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对的

点赞:4718 浏览:144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本文分析了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危害和主要表现形式,揭示了会计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会计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措施.

[关 键 词 ] 信息不对称 会计信息披露 监督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危害

会计信息不对称,在全世界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严重性经济问题.一般来讲,会计信息的制造者都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投资人)由于多数不能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这就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逆向选择,即隐藏信息的问题.管理人员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地位,对报表进行粉饰和美化,不断进行收益和盈余调节.例如在效益好的年份,对利润和资产进行隐藏,多计提各种准备,在效益不好的年份,释放各种秘密准备,弥补当年不理想的财务状况;或者利用掌握的内幕信息,为个人或少数人牟利,第二种是道德风险,即隐藏行为的问题,表现为由于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使股东不能观察到管理者在经营公司时的行为.会计信息不对称使企业财富不公正地为少数内幕交易者拥有,从而扰乱企业的真实股价表现,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从长期来看,这种会计信息不对称会降低企业的市场价值.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形式

1.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对称性

(1)会计信息披露虚检测.这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为严重和危害最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谎报、虚构资产和财务状况;编造虚检测利润或亏损;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披露不实;披露内容虚检测或具有误导性的信息;盈利预测弄虚作检测.尽管有关法律法规都明令禁止公司编制、披露虚检测财务会计报表,然而,1996年琼民源年报中所称的5.71亿元利润中有5.66亿元是虚构的,占总利润的99%以上,银广厦仅在1999年~2000年间就虚构745亿元利润.我国上市公司虚检测的会计信息披露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并且在不断升级.

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对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信息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现实的情况是,由于报表披露的时间段较长,许多公司总是在最后时间揭示,在这期间内券商就可以利用内幕信息,抬高股价,获取巨额利润.根据有关规定,当发生可能对股票产生重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时,应立即编制重大事件公告及时向社会披露.但仍有一些公司违反这一规定,不及时披露会计信息.

(3)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对资金投向、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和利润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企业偿债能力,尤其是其对企业的或有负债披露不充分;借保护商业秘密为由隐瞒对企业不利的财务信息,尤其是涉嫌违规行为的披露;很多企业在存在大量应收账款情况下,不对应收账款的构成进行分析,或者隐瞒企业的对外担保情况;公司董事会、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情况披露不充分等等.

(4)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信息披露违规、随意,诸如报喜不报忧;信息披露缺乏严肃性,随意调整利润分配;中期报告过于简略,不提供上年同期相关的重要数据;与公司相关的市场竞争、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营销策略和宏观产业政策揭示得不完全,或根本就不披露.


(5)会计信息披露不具有可比性.根据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同一项业务通常有几种会计方法可供上市公司选用,其结果不仅造成各个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致使同类报表数据在各个上市公司之间缺乏可比性.

2.利用关联方交易歪曲事实

关联方交易是影响上市公司报表质量的一个敏感因素.我国关联方交易的主要问题有:相互转移收入、费用,转移利润逃避税收;费用承担原则不统一;收取管理费标准不合理;相互融通资金费用不合理.

3.滥用会计差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重大的会计差错可以直接导致虚检测报表的产生,一些企业恶意进行会计差错处理.对于会计差错更正,上市公司往往在表外信息中予以披露.然而,一些上市公司的年报中频频出现“会计差错”的字眼,“会计差错”成为扑朔迷离的疑团.

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是虚检测财务报告产生的另一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借款费用应费用化的却做了资本化;不按规定计提各项资产的减值准备;随意变更坏账准备的计提政策;肆意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改变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1.存在众多部门的经济利益链条

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通过正常经营渠道无法得到的超额利益,从股票市场上“圈”到更多的资金,肆意编造虚检测会计信息;有些会计相似度检测机构为了从中“分得一杯羹”,增加自己的收入和利益,在虚检测会计信息生成和传播过程中,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的需要,往往支持企业在资产评估和财务报表上大做手脚,以求通过证券委的审批.无论是公司经理人还是其他管理人员,甚至是企业的职工,能否获得奖金及奖金的具体数额,往往与公司的经营业绩相挂钩.在奖金的动力和压力下,公司管理人员也可能想方设法通过扭曲财务信息来改变公司业绩.

2.政出多门导致会计信息不对称

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这一点在证券市场的立法上表现得十分明显.目前我国制定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规有关的机构有:全国人大、国务院证券委、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和国家体改委等五大部门.政出多门造成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困难,权责界定不清,必然导致上市公司的行为缺少有效的监督.尽管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多项信息披露的准则,但作为报告主要部分的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信息的生成则是根据财政部会计制度制定的.由于两者职责不明又缺乏协调和沟通,披露要求缺乏一致性,造成执行中的混乱,给披露虚检测信息创造了可乘之机.

3.会计诚信缺失的成本低廉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另一深层原因是违规成本低廉.表现有二:一是被揭露的概率很小.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公告的会计信息也越来越多,其中虚检测信息占有相当多的比例,可以说查不胜查,被揭露的可能性很小,二是即使被揭露出来,违法的机会成本也很小,我国现已发布的有关惩治查重的规定过轻过宽.比如,《公司法》第212条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出虚检测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对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又比如《会计法》第45条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这些规定,不仅威慑力不足,而且明示查重行为预期“成本”的上限.

4.公司内部缺乏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

目前一些上市公司缺乏应有的内部审计及管理控制,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管理体制不顺,会计监督无力,内部审计监督职能被削弱等原因,导致会计信息不对称,给利润操纵者以可乘之机.

四、解决我国会计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措施

1.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要切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通过切断政府与企业千丝万缕的关系,使企业摆脱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指使下查重的困境.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从法律层面上,明确独立董事的权利与责任,协调独立董事与监管的权利与责任,协调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使独立董事在运作过程中有法可依.

2.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成企业内部有效制衡、约束机制.公司要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工作范围、职责、内容,以及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制约关系;规范经营决策程序,对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的经济业务事项的审批和决策应有明确的监督和制约程序.

3.健全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制定严格、规范、有前瞻性的“多层次”信息披露制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把目前单一的以纸张为介质的披露方式,过渡到以纸张和网络并重的阶段,实现实时披露、个性化披露、复合数据披露,并且不断创新会计信息的披露手段和方式.

4.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把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作为政府和法律监管的重点,建立一套包括国家证券监管部门、市场交易组织部门、行业、相似度检测机构和投资者利益保护组织在内的证券监管组织体系.各监管部门应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相互之间应协调配合.要加大相关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对那些敢于铤而走险单位和个人,加大处罚力度,使查重者名声扫地,甚至倾家荡产,饱受牢狱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