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短信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综述

点赞:16116 浏览:699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手机短信作为信息社会一种重要的交流媒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目前,学者对手机短信这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成果丰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与实践经验.


关 键 词思想政治教育手机短信教育载体

作者简介:左慧琴,开封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1-232-02

手机短信现已成为人们信息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手段,手机短信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数量繁多的景象,这种新型信息互动方式给大学生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便利和乐趣,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一个新的快捷方便的载体.理论界、学术界对手机短信做了系统的研究,也阐述了手机短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下面拟围绕手机短信功能有关问题,就一些研究成果中涉及的各种观点做一综述.

一、手机短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型载体

1.手机短信是新型的交流方式,是其为新型载体的可能性.手机的广泛应用,使得手机短信可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手机短信是联系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教育主客体发生良好互动的新型形式.吴朝阳学者在其《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机短信载体》中曾做过调查,“90%的人拥有手机,94.7%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手机的最主要功能是收发短信,43.8%的学生每天发送手机短信10至20条,23.1%的学生发送短信在10条以下,发送短信在50至100条的占11.9%,有4.3%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每天发送超过100条短信,50%的手机用户开通了手机报功能”.这一广泛的使用范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出现提供了空间.

2.手机短信承载的信息内容,使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手机承载的信息内容广泛,信息量大,并能及时更新.有亲情短信、友情短信、爱情短信、幽默短信、祝福短信、事务短信等.对于手机短信这个新的综合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还不是太深,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手机短信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李志仁等学者,认为手机短信传播的即时性、受众特定性等特点,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

二、手机短信的传播特点

1.即时性.手机打破了传统媒体在地域、时间、终端设备和操作技术上的限制,使用方便,传送迅速.手机用户随时随地可将需要传播的文字、图象、声音等各类信息编成短信发送出去,具有传播的即时性特点.

2.私密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综合考虑到他们的隐私问题.在涉及学生的个人隐私方面,需要一个私密空间的情况下,手机短信通知可以贫困生、体检或者心理咨询等隐私方面的信息.

3.互动性.手机短信通常是问答的形式相互发送,也可以无限转发,具有交互性.

手机短信信息传播的特点,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方面提供了新思维、新方法和新途径.

三、手机短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1.通过手机短信引导大学生行为方式.周礼春等人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丰富、思想解放,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对信息的掌握和传播显得特别强烈,手机短信已成为大学生学习讨论、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重要方式和便捷渠道,提供了大学生互动式交流的全新形式;手机短信满足了大学生追求自由时尚的个性特点,手机就为热爱时尚的大学生们建构了这样一个自己作为主人的真实而又个性化短信王国,可以利用短信传递各种新思想、新理念和自己感兴趣的事项.手机短信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可有效引导大学生的行为方式.

2.通过手机短信促进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和谐.周怡等学者认为,“大学生经常出入教室、图书馆、报告厅和自习室等,在这些公共场所保持肃静是最基本的道德和礼节”.手机短信则解决了因铃声、广播等影响周边师生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问题,从而有效避免个人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3.通过手机短信,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徐红波学者认为,短信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特征创新了人与人交往的手段,拓展了人际交往的传统模式,突破了人际信息交流的一向模式,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互动关系,成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无声中缓解了大学生交际的紧张气氛,有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4.通过手机短信,促进大学生个体社会化.许贵军,徐梅等学者认为,通过收发手机短信,可以培养大学生个体接受新事物,形成新观点的开放性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感受社会,缩短了与社会的距离,并产生交互影响,从而加快个体社会化的转变,为将来走上社会赢得先机.

5.通过手机短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李雅兴学者在其《手机短信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分析》中指出:“手机短信为大学生提供了超越时空的倾诉、交流的心理宣泄途径,为老师、家长、同学及时发现其心理问题,在第一时间开展帮助甚或是心理干预提供了可能”.既尊重了学生的隐私,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给大学生提供了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6.通过手机短信,丰富大学校园文化.有文人认为,短信息就是一种“民间语文”.“短信息虽然字数很少,但它可以很好地传递信息,表达出自己的微妙情感,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充满智慧和创造快感的交流沟通方式,”“短信文化”亦或指“拇指文化”,将迅速融入校园,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新兴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

手机短信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四、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理论界关于手机短信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成果丰硕,许多观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在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提升空间,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与完善.

1.微观层面有待开拓.学者关于手机短信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进行的宏观层面研究,而缺少对学生群体的微观分析,没有针对大学生的性别、性格、年龄、个人背景等受众特点的专门研究.在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理论方面,未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对手机短信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解构和提炼,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和拓展.

2.对手机短信的引导和控制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以及就业压力的严峻,高校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最大的问题是信息手段落后、信息上报不及时、信息处理反映机制不健全等.手机短信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但针对手机短信传播即时、迅速的特点,我们应对手机短信加以有效的引导与控制,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将一些不良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争取了时间,为学校安全稳定及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