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欣赏教学

点赞:7268 浏览:303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199-01

九五年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材出版以来,全国高中普遍开设了音乐欣赏课.对欣赏教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化, 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逐步提高.这里,我们就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有无抽象思维的必要

音乐欣赏是否需要给抽象思维留有位置?对这个问题,有些中学音乐教师的认识是不确切或不明确的.他 们通常把学生失去欣赏音乐的兴趣归咎于用抽象思维的方式思考音乐,认为欣赏音乐只是感性体验的事,中学 生年龄段不适宜讲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应突出直观性.他们讲述音乐喜欢从标题着眼,把想象中的视觉形象 描绘得有声有色,或者讲一个天花乱坠的故事,让学生按图索骥.有位教师讲解门德尔松的《春之歌》,精确 到指明第一小节第二拍第三个16分音符升Fa处冰雪开始融化.另一位教师不无自信地宣称,《梁祝》的每一小 节他都能讲得出故事.一些老师喜欢这样提问学生:"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于是,在语文、数学等课上 表现得思维老到的高中生,不无幼稚地答道:"我听出了河流",或者"一片树叶掉在水中激起了涟漪".这 让人想起拉法格在《思想的起源》中讲到的原始人,他们没有硬、软、热等抽象概念,只能用石头、月亮、太 阳这类具象的客体来比拟.然而,从《沃尔塔瓦河》中听出河流和从《水中倒影》中听出水中倒映的物体,就 象杜夫海纳所指出的,从德彪西的《大海》中听出波涛,这种对音乐的理解与不懂音乐的音盲的理解并无差异 ,而与音乐审美力却相去甚远.(注: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下册第398页,96文化艺术版.)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音乐欣赏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苏联教育学专家、心理学家赞科夫认为,现代心理科学并没有为"儿童思维要具体"的结论提供任何根据 .他并不否定直观在小学生思维中的巨大作用,但他认为不能把直观形象的表象看作是学龄初期儿童思维的主 导成分.相反,他指出只有抽象和概括方面的进步,才能首先表明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里所发生的变化.(注 :李玢:《世界教育改革走向》第124页,97中国社会科学版. )小学生尚且需要克服思维中固有的片面性, 高中生为何就该在音乐学科中轻视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呢?

诚然,形象思维是音乐欣赏的重要思维方式,人们欣赏音乐时往往不很明确但却敏锐地感到音乐形象中有 某种东西、某种意义打动和吸引自己,这是一种美感的直觉能力.但这不等于说音乐欣赏只需要单一的思维方 式.思维科学告诉我们,抽象与形象两种思维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结合为用的,扬长避短,各显其能.其生 理依据是人类左右脑半球之间有两亿条排列得很规则的神经纤维,每秒钟之内可以在两半球之间往返传输四十 亿个神经冲动,共同完成思维活动.(注:新科丛书《关于思维科学》第114-115页,86上海人民版.)

2.留出想象的空间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通过知觉的方式.因此,音乐教育过程,应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引导者和促进者,其作用是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家的美妙音乐,而不是代替学生理解音乐,不能让学生"被理解". 如:贺绿汀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对于大型的器乐曲的理解,一般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尤其是一些无标题音乐;对于一些大型的标题音乐作品,除了了解其时代背景之外,还可以根据乐曲的说明去理解、欣赏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是以我国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借鉴民间器乐的表现手法,并以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根据情节的发展顺序加以概括而创作成的.在欣赏时,要求学生按照揭示的情节顺序:"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长亭惜别――逼婚――楼台会――抗婚――纵身投坟――化蝶"灵活去理解欣赏乐曲内容.并且,学生的音乐鉴赏理解与作曲家的内涵不一致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找到与作曲家内涵的共同点,肯定学生音乐鉴赏的闪光处,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以作曲家的意图不谋而合.因此,老师绝不能用一个标准答案来诠释某一个音乐作品.新课程标准的音乐教师,再不能做这样死板的老师!

3.发散学生思维聆听音乐作品,创造教学意境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育应着重培养提高人的音乐感受力,引导学生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逐步提高欣赏层次.音乐是作曲家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里面包含了作曲家的引导和暗示,只有明白作曲家在作品中的那些引导和暗示,也就是感受到了作者的创作意境,才能真正地听懂和理解该作品.所以在上音乐欣赏课时,更多强调的是听.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去听,同时在听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畅想,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掘作品的意境,并在课堂上营造这种意境,充分地感受作品.

4.创造音乐课堂教学意境,必须达到以人为本的

音乐课堂教学意境的创造可以是一个主题,也可以是多个主题,而且学生可以在特定的主题下营造不同的意境,因为欣赏一首乐曲,对其所表现的或快乐,或悲哀,或愤怒,或甜美的情感,都必须凭借自身的感性经验来领悟,是个体的直觉体验.教师创造教学意境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达到特定的感受,而是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情感,让学生感受欢快、低沉、优美、悲怆等多种情绪,体会辽阔、深远、平和、宁静等如痴如醉的意境,引出想象中的景,再由景生情,情景交融,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达到一种暂且超脱的精神境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入情、入境、入心,让学生们感受和理解到美,进而学得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