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点赞:22779 浏览:1060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目前在校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的,他们生活和成长的时代正是我国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时代.各种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主流是好的,奋发进取,健康向上,但是受到社会转型期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等多元化的交汇、融合与冲突的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在学生进入中学后,伴随着身心的不断成熟,知识面的越加丰富,加之网络、媒体等多元化的促进,他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渴望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平等交流.这种现象与以教师、家长为中心的传统的思维格局中格格不入,从而出现青春叛逆、道德滑坡等现象.那么如何对待这种现象,就是需要提高德育教育重视程度的范畴了

一、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形成的原因

(一)学校因素:德智失衡知行脱节

(1)教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重视.

(2)教学方法单调呆板,不符合认识活动的规律.

(3)传授知识单一,缺少情感心理因素.

(二)家庭因素:方法不当环境不良

(1)在家庭中,不少家长文化素质低,不能做出表率榜样.

(2)家长不注意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3)对子女不管不问的家长仍占一定比例.

(4)部分家庭教育存在环境不良因素.由于一些家庭的不幸,父母的离异,这样不健全的家庭的关爱也不够.

(三)社会因素:审美错位监管不力

(1)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淡薄,自律能力较差.受社会功利实用主义影响,当代中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淡薄,对个人、家庭、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知之甚少,或知而不行,不遵守公共秩序和安全,随意破坏环境,缺乏社会责任感,凡事过于依赖别人,他律情况好,自律情况差;缺乏诚信,人际关系趋于复杂化,校园交往平淡疏离,社会交往趋于功利化.

(2)价值观、人生观模糊不清,是非、善恶、美丑不明.当代的中学生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表现的较为突出,拜金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盛行.由于相关部门对网络监管力度不够,不良信息对中学生侵害较严重.据了解,中学生上网人数越来越多.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个新的信息源,有利于中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又是一个新的伤害源,是与非、善与恶等暴力文化传播的影响,混淆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

(3)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精华正在流失.有些学生不顾家庭实际困难,讲究吃穿享受,盲目攀比,给家庭生活造极大的负担.

二、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

我认为,初中学生道德品德的形成,和家庭、社会、学校是分不开的.针对上述情况,就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改善:

1.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加强

我们首先应让爱国教育真正扎根青少年的心里.其次要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教育.第三,要注意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既要强调个人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强化其社会责任感.

2.中学德育工作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大德教育和小节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除了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气节,理想壮志等“大德”的教育外,也应该重视学生在日常行为,文明礼貌,沟通与交流,理解与尊重,等“小节”方面的教育.

3.应该加强法制教育

很多青少年,干了违法的事情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触犯了法律,是因为他们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根本无法辨别是非黑白,不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他们崇尚武力解决一切,喜欢以暴制暴,甚至认为正义在自己的一方.对此,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可使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犯罪.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也可通过参观有关的单位、图片展览;还可通过参加公审大会等等形式.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生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4.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由于家庭关系和独生子女的原因,大多数的青少年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从不考虑别人和集体.我们必须和学生认真探讨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想方设法让学生们认识到:人的个性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所以必须提倡“我为人人”的崇高风尚.

5.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

由于中小学青少年正处在身心成长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成熟,加上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都影响着我们的中学生德育工作,对于一些用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德育问题,采用心理教育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和父母离异及有不同程度心里问题的孩子,心里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正显得尤为重要.

6、学校教育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应把《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德育教育的起点和要求.每个新学期的开始,都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守则”和“规范” .

7、要建立一支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老师是千百名学生的焦点,你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被潜移默化.教师又是年青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正因如此,党和国家对教师寄予莫大的希望.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如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从而使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8、要创造一个德育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方面,学校应承担责任和义务.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家校联系,协调家校教育.如学校定期或不定期把家长组织起来,通过讲座、校讯通、座谈等多种形式,沟通学生在学校与家庭的情况,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

总之,对于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我们还需不断探索,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德育目标是课程目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德育就要认真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渗透,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德育也要对自己的理念、内容、方式、手段进行反思,从时代特征出发,努力弘扬主旋律,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发展需求出发,努力实现德育的生活化、心理学化.教育者更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素养,高度重视教师对学生影响力正在降低的问题,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师德状况,提高业务水平,改善教育行为,用丰富、美好、高尚的优秀文化去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培养出一批品学兼优的新型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