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感恩意识教育的有效路径

点赞:18564 浏览:822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是高校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重要一环.高校要充分认识感恩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探索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的有效路径,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感恩意识教育的实效.

关 键 词: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有效路径

基金项目: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辅导员专项)《高校学生感恩教育有效性研究》11JDSZ3055

感恩意识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与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人文教育.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是高校新时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重要一环,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同样也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开展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对校友资源维护,推动学校长远发展和提升社会道德层次、净化社会风气都有着深远意义.

1高校感恩意识教育的现状

1.1大学生感恩意识不容乐观

感恩意识作为学生品格养成中重要内容,深受社会风气、家教模式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当前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但是由于独生子女成长经历导致明显的自私化倾向及社会的浮躁、功力带来的功利化倾向,无疑很广泛地影响着青年学生.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父母缺乏感恩意识,大学生高消费、盲目消费、攀比现象比较严重,他们把父母的付出看成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成了“啃老一族”;二是师生感情逐渐淡化,传统的尊师意识淡化;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抄袭作业甚至旷课,甚至出现老师批评学生,学生恶意报复等现象.三是对他人、社会情感冷漠,许多学生对国家、学校、他人的恩泽,如国家的培养、大自然的给予、师长的教诲、亲友的关爱、他人的怎么写作,陷入困境时好心人的帮助等,多视而不见,班级集体活动不热衷,申报资助虚报材料,获得资助后肆意挥霍,毫无感恩之心等.四是社会责任意识弱化.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责任和个人角色的关系,对社会的关怀表现的比较冷漠,对社会公德不予遵守,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漠不关心等.

1.2高校感恩意识教育效果不明显

包括感恩意识教育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教育形式教条化,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这种脱离生活的教条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严重浪费了政治教育的时间和资源.感恩教育体系不完备,大学生对知和行不能很好统一.目前高校感恩意识教育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体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无法达成有效的统一,这就导致学生在感恩意识教育上“说时容易做时难”,学生在感恩意识教育上“听时澎湃,做时无法下手”的尴尬局面.众所周知,感恩教育共分为三个阶段:头脑认知,情感认同和实践外化.没有完备的感恩意识教育体系,导致大学生们的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说一套做一套,知和行难以统一.感恩教育活动组织形式陈旧、活动载体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目前感恩教育活动常借助于座谈会、朗诵会等形式开展,形式单一,载体利用单一,以致于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很多情况下都是在无奈应付.而且这样的教育活动只停留在改变受众认真层面而非改变其态度和行为.

2高校开展感恩意识教育的时代价值

2.1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感恩意识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学会感恩是未来和谐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起码素质.

2.2感恩意识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手段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质量、精神有重要的影响.在全世界面临道德危机的今天,中国的优秀传统美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感恩教育作为传统美德,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传统和现代的结合点.

2.3感恩意识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部分

感恩意识教育有助于唤起大学生对感恩的认知,融化他们的自私、冷漠、自卑心理,培养与人为善的质量,改善社会风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2.4感恩意识教育有利于实现大学生自身协调发展

感恩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深刻认识到自我发展的条件性,从而自觉地克服不恰当的个人主义,有利于构建出美好的人际交往氛围,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人格品质.

3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有效路径

提升感恩意识教育效果的前提是准确把握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提升感恩意识教育效果的重点是在学生教育管理怎么写作中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注重全人教育提升;提升感恩意识教育效果的关键是依托适当的平台采取恰当的方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笔者认为“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是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是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3.1结合学生年级为特点,分层次实施

在开展学生感恩意识教育中要善于把握教育规律,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点和感知事物的方式不同,因此,在开展感恩意识教育活动中要善于找准契合点.如面向新生开展“感恩墙”活动,组织好入校教育报告会,把感恩教育当成新生开学第一课.每年奖学金发放之时,号召获奖同学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贫困学生,引导获奖学生心怀感恩,回报社会.在毕业生中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举行毕业生红歌赛、我为母校发展献计策、爱心书屋捐赠活动等并将毕业教育活动与校友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展现校友对母校的特殊感情来引导毕业生们知恩、报恩等.

3.2以节日为切入点,挖掘节日感恩意识教育内涵

节日是文化、传统的象征和载体.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要善于立足节日,借势引导,挖掘节日的教育内涵.利用“父亲节”、“母亲节”,开展“爱就要说出口”“家书抵万金”等活动,引导学生深知父母不易,感恩要及时.利用“教师节”,举行丰富多彩的师生联谊活动,引导学生关心理解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感激老师和学校的培养.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组织学生收看一场关于革命题材的电影.每年的“五一”、“七一”、“八一”和“国庆节”等节日,教育学生不忘劳动人民、人民解放军、人,引导学生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高校开展感恩意识教育的有效路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3以特殊学生群体为重点,找准感恩意识教育的着力点

高校特殊群体是最需要“雪中送炭”的人群,面向他们开展感恩意识教育活动效果最明显,辐射带动作用更强.如开展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引导贫困生将社会的爱心化作自己成才的动力,在贫困生中广泛开展“受助者助人”、“爱心传递”、“感恩,不仅仅是给资助者写封信”倡议活动等活动,在校期间多做力所能及的好事,争取成为一名优秀毕业生和国家栋梁.

3.4以“施恩”为落脚点,引导学生将感恩认知转化为实践

高校感恩意识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乐于“施恩”的行动.通过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怎么写作活动,“情系灾区、捐款捐物”活动,义务献血、支教支医、走进孤儿院、养老院等,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会“施恩”.

感恩是一种优秀的人格品质,是一种和谐的生存理念,更是生活中的大智慧,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感恩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大学生只有拥有感恩的品质,才可能塑造高尚的人格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可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全心全意地去回报社会、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