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质疑导读

点赞:30149 浏览:1424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导读是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导读,是指教师运用某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深入思考,发掘问题,主动领悟,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这为教,不在全盘授于,而在相机诱导.”这里说的“相机诱导”,亦即“导读”.在一般情况下,导读的实现是凭借质疑的手段进行的.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映.有了这种反映,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了.由此可以看出:质疑——思考——领悟,这一思维过程,不仅反映了人的思维规律,也是课堂导读的基本活动程序.显然,课堂导读的核心是激发思维,而教师常用的手段是质疑.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之高效率的获取知识,训练阅读能力.常用的导读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启兴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有动力作用和定向作用.凡是富有兴趣的东西,特别能引起人的思维.初中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能为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每一篇课文都应该十分注意那些体现深刻思想的文眼,特别是那些寓意深刻、感情浓烈、内涵深厚的语句,让学生细细体味揣摩,驱遣想象.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充分运用质疑的方法,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认真读书,达到导读的目的.

《出师表》这篇课文,要用诸葛亮的形象对学生进行审时度势、立志成才的教育,在导入新课时,精心设计质疑,用来激发学生兴趣: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诚请诸葛亮辅助统一天下,时年47岁,而诸葛亮年仅27岁,早在公元197年,志已经在胸.请问,这时诸葛亮才多大年纪?当很快推算出诸葛亮只有17岁时,学生立即哗然.这样,就能紧紧抓住学生深厚的兴趣引导研读课文,认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非凡智慧从何而来,就如顺水行舟了.

心理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作用.教学实践也说明:学生如能很快适应学习生活的情境那么他就喜欢学习,就能取得优异成绩,而学习差的学生,往往是缺少兴趣.由此可见,启发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是促进语文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寻路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思路.叶圣陶先生说:“善于看文章的人一定要把作者的思路摸清楚.”凭借质疑引导学生摸清文章的脉络、作者的思路,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课文构思的巧妙,领悟诗篇布局道理,把它们作为读书写作的借鉴.

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先材广泛,联想丰富,怎样引导学生认识文章的思路,体会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呢?既然作者的匠心在围绕中合理地选材布局,那么,导读寻路的突破口也应从材料入手.于是笔者先引导学生看书:文章开篇赞美的的对象是白杨之后,并没有直接描写白杨树,而是宕开一笔,先着力描绘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风光.这是为什么?同学们会沉默不语.为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应该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强化,让他们带着问题分组讨论:检测如一个人成才,除了自身努力外,外界有些条件也必不可少,如环境和家庭.结合这一点,想一想写白杨树为什么写高原景色呢?通过讨论学生会产生顿悟.原来,作者紧紧抓住“黄土”和“麦浪”这两个特点以及“黄”与“绿”两种色彩,是为了给读者勾画一幅辽阔平坦、气象雄伟、色彩鲜艳的高原图景.而写高原景色,意在描写白杨的生长环境.如此“雄壮”的环境,生长在这里的白杨能平凡吗?在有感于这黄与绿主宰的景象的雄壮后,难免让人产生一种倦怠和单调.然而,又是谁驱赶那恹恹欲睡的情绪呢?同学们齐说:白杨树.至此,白杨树的“不平凡”不言而寓了.在有意识强化学生的质疑,让学生介入讨论,认识到文章先写了白杨树环境的不平凡,又写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在写白杨树的不平凡时,先写白杨树的外部形态不平凡,再写白杨树内在气质不平凡.最后通过议论和抒情,提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三、探微

课文中常有一些类似“闲笔”的地方,对表现中心有直接关系,而往往被学生忽视.导读,应抓住这些学生不注意的细微之处,借助质疑,激发思维,来一番“咬文嚼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教学的质疑导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故乡》一文有三处省略号,用法微妙,学生一般不注意.一处是“我们沙地里,潮汛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等”.二处是“啊呀,这太太真是等这成了什么规矩.”三处是“种出的东西,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等”.

要让学生质疑:这三处省略号都表示语有不尽吗?学生会回答:都表示语有不尽.再引导:那么产生语有不尽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处、第三处省略号对表现中心有何作用?细读课文可以看出,三处省略号都表示语有不尽,但第一处表现少年闰土迟钝、麻木、苦不堪言,他不得不把真情深埋心底而面对现实,说话呑呑吐吐、断断续续.根源在于下文所说的“无声的话”形象地表现闰土的凄凉心境,提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突出文章中心.这种导读,学生往往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可以发挥以小见大、探微显旨的作用.

诚然,语文教学的质疑导读方法不止以上所述几种.人们常说教无定位.有认为不同的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学生,可以采用多种导读方法.但是无论是哪咱,都应该立足于“导”,在质疑的针对性、启发性、科学性上多用心思,讲求效果.具体讲是:针对性,即质疑要从学生理解教材的实际出发,针对一般学生自以为理解而没有问题的字、词、句、段巧妙设疑,激发思维,改变学生常有的那种松驰心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启发性即质疑要从埙篪相和的实际出发,设计问题一定要有难度,且有助于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发挥举一反三的作用;科学性,即质疑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质疑有利于学生钻研教材或集体讨论,促使他们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主动地思考、探索,解决新的问题,并且把思维的触角从课堂延伸到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