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

点赞:22360 浏览:1042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应从管理的理念和方式上入手,建立合理的权力分配机构,使各部门形成一切为了教学的“怎么写作”意识,调整办学思路,根据市场的要求,以现有的条件或创造条件进行教学改革,树立治校的理念,使高职院校成为培养和输送技能型人才的基地.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 教学管理

1.引言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的教育方针[1]作了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怎么写作,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贯彻执行的教育方针,它为我国教育目的的确定指明了方向.高等院校的社会职能为: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怎么写作社会.

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和管理者,高职类院校的兴建正是顺应了这一阶段的需要,目前已成为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基地,但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使之就业后即能达到“零距离”上岗,这就需要从教学入手,在各个环节上有所体现.

2.教学管理

培养人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教学、科研、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但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在学习各门课程的同时,也可以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可见,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最基本的途径,教学管理也是高职院校中各项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2.1 管理方式的转变

目前,学校对各系、部的管理,更多的是行政管理,学校与各系、部之间的关系,在责、权、义务方面划分得不够清晰.一方面,学校管得太具体,使各系、部的积极性和能量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各系、部过多依赖学校,发展的动力不足.于是,学校发展的压力主要落到了学校领导的身上,学校规模越大,领导负荷就越重.其实,学校的管理与各系、部的管理应该是两个层面的管理.学校的管理应考虑战略性、全局性的问题,应把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大目标和大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有足够的精力管到每一个学院具体的人和事.因此,应改变管理的方式,建立合理的权利分配机构,使管理的重心下移.

2.1.1 以教学为中心,确立以“怎么写作”为主的职能

在高职院校中,各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代表学校执行管理职能,它除了参与学校的政策制定之外,同时还是一个政策执行机构.因此,它是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机构,是把校长的办学意图正确有效地贯彻执行的关键环节,是机关行为方式及职能的正确有效地体现.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高校管理方式的转变,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转变机关的职能及行为方式.

学校各部门的管理职能要通过职权、职责、怎么写作三位一体来实现.转变各部门的职能及行为方式的目的是提高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改革的真正成效不是表现在机构和人员的精简,应该体现在职能的转变:

① 根据教育的规律和高职院校的办学思路设置机构功能,减少行政色彩.

② 转变机关的工作方式, 一切以“怎么写作”教学为宗旨.

③ 对各部门人员的素质进行结构性调整.其基本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团结协作的精神、不谋私利、一心为公的精神、不断要求上进的进取精神、全局的观念、敢于负责的精神、依法办事、遵纪守法、勤俭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转变行为方式中要解决的一个根本的问题.

2.1.2 强化专家委员会在学术问题上的决策职能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设立了专家委员会,它在引导教学方向上起到了主导作用.其主要的职能为:

① 审议全校学科专业的设置方案;

② 审定教学、科研改革与发展方案;

③ 评定教学科研成果及完成其他应由它完成的工作.

总之,专家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能应着重体现专家治校、教授治校的精神,体现出行政、教学和学术分工的原则.目前系主任是当然的专家委员会委员,势必导致学术行政化,应该在组织和程序上做出规定,系主任不能担任院系的专家委员会主任,以减少行政对学术的干扰.

2.2 教学改革

目前,高职类院校的办学思路之一是以就业为导向,所以在专业的设置上应该根据市场的需要去培养学生,而不是将学生培养出来 以后去带着他们找市场.实践证明,这个思路是对正确的.如我校根据市场的需求成立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目前毕业生已有两届,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

另外,高职类院校的学生来自于高考的最后一批录取,其文化功底低于本科类院校,若着重于理论教学则平均水平达不到本科的水平,且体现不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因此,高职院校已将教学重心调整为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具体表现为:

① 加强实践性教学,目前我校实践性教学的学时占总学时的1/3;

② 建立校内校外实习 实训基地.目前我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60多个;校内各专业的实验室、仿真实验室.如为了满足土木工程类各专业的实习需要,建立了韩家河野外测量基地、校内测量控制网,以及测量专业的模拟桥梁控制网;


③ 课程设置的重心有所调整.如减少力学课的课时,增加结构课的课时,减少制图课的课时,增加识图课的课时等;

④ 对学生实行技能测试.使学生在毕业时获取“双证”,具有职业技能任职资格;

⑤ 在教师中加强“师德师风”的教育,培养良好的教师队伍,使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⑥ 培养“双师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为: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如何教师为理论型 ――硕士、博士,不具实践经验,那么培养的学生也谈不上为技能型.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注重“双师型”.

2.3 树立治校的理念 教授治校[2]是以耶鲁大学为代表的一种高校管理模式,也是耶鲁大学的管理特色,其基本含义是教授在大学的决策与管理中起决定性的或主导的作用,学校的行政机构起怎么写作与辅助作用.这一管理特色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教授有职有权,他们对学生的利益特别关心,对学院的名气尤为重视,对教学质量要求也非常严格.300年来,不管耶鲁的管理体制如何演变,但重视和信赖教授的传统代代相传,它反过来又激励着教授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和能力,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教授会的威信,也加强了教师的独立性.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教授治校主要有三种形式:

① 学校评议会、教授会、校务会等决策与管理机构均由教授互选产生,如蔡元培时期的北大,梅贻琦时期的清华;

② 教授在学校和学院的决策与管理机构如评议会、学科会议中占多数,如慕尼黑大学;

③ 学院一级设立教授会,实行教授管理,如日本大学体制.

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就亲自制定了《大学令》,这是建立大学制度的最早文本.这一法令确立了大学设评议会,各科设教授会,即所谓“教授治校”的制度.蔡元培《大学令》,原载《教育杂志》第四卷第10号)这是我国“教授治校”制度的开端.

现阶段,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我国特有的高校管理体制,在坚持这一管理体制的前提下,教授参与治校的途径与形式既不能因袭欧洲的风格,也不能照搬美国的模式,而应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式,只能是具有我们自己的特色.

教授治校作为一种理念,首先应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来理解,教授参与治校是我国基层政治的一种拓展,实现教授治校、高校自治是大学发展的长远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建设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农村基层开展了村民自治,在城市基层开展了居民自治,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高等院校作为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的摇篮,教授们的文化素质、意识和参政能力都较高,更可能和应该实行政治.作为高校管理者,要转变管理方式,应把教授治校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把教授参与高校治理看成是我国基层政治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是自治不断从低文化层次向高文化层次的推进.教授参与高校治理是我国基层政治建设的重要问题,需要处理好书记、校长和教授三者之间的关系.书记主抓政治问题,以保证党的领导;校长主抓管理,以尽快建设高质量的大学;教授主抓学术,以便成为本专业的学术权威.

目前我国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3],完全实行教授治校、学术自治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实行高校治理的决策和监督,教授参与到学校的重大决策过程中来,并对决策的结果享有监督权.如果能够做到这两点,就可以实现党的领导和的统一.

需要破除几个认识误区为:

① 教授治校等于要取消党的领导.

② 教授治校等于不讲政治.

③ 教授治校等于不重视管理.

教授治校不是不要党的领导、不讲政治、不重视管理,相反,是要探索如何通过教授参与高校治理工作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把党的政治路线更好地贯彻落实下去,同时通过的形式使高校的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和科学.因此,要想探索如何发挥教授参与治校的作用,就要大力进行宣传,破除这些错误观念.

3.结语

高职院校的办学成功与否主要靠市场的检验,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人才的合格率、就业率、就业后的上岗合格率.对于学校来讲,其产品就是学生,如何让产品合格,就要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上严把质量关,即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适应市场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使高职院校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