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如何向素质教育转变

点赞:30771 浏览:14324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素质教育彻底转变了教育观念,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是教育理念的一次飞跃,也是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变革.随着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方法也有了进一步的更新.但在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这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的难题.教育的变革,无论是观念的还是制度的变革,都将是一件漫长的工作,而且不可能有现成的模式提供借鉴.新的时期,应试教育如何向素质教育转变,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一、了解我国当前教育的现状

1.应试教育虽有危害,但依然存在

虽然我国政府和教育界的仁人志士都认识到应试教育带来了诸多危害1.德育被忽视,特别是其中不能通过考试来检测的部分,被严重忽视,这极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科学人生观和良好道德观的养成.2.体育、休息、娱乐等被忽视,这已危害到青少年的正常发育、健康成长.3.只注重死的书本知识,不能有效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4.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式和死记硬背,不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教学形式多以课堂为中心,远离生产生活实际,不能有效培养青少年学生实际动手能力.6、应试教育的“筛选”结果是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受到学校重视,而多数成绩一般的学生被忽视,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放任自流.一个理想的教育体制应做到“有教无类”,人人平等地共享教育资源.可以说,应试教育越来越显示其弊端,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2.素质教育提出多年,正不断深入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教育的轨道.我们一定要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更宽的视野来考虑教学观念,改变那种以教师的专长、学科的特长来确定培养模式的“眼睛向内”的做法,真正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确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的依据,并以此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多年来教育工作者不断改革那种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树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的思想,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应试教育如何向素质教育转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① 产生应试教育的社会大环境并未发生变化,社会就业压力与十年前相比非但未减小,反而随着人口高峰期到来、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压力越来越大.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需求决定市场,就业求职中的唯文凭现象决定了追求升学率的必然性.虽然党的教育政策,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都提倡素质教育,可是起决定作用的社会原因及功利性因素却阻碍其发展.

②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远未普及,在相当长时期内,高等教育仍是面向少数人的教育,这意味着学生还要通过考试入高校.有人形象地说:小学中学是激烈的赛场,高考是生死的战场,进了大学是“天堂”.而且我国目前的高考没有较好地体现素质教育,无法把我国的基础教育引领到素质教育上来,所以应试教育还有它继续存在的空间.

二、构建完善的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而且包括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学生课外活,包括学校的自然环境、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这样一种体系的构建,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要改革课程结构,打破必须课的一统天下,实现课程设置的结构化与科学化,实现教育内容的综合化与现代化.优化学科课程,努力提高教学效益,强化活动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打破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记忆式的传统方法,探索启发式、激励式、开发式等科学化的教学方法.

三、构建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制度.教育评价一般是指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性质、教育方针和政策所确立的教育目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及成效进行价值性评价的过程.建立以体素质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相应的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价,教师工作和学生评价制度.教育评价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反映教育活动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要以全面发展的观点,运用综合的指标,对其进步的幅度进行评价.要选择适当的不同形式的测评技术,把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结合起来,使测评结果反映客观实际,并能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对素质教育的评价要逐步制度化,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对群体的评价要用反映群体状况的指标,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要用素质全面发展的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过测评,把情况及时反馈给被测评单位,以便改进工作,使之逐步完善,使素质教育健康发展.

四、教师必须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1. 更新教育理念和评估标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推行素质教育必须对考试的内容、方法以及考试的结果评价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是国力竞争越来越依靠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时代是国家、民族最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时.我国的招生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存在着制约素质教育的严重问题因而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强考试的研究改进考试制度,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落实到实处.

2. 树立师生平等的思想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应试教育中教育是教师的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育,教师是权威,神圣不可侵犯,所谓“师道尊严”.素质教育中师生是平等的,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并且设计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应试教育中只重视严格管理和训练,养成学生死记硬背、唯书唯上的思维定式素质教育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为下先”的思想品质.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的个性,鼓励创新、尊重创新并重视那些有困难,敢于探索并标新立异的学生,对他们的创造活动多引导、多支持、不横加干涉、指责.教师应该把自己视为参与者、协助者、而不是领导者、支配者,努力创造出、和谐、愉悦并富有活力的教学气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取得成功,激发创造欲,促进其能力的发展.

3. 确立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核心的思想.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核心,在当前人们的思想、行为、价值观日益多样化的现代社会,仅凭每周两节的课堂理论教学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是决定一个

人能否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素质,关系到学生能否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应努力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丰富德育教育的形式,加强德育教育的实效.

4.努力使自己成为创造型教师.

创造的本质是新颖、是独特、是超越,是消化和否定已有的知识结构,把知识单元进行裂变和重新组合,有个性的教师才能发展有个性的学生.作为教师,必须自觉以现代教育理论,现代心理学理论,在班级活动的安排,对学生疑问的处理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出人意料但又合情合理的创意.

在教学中要善于从课堂情景出发,形象地巧妙地传授知识,善于发挥教学机智和幽默,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魅力.创造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

总之,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只有注重教育的过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注重了过程,其结果是必然的,而我们的教育虽然注重了过程,但是在过程上制度还不过完善.结果完成了义务教育的数量,却没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我们在过程中多想想办法,来全面提升教育的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