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绿色经济的若干理问题

点赞:15829 浏览:7022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绿色经济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对此,有许多理论问题值得探讨,诸如绿色产品价值的决定和补偿、绿色资源的配置与发展的机制、绿色产品效益的实现、绿色经济运行规律的特性以及政府在绿色经济中的特殊作用等问题.不对这些问题深入研究,并取得共识,绿色经济的发展恐难以持续.现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推动这方面的研究.

一、绿色产品价值的决定问题

一般商品的价值如何决定,马克思主义坚持劳动价值论,西方经济学坚持稀缺价值论.不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西方经济学家的立场、方法和具体观点有哪些不同,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认为一般商品有、可计量.既然知道一般商品的价值()如何决定,当然也就知道如何补偿了,即卖出去、不赔本,其价值自然就得到了补偿.

绿色产品中的经济物品属于有价产品,其价值决定,可以比照一般商品,不必讨论.而对绿色产品中的无价产品如何确定其价值,倒是值得很好研究.这里所说的无价产品的“无价”并非“一钱不值”,而是说“难以用货币来计量”.

绿色产品中无形产品的价值如何确定?理论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马克思早在100多年前已经解决了这个理论问题.他说:“每一种商品(因而也包括构成资本的那些商品)的价值都不是由这种商品本身包含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它的再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资本论》第3卷,158页,1975年版)比如内蒙古中部、河北北部的风沙不但已经将本地的农田、牲畜圈和居民住宅吞没,而且沙尘暴已经侵袭北京、天津、东南沿海.我们要把绿色恢复到、治理到没有沙尘暴的状态所花费的劳动量―――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就是该地绿色资源或绿色产品原有的价值,而绝不仅仅等于原来或未来该地生长的谷物、树苗、牧草等销售额的总和.

这样算来,现在被当作经济物品的绿色产品,其实际价值远远高于它的市场.照这个说法,这些生产者岂不是亏了吗?是的.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何以对农业产品给予补贴?道理就在这里.

二、绿色产品价值的补偿问题

绿色产品的价值决定明了以后,其价值补偿问题应该迎刃而解了.本着等价交换的原则,作为经济物品的绿色产品,直接消费者所补偿的价值,只是其有价部分,而无价部分没有得到完全补偿,或者完全没有得到补偿.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这部分无价产品属于纯公共产品,其价值理应由政府代表消费者予以补偿.当然,补偿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给生产者发放补贴,降低税率,或者给予贴息贷款等等.那么,政府的这部分补偿金从哪里来呢?当然是取之于民.不过,为了公平,还是应该分出上游消费者与下游消费者.比如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治理好了以后,本地(上游)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肯定会大大提高,但他们同时为下游减少了污染和灾害,使下游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都得到了提高.因此,下游消费者为上游的绿色建设支付部分补偿费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合理的.

三、绿色资源配置与发展的机制问题

在绿色资源的配置和建设中,既要考虑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也要考虑思想道德机制的作用.

1、计划机制

绿色资源的存量有多少?各个经济单位虽然都有数字为据,然而由于认识水平的差异,这些数字不一定反映客观需求.真正能反映客观需求、最全面最权威的信息当然莫过于政府所认可的机构所提供、并经过专家分析论证过的信息.因此,要对绿色资源作最优配置,计划机制非用不可.

检测如政府在拟订计划指标并以各种手段实现该计划的时候偏袒某一经济集团(比如任凭“剪刀差”加大、歧视农民工等),或者政府一手垄断资源,或者公务员追求福利最大化以致寻租,那么,所拟订的计划当然就会失灵,从而导致政府失灵.

2、市场机制

为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克服旧的计划体制的弊端,我们采用市场机制,将经营自主权还给企业,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如果把所有的经济决策权力都交给各个经济单位,虽然它们会使局部经济效益迅速提高(如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可同时也会带来绿色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分配不公、消费外在化以及社会风尚败坏等副作用.要矫正这些社会畸形,光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不行的.

可见,在绿色产品的生产中,只有其中的有价产品的生产适宜市场机制调节,无价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必须启用计划机制.

3、思想道德机制

为了防止和制止各种损害绿色资源和环境的行为,启动和利用思想道德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在绿色建设的思想方面,我国有很丰厚的文化积淀,完全可以撷取一用.比如老子的“道法自然”论、孟子的“(资源)取之有时”论、管子的“以时禁伐”论、荀子的“斩伐养长”论,《诗经》、唐诗、宋词中赞美绿色的佳句,还有《春江花月夜》、《翠湖春晓》、《空山鸟语》等民族器乐曲,将之编成教材或宣传材料教育人们,特别是儿童少年,其潜移默化作用将无法估量.

