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化:“素读经典”新

点赞:10289 浏览:438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素读经典”虽然不是语文学习内容的全部,也不是唯一的语文学习方式,但在这一理念与实践冲击下,学校的语文课堂面貌、课程设置及评价体系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使得教师不再圈养着学生,不再死守着一两本教材,而成了智慧、快乐、自由的“放牧者”.

一、保证学习时空――释放学习力,发展学习力

第一次听陈琴老师“素读经典”讲座的时候,感觉是她的个人魅力裹挟着万卷诗词倾倒了所有学生、所有听众.想跟着学却觉得很难,可是已经错过了记忆的黄金时段,且不谙诗词格律,不懂吟唱之技,就算立志苦学都不一定赶得上她的一年级小学生.然而进了陈老师的课堂,我发现课堂结构简约,易学好操作,无须花拳绣腿,不会吟唱可以诵,不会格律可以慢慢悟,竹杖芒鞋轻胜马!

1.以简约的课堂结构释放学习力.

先进行课前背诵练兵.每个孩子手里拿一张背诵篇目,分批上讲台打擂.篇目中包括已经积累的儿歌、成语接龙、诗词古文等.再出示一首新诗词,如李白的《草书歌行》,先给孩子们讲怀素刻苦练字的典故,笔冢、墨池的由来,以及张旭、王羲之的故事;然后听读两遍,放吟诵录音听两遍,指挥孩子们一手指字,一手打节拍;接着带领孩子快速读三遍,吟诵两遍;最后让孩子用笔圈出今天认识的字.让人击节叹赏的是,孩子们整堂课都表现出了饱满的学习力.课堂里,他们嘴忙,要吟诵;手忙,要指读;脚也忙,经常要站起来舞动.如此全心投入,尽情释放,不知不觉便把要诵读的内容背了个滚瓜烂熟.

为什么语文课可以上得这么简单,这么浅显?分析起来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即文字里本身就有着无穷的趣味,让孩子多读几遍,味儿就出来了.另一个就是只有简单的教学轨迹才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明末理学家陆世仪讲过一段话,读来字字如钟,入耳铿然:“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十五岁后,知识既开,物欲既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岁前,使之熟读.”正所谓“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在儿童的心力未发达之前,我们人为地复杂化,以为拂去了孩童心头的蒙蔽,却恰恰是扰乱了他们的心灵.

2.以链接和滚动发展学生学习力.

一堂课看不出多少惊奇之处,十堂课、百堂课的积累就不同了.陈老师讲辛弃疾的《破阵子》,当读到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时,孩子们从音调、语速和声势中感受到了战场紧张激烈的气氛.虽然他们不一定能说明白是什么意思,但能感觉到这是打仗,马跑得快,箭射得快.就这么学,这么背,待孩子的头脑中积蓄了一些诗词,便可以自然地建立链接和滚动.读到《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句的时候,有孩子立马想起《破阵子》里的“沙场秋点兵”,随着他的吟诵,战场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便被带到了新的学习内容中.有大量的阅读与吸纳打底,学生乐于把新旧学习内容联系起来,他们对老师课上讲的、书上看到的东西并不是无条件地接受,而是善于提出自己的问题,以追求更多的知识.如此几年,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能力一定会发生令人惊讶的变化.那时候,旁征博引、纵横捭阖的就不是陈老师,而是她的学生了.语文课的学习能这样举重若轻,挥洒自如,达到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幸甚至哉!

二、落实“素读”课程――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

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他们依然受到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的牵制.如何来实施“素读经典”课程,拿什么去培养孩子们的天性?我们经过几番论证,制定了“班班有‘素读’课,人人有‘素读’本,天天有‘素读’时”的实施方略.

1.班班有“素读”课.

具体的做法是,每周从语文课里拿出两节课来进行“素读”.这两节课的上法很简单,不求甚解,大声诵读,烂熟于心,脱口而出.学生对照注解了解大意,教师则在必要时进行点拨与背景补充.如学习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需补充这首词是苏东坡在做了一个遇见亡妻的梦后所写,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怀念,否则学生见一贯豪放的苏轼如此伤情悱恻,必定云里雾里.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须补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历史典故,学生才能联想到苏轼是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里,希望朝廷能像西汉时期派遣使臣冯唐前去召魏尚回朝一样,让他再度报效朝廷,实现壮志.对背景知识的有所拓宽,让素读经典有了一种纵深感、丰盈感,但绝不是微言大义,以教师烦琐的讲解去取代学生的自读自悟.


2.人人有“素读”本.

具体的做法是,从陈琴老师开的经典书单中选择一部分,形成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序列,进行分阶“素读”.如一年级读《弟子规》《三字经》,童谣和绘本;二年级读《声律启蒙》《诗经》,中外儿童诗;三年级读《大学》《中庸》《孝经》;四年级读《老子》《增广贤文》;五年级读《论语》,散文诗;六年级读《孟子》《古文观止》等.另将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爱默生、狄金森、普希金、纪伯伦、艾略特、鲁迅等几十位名家的上百篇名作罗列出来,进行自主化选读,装订成小册子.大家可以看到,陈老师所提倡“素读”的经典并非传统称谓中的《诗》《书》《易》《礼》《春秋》之类的“经”,这类佶屈聱牙的作品属于专业阅读,不适宜全部选入作为童蒙期的蒙学读本.她所理解的“经典”是一个大经典概念,作品已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被认定为全人类精神的基础食粮.

