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探析

点赞:26082 浏览:1200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2006年2月15日,国家正式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这部分包含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较以前的会计法变化很大.而引入公允价值的应用则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本文就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做初步探讨.

关 键 词 :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前景分析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

公允价值的英文是“Fair Value”,“Fair”的相关解释是“公平的,正直的,公正的”,而中文将其翻译成“公允”,则包含了公正、允当的意思.各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尽相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结算的金额”.在美国,“公允价值”则指的是,市场参与者在相关市场中进行现实交易而获得的出售资产的金额或致富的转移负债的金额.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我国公允价值的发展

我国在公允价值的应用从1997年开始分三个阶段:提倡公允价值阶段,回避公允价值阶段和重新引入公允价值阶段.由于入世的需要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且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我国于1998年6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之后,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正式出现在会计准则中.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大量出现.为此,财政部在2001年紧急停止,在当年发布和修订的11项准则中强调了真实性和谨慎性,明确回避了公允价值计量.修订的理由概括起来就是:由于当前要素市场不成熟,缺乏活跃的市场,公允价值往往难以获得,导致企业在运用会计准则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出现了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因此,新准则和新制度对有关经济业务的处理,尽可能回避了按公允价值计价,改按账面价值入账.”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通过20多项征求意见稿和对原有的16项准则的修订,财政部发表自己的立场,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发布了39项新会计准则,要求在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其中涉及公允价值的有22个.在这39项新会计准则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在基本准则当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为了防止被滥用而出现利润操纵,新准则规定了使用前提,也就是公允价值应当“可靠计量”;而在具体准则中,主要是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公允价值上的使用还是比较谨慎的.


三、公允价值发展中的问题

1.公允价值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

新会计准则中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不仅适用于初始计量,还适用于后续计量,而后续计量大多是在没有交易的情况下进行的,就不可避免地要解决公允价值的认定问题.对于公允价值的认定,综合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具体操作指引和应用指南,一般有三种:⑴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 ⑵资产或负债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同类或类似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调整后的类似资产或负债市场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 ⑶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可比市场交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2.公允价值的计量缺乏统一的准则

公允价值的应用主要涉及两个问题:范围问题和方法问题,范围问题主要解决哪些经济事项需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方法问题主要解决如何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范围问题,新准则中已经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对于方法问题,新准则的说明却十分有限,在涉及需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会计准则中,只有“资产减值”“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和“企业年金基金”三项提供了具体的计量指引,可见提供的各项指引散见于不同的具体准则中,缺乏统一性和可比性,容易导致计量结果的不一致.

3.会计人员素质堪忧

会计准则只是1个生产会计信息的技术规范,它解决的是该如何操作的问题.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会计准则的正确实施影响很大,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准则中会计方法的运用.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差,因而在制订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减少职业判断的余地和要求.一直以来,我国采用会计制度这种形式规范会计实务,会计人员熟悉的是记录和报告这两个过程,而对于存在着大量职业判断的确认和计量这两个环节却很生疏.就公允价值而言,采用现行市价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收集和应用交易商品的市价,采用估价技术,熟悉理财学方面的知识,借助于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经过综合分析、判断才能自如地操作.客观地讲,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离这一要求尚有差距.而且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的缺失致使会计人员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可能会成为阻碍公允价值计量合理有效运用的重要因素.

四、对公允价值推行的前景分析

公允价值计量的变动性以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往往会被一些公司利用,作为操纵利润的工具.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规定:“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非货币交易不需要支付,交易差价直接计入当期利润,高价交易资产,就可以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成为一些公司包装利润的手段,从而造成会计信息虚检测,损害投资人、债权人利益.

在引入某一计量基础时,究竟应以什么标准来衡量?相关性和可靠性如何量化和确定?相关性包含了及时性、预测值和反馈值这三项内容.可靠性包含了可验证性,不偏不倚和如实反映这三项内容.可对以上因素加以权重分析,建立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函数模型加以量化,就能够更好的体现公允价值的公允性.

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信息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对公允价值的选择也需要有一个标准作为指导.美国的安然、世通事件和我国的一些会计查重案,除了其他原因外,利用公允价值本身的不明确性、变动性进行有意识的或是利用计价技术上的复杂性、随意性造成会计计量上的失误,都是不可排除的因素.于是这一标准应该包括:(1)准确表达公允价值的概念.(2)选择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既能满足决策需要又能满足对管理者经营责任监评需要的有用的会计信息.(3)确定标准与条件:何为活跃市场,如何排除不实虚检测交易,哄抬,人为炒作等因素.如何在一贯、透明的基础上,正确使用公允价值,已经成为会计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会计计量模式经常变动,会计政策不一致,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不连贯,历史数据不具备可比性,不利于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利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减小操纵空间,很大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一贯性.(4)充分信息披露:会计计量模式透明度越高,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越高.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为了增加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会计信息的披露中要求: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要披露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和方法,以及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公允价值的择用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在表内而不是在附注中确认和披露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