.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咸阳市中学体育教师人才素质和总体质量.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在教学方法上,应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创造新法”.根据学生的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因材施教,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更多有趣的运动体验,增强运动兴趣.

3.2.2应转变思想观念、优化田径课教学内容、加强理论知识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评价考核制度和改善硬件设施建设,使中学田径教学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3.2.3随着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田径教学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