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是一厢情愿

点赞:19857 浏览:918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红色经典可以放,但不能全部都是,要让观众选择.重庆卫视是重庆市政府的电视台,国际、民生、各行各业新闻的节目都需要.是公共频道,不是某一个个人喜欢红色经典就全弄成红色经典,它不是同人刊物,我们几个人就喜欢散文,小说诗歌都不发.地方政府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电视台,像菜市场.

湖南卫视一天到晚搞笑的内在逻辑和重庆是一样的,干脆改名叫湖南娱乐电视台,读书也做成娱乐,找学者去讨论问题,也让人家举牌子.全部搞成娱乐不对,全部红色经典也不对.应该什么样多元的东西都有.新闻串串烧,有什么好串烧的,看新闻还想着吃串烧?单一的思维逻辑,把任何东西都娱乐化,或者把所有的节目都红色化,都是不对的.

单一的思维不符合公共媒介的性质.

红色经典更多的是教育功能

红色经典电视剧有一定的收视群体,电视台之前也经常播,像《小兵张嘎》《地道战》《青春之歌》等,有专门的栏目,这是传统教育的一种.红色文化的诞生不是为了娱乐,从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以来,娱乐的活动都是被打压的,比如张恨水的言情小说.文艺作品更多的是作为启蒙、革命的工具.改革开放之后,文艺的娱乐功能得到了加强,寓教于乐.红色经典更多的是教育功能,不要忘记历史,是国家政权合法性的叙述,不是纯粹的审美功能或娱乐功能.


回到革命的观念是一种倒退

红色经典是一厢情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图书馆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从价值观念来说,回到革命的观念是一种倒退,当下社会的一个共识就是已经从革命、阶级斗争转向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把叙述作品中的核心词变成了革命,从这个角度说,就是倒退.

我们可以了解一下革命年代的情况,和学习历史一样.看红色经典,可以知道从1949到1976年的文化艺术领域,是怎样叙述、怎样塑造人物的.就好像现在的人有时也要吃野菜、窝窝头,也有这样的观看需求.

现在讲和谐社会、科学发展,改革是对的,不应该是革命.这是一个协商、谈判的时代,不再是一个你死我活的时代,革命的思维是传统世界的思维方式.现在还谈革命,很多事情就乱了.

红色作品依然有局限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说:“红色经典堪比莎士比亚.”这是他个人的看法.它可以跟四大名著一起谈吗?莎士比亚的作品进入了全世界所有大学的图书馆,已经成为文科学生必读的东西.如果说样板戏也进入了全世界所有大学的图书馆,成为文科生教育的必修课,那才能相提并论,这只是重庆一厢情愿的做法.

当然,红色经典是有一定的艺术水准的,创作样板戏时集中了全国的文艺力量,非常讲究,但要看总体的艺术效果.比如说八个样板戏,里面的人物单个看都很高大,但综合到一起有一个规律,都是单身汉.如果是有家庭,家庭的亲情会压倒阶级情感.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亲情关系、爱情关系完全消失,只剩下阶级情、革命情.另外,反面人物都很丑,一走出来灯光都是暗的.这些都不符合实际.人性是复杂的,单一的所谓“革命现实主义”是有问题的.观念性太强了,不符合艺术规律和社会规律.

“红”下去的可能

一种是决策者认为爱看不看,就一直这样.第二种是根据收视率来,遵循市场规律,收视率下去就改回去.我预测收视率会下去,因为内容很少很单调.一年365天,每天放一部经典电影,很快就放完了.即使新编、编成电视剧,但母本、原创的东西就那么多,只是27年的生产量,不可持续.如果颠来倒去的放同样的作品就是很可笑的事,不能维持.而且重新再去写也不可能,之前红色经典的写作,不管有多少问题,都是来自于斗争第一线的作家,现在在重庆再去写红色经典,写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