四、绿色产品效益的实现问题

1、明晰绿色产品和绿色资源产权

绿色产品不仅具有生态效益,而且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私人投资者见不到经济效益,无论你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讲得再好,他也不会听的.因此,绿色产品效益的实现,首先要明晰投资者包括劳动付出者对绿色产品和绿色资源的产权问题.

我认为,谁投资或者付出劳动增加了绿色资源和绿色产品,就付给谁相应的收益,不管投资者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对绿色资源的投资不能统统由国家垄断,否则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资金远远不够用,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二是出现挤出效应,集体和个人投资被挤出绿色产品领域.因此,应尽快明晰绿色产品和绿色资源的产权.

2、重在协同

要想实现绿色效益,除了产权必须明晰外,贯彻好协同原则也是至关重要的.协同,包括上下级协同,产业内部协同,产业之间协同,政策(产业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政策、收入调节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之间协同,还有国内与国际间协同.单靠哪一个或几个行业、部门、地区、集团或阶层实现绿色产品的效益是不可能的,即使一时见效,也不能持久.

3、合理确定绿色产品的效益指标

绿色产品的效益包括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对绿色产品的效益指标的确定也要三种指标同时考虑、同时设计、同时考核,并且还要因时制宜.就是说:在绿色资源稀缺度较大的时期,必须贯彻生态效益优先原则;等到绿色资源的增长与经济效益的增长能够并驾齐驱的时候,也要在确保绿色资源不断增长的前提下去抓经济效益;只有到了绿色资源的增长量大大超过经济效益所需资源量的时候,才能放心大胆抓经济效益.那时的社会效益肯定也会实现良性循环.


五、绿色经济运行规律的特性问题

绿色经济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它既是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复合体,又不完全按照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原来的轨迹运行.

生态规律是生物种群、生物群落为主体的生态系统生成和发展的规律,它由大自然自发调节.经济规律是在人的参与下为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利益关系起调节作用的规律.它以消耗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绿色资源为条件.因此,各种资源消耗的多少既与经济系统相联系,又与生态系统相联系.在生态系统内部,由于生物的长期演化,形成了明确的分工和相互制约的食物链,并在多层营养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物质转化、分解、富集与再生的循环,可把这个循环称为小循环.生态系统所产生的绿色物质和能量,为动物和人类的物质生产以及精神需要提供了资源.这样,无形中生态系统就参加了包括经济系统在内的大循环.

当生态系统内的小循环足以保障经济系统在内的大循环所需要的绿色资源时,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的作用呈现同向性,这两个规律之间的关系是协调的、统一的,而且会出现良性循环;而当生态系统的小循环由于人类的过分干预不能保障经济系统在内的大循环所需要的绿色资源时,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的作用则呈现反向性,这两个规律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对立起来,甚至可能出现恶性循环.

从理论上说,自然界自身循环构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了最佳生态平衡,然而却不一定能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对绿色产品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建若干新的生态系统,如农业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人工养鱼生态系统等.应该说,这是人类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大创举.这些新的生态系统虽是按照人的经济需要设计的,但其发展是否恰如人意,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生态规律.

因此,为了使绿色产品的生产顺利进行,人们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必须掌握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作用的方向、形式及结合点,以便随时调整;第二、必须经常分析三大效益增长的速度和幅度,保证贯彻“三大效益同时提高,而生态效益优先”原则;第三,必须健全法制、崇尚德治,以便防止违背经济规律、特别是违背生态规律的“长官意志”和“法不责众”现象的出现.

六、政府在绿色经济中的调控作用问题

在绿色经济建设中,政府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作用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制定总体战略方针和政策,拟订绿色资源发展计划(以中长期计划为主,包括年度计划)和开发方案(特别是重大绿色工程建设);二是既代表绿色产品的供给者以征税和收费形式向绿色产品的消费者征收补偿费并作合理分配,又代表绿色产品的消费者向绿色产品的供给者提出要求,并制定法规以各种手段进行双向监督;三是指导相似度检测机构和信息机构,汇集和发布绿色经济信息,据以引导经济体的行为;四是协调部门、地区、各经济集团之间计划和利益关系;五是管理绿色经济的涉外事项.

有关绿色经济的若干理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产品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作者为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