3.天天有“素读”时.

具体的做法是,每天读15分钟,进行滚动背诵.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在晚间文化时段里,全校学生先进行15分钟诵读,再进行自主阅读.这每天15分钟的集体诵读,天天坚持,便不可小觑.夜幕低垂,星月升空,60个教室传出琅琅诵读声,在校园汇成了一曲童声大合唱,被家长们称为“天籁之音”.经调查表明,集体诵读对孩子有一种加持力,更易于记诵.之前也许有教师会认为诵读“枯燥乏味”,只有目睹了孩子们那份越背越欢的热情,才知道他们有多享受,多带劲!那一刻,教师便会想尽一切办法,每天开辟10分钟左右的微课堂,将诵读进行到底.清代著名的学者张潮有一本小册子叫《幽梦影》,里面有很多关于读书的体会.他的其中一个观点是:“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这浅显的文字,揭示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不学诗,无以言.不读经典,何来华章纷呈?把经典记下来,才能转化成自身的营养,才能在顿悟时闪现灵光. 三、带来百花齐放――做课程的主人、评价的主人

课程化:“素读经典”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学习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语文是最具教学个性的学科.它的不可教之处在于精神、文化感受的层面.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话:“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不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作为学校,应当给语文教学以开放的空间、宽松的评价,这才会有利于教师的教学风格、流派形成百花争艳的局面.

1.做课程的主人.

教师不能只做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我们学校,开发、整合课程有一定的基础.多年来,我们研究的“单元整体教学”已经打破了一本教材教到底的格局.围绕教材展开的课程称为“种子课程”,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小古文阅读、影视文化欣赏等称为“养分课程”,口语交际、习作表达、综合性学习等称为“生长课程”.陈琴老师曾指着《吴姐姐讲历史故事》、钱文忠先生解读的《弟子规》《三字经》等书说:“这些都是很好的资源,人家做出来了,我们要把它们用起来,变成我们的课程资源.我有许多经典诵读的内容,你们也有自己的校本阅读教材,在短期内实现并轨,变成我们学生天天坚持的诵读教材,学生受益会很大.”

并轨一段时间后,老师们鲜明地感觉到腾出两节课来实施“素读经典”课程,教材整合的力度更强了,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意识更强了.引进的群文、整本书、小古文,包括影视作品,不都是经典吗?为了让孩子们能吃得好、吃得饱,老师们博览群书,阅读各种版本的教材、各类儿童文学读本、各类国学经典作品,以求每节课都能带着赋有“种子能量”的材料进入课堂,与经典内容进行巧妙的结合,让课堂变成一片水草丰茂的牧场.渐渐地,孩子们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形成了一种开放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思辨的习惯、自学的能力;老师们在增长实践智慧的同时,对语文课程有了独特的理解和构建,渐渐有了专业自信,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和教学特色.

2.做评价的主人.

在丰富的课程实践面前,考试评价只是评价中很有限的一部分,学生经得住各种测评和考验.张芬英老师开辟了“童话经典课程”,学生读童话,编童话,演童话,并且少则阅读了三本,多则阅读了几十本,这样大的阅读积累怎么会畏惧考试呢?雷剑军老师开辟了“宋词课程”,徐正军老师开辟了“影视经典课程”,姚进老师开辟了“小古文课程”,等等.丰富的课程,就像无数的星辰,构成了孩子们生命的美丽夜空.“谁教谁命题,学啥就测啥”.三年来,学校用“崇尚个性、形式活泼”的素质测查替代了期中测查.学生可通过读、背、写、演等方式展现自己,赢得理想的评价.

以下是一年级上学期末,陈琴老师给孩子们出的部分试题:

1.下面的诗文你都会背诵了,你还记得它们的作者是谁吗?连一连吧.

2.下面的诗句出自哪一首诗歌,请你把序号填在( )里.

A.《短歌行》

B.《七步诗》

C.《敕勒川》

D.《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E.《折杨柳歌辞》

F.《画鸡》

G.《题都城南庄》

H.《春江》

I.《望月怀远》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3)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

(4)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7)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

(8)乌篷摇入路,才信春江是绿波.( )

(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面对这样的试题,一年级学生对答如流,却令诸多大人望而却步.大家可以想见,如果评价不匹配,势必会出现削足适履的尴尬局面,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除此以外,每学期结束,陈老师都会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吟诵专场.有小主持人报幕,有各种形式的吟诵表演,有精彩的互动.不少家长感叹,这样的汇报活动真是太好了!目的不是要把学生考倒,而是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信心、学习的快乐.毫无疑问,在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里,综合素质评价得到了高度关注,教师更自信从容,孩子们也更健康阳光.

“如果每个教师都像艾斯奎斯那样,我们就不再需要标准化测试了,他独创的课程深受孩子们喜欢,把孩子们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华盛顿邮报》这么评说全美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的成就.的确,教育蕴涵着无限可能,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是――无限.课程设置及评价体系的弹性和空间,为孩子的丰富性、多样性、差异性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为教师善待学生差异、激发学习潜能提供了无限可能.

“素读经典”利用儿童期的记忆高峰,积累下大量经典篇目,走出了一条简单、实效、事半功倍的语文学习之路.孩子们在童年时代诵读的经典诗文,将为其一生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富阳市永兴学校小学部)

(责任编辑 刘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