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制度因素

点赞:15980 浏览:694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仅有认识、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与之相配套;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制度保障.

【关 键 词 】和谐社会;制度建设;制度创新

十六届四中全会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在结束不久的六中全会上又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从提出,到通过文献正式确立,经过了一个过程,这说明全党、全国人民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这一主题,已逐步成为我们的共识,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看到,提出这一思想,正是承认我们的社会还存在着不和谐的音符,有矛盾存在.要促进社会和谐,化解矛盾,要真正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只是停留在认识层面、仅有这种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制度安排,靠制度更可靠一些,“制度是决定因素.”[1]在我国现实国情下,关键要有一个完善的制度,只有制度完善了,才能推动和谐社会理念的落实,解决一系列的不和谐因素,保障和谐社会已有的建设成果.因此,“我们要通过既科学规范又切实可行的体制创新与制度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2]

一、制度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制度体系的鲜明特色

制度是什么?制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范畴,可以从多学科、多角度来界定.不同的学者再加上人们的不同视角,会有不同的理解.相当一部分学者都把制度看作某种规则.从这个角度来看,诺斯的定义较有代表性:“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解决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3]在诺斯看来,规则包含两个方面: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而非正式规则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又无处不在,“正式规则只是‘冰山的一角’,非正式规则却是大量的,并且它的作用不可忽视.”[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有差别有矛盾存在的社会,那么怎样理顺各个方面的关系呢?除了靠说服教育,使人们逐步形成一种习惯、确立一种理念,还在于国家能够制定一系列的相关(规则)、机制和制度,使大家有章可循.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供给,应该要满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需求.”[5]要能够提供一种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从而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它除了具备制度体系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它是注重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它是包括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制度体系;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的制度体系.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提出的关系到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与目标.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要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公平正义,制度是不可缺失的.事实证明,没有制度保证,人们的物质利益、各种权利不可能得到有效承认和保护,各种利益冲突也没有稳妥的化解途径,对立和摩擦会变得很频繁,社会很难达到有序状态.难以想象,一个制度缺失的社会其运作是和谐的、社会结构是和谐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充分认识到制度的作用.“制度是合理协调利益、处理社会矛盾、建立公平正义、建立社会诚信、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从而形成良好社会秩序的规则体系.”[6]我们的改革已经持续近30年,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我们的改革正朝着纵深方向发展,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同时也进入了矛盾的凸显期,像国有企业扭亏问题、问题、社会公平问题等各种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出来.深层矛盾的凸显是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现象,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会产生严重社会问题,甚至引发社会动荡.要很好地化解矛盾,理顺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当然离不开好的制度.从这个角度说,我们更应重视和加强制度建设,因为完善的制度对于建立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长效机制更为重要.可以说,完善的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导轨,有助于将社会引入和谐状态.在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在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制度建设要大大加强,制度一旦制订,只要是好的制度,切实可行的制度,就应该坚持,不要轻易地放弃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解决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人在反复博弈中构建起来的制度,凝结着人关于人与人关系的智慧,昭示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向,”[7]要想促进社会的和谐,不能不诉求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

显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制度,更不能离开行之有效的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以有效制度安排来调节矛盾和冲突,减低社会运行的交易成本.良好的制度对于社会和谐具有多方面的价值.”[8]而制度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制度是人的制度,它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制度所要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认识.但是,正确的认识不可能轻易形成,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改革实践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许多制度是经过实践中的探索,然后形成规则、规章,最终上升到法的层面.

“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赖于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改革的深化.制度的实现,需要物质基础,也需要社会有接受该项制度的社会基础.”[9]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加强制度建设,放到突出的地位,强调要完善和加强制度的建设,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毫无疑问,关于制度建设的决定,可以进一步推进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但是,也应看到,各方面进一步地改革和发展,是在为制度的实现提供更多的物质和社会条件.改革就是以建立、健全、完善或创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科技体制等等为手段,来实现或完成社会发展的既定目标和任务.总体而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决定了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能走多远.因此,必须认识制度建设的长期性,制度的完善本身是个系统工程.制度发展、变革及解决矛盾的形式是制度创新.重要的不是制度有局限、制度不完善,重要的是制度要创新.“检测如我们想要建立一种持久的制度的话,就千万不要梦想使它成为永恒的吧.”[10]我们要通过循序渐进地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制度(也包括非正式制度,如: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的改革和创新,来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消除阻碍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旧的制度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新的制度体制.“但和谐社会的体制创新与制度建设,必须建立在对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全面把握和科学应对上.”[11]不要脱离实际,甚至超越阶段,片面地追求制度,唯制度是问,那样的话往往劳而无功,甚至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新的不和谐.所以一定要循序渐进,要经历一个过程,它包括各方面制度的制订、制度的落实、人们的执行、遵守制度的理念形成,甚至循规蹈矩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时间,都需要一个过程.

社会和谐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人的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加强这些方面的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制度保障.

经济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我们逐步将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现在,这项工作已经发展到了纵深阶段.“这个阶段的改革,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轮廓和框架时期的改革更加复杂、艰巨、繁重和更加具体.”[12]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消除阻碍经济发展和造成经济不稳定的体制性根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健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制度保障.

政治方面,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在和谐社会的指标体系中,“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善”这一政治目标被列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在此意义上,“社会和谐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发展命题,为中国下一步的政治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导向.”[13]而要将“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必然要求我们更加重视社会的和谐,紧紧围绕法治和充满活力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要求,积极稳妥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不断完善的制度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制度因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和谐社会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文化方面,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明确阐述.因此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区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特点,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从而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生态(人的生活方式)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阶段性目标,要实现这一指标,就必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目标一旦确定,就要建立一套生态补偿的法律机制,靠一系列制度政策去落实.除正式制度的建设外,从长远看,还要建立一套非正式制度,引导人民全面提高环境意识、道德素质,逐步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甚至风俗习惯,使人们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其它物种,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口福(或者其它目的),使其它生物成了自己的盘中餐或者作为他用(使其它生物招来灭顶之灾),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惟有如此,才能使人和自然更加和谐,才能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者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