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在语文教学中体现

点赞:18166 浏览:819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入点.我十分注意把握这些切入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

【关 键 词 】 社会 引导鼓励

王丽在引发语文教育大讨论的《中学语文教学手记》中说“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斯言信焉!这不仅是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真切感受,也是对我国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脱离社会生活现反思.

社会生活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的确,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益低下.即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能“玩”语言文字,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难以做到和谐发展.这种“半截子”人才,怎能在改革开放中参与国际竟争?怎能满足正处于快速、剧烈、深刻变革之中的社会之需求?又怎能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为对长期语文教学有关争论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整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等”这无疑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使用语文新教材,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力戒关起门来教书,注意“开门教学”,眼光不仅看着书本,而且随时关注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 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关注社会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我注意精心组织开展,使其成为联系课堂和社会的纽带.

我坚持组织学生轮流每节课前作5分钟演讲,并要求内容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学生从中交流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考和困惑,如国企脱困问题、农业改革问题、官员腐败问题、社会中黑恶势力问题、同学关系和男女交往问题等我在其中予以点拔和引导,从中增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并作理性思考的能力.

我还组织每周一至两次语文课外活动,如“读书读报沙龙”、“社会观察汇报会”、“专题辩论会”等.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紧联系起来.有一个学生在“读书读报沙龙”活动中,介绍了自己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报道:在珠江三角洲,物质的富裕造就了一批“不读书、不务农、不做工、不经商”的“四不青年”.这个学生还从“不要做物质的富翁,精神的乞丐”,“小富则安的小农意识要不得”等角度对此加以评论.我深深感受到,不能小看我们的学生,只要加引导,他们是很能发现和思考社会问题的!

二、 在课文教学中找切入点联系社会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入点.我十分注意把握这些切入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新教材中《内蒙访古》一文时,我看到电视台一则报道:成千上万蒙古野驴因外蒙古生存条件的变化,进入我国内蒙古阴山一带的乌拉特旗,当地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我当天就结合《内蒙访古》的教学,由地理环境的介绍切入,告诉学生这一消息.学生对课文产生亲切感,更加深了对环境保护意识.

三、 引导和鼓励学生写作中反映社会生活

由于长期受僵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刚升入高中时,写作远离生活,虚情检测意,“三股文” 盛行.这使我焦虑并深感紧迫.我在作文教学中,采取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的办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坚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努力,大多数学生能改变文风,写出反映社会、思考人生,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如,有一个学生在作文《卖西瓜》中,写农民“老忠”家的遭遇:寄托全年希望的西瓜熟了,雨却无休止地下,写瓜的老板难觅,老忠只得忍痛签订了亏本的卖瓜合同.“到了摘瓜的时候,天气奇好,瓜价攀升”,“老忠闷声地抱瓜过秤,抱瓜上车”.“车开走了,老忠拿着钱,怎么也笑不起来”.作文最后一段只一句“农民的出路在哪里?”.我读了这篇作文被深深地感染了.我与同事说,结尾这一问,简直是一个沉重的“天问”!

是啊,“老忠”一家是我们周围,乃至整个中国许许多多农民的一个缩影.文章反映的社会问题太复杂了——农业经营方式问题、农产品市场问题、农业基础建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农民素质问题等写作的学生未必全考虑到这些,但其中的关注民生,思考社会,同情弱者等的情怀,不正是当代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质吗?

我将这篇作文打印出来作为范文,在评讲课中热情地介绍给学生,引导他们思考文中提出的社会问题.并高度地评价作者直面社会,积极思考的眼光.在学生中引起热烈的反应和良好的影响.

经过以上这些努力,我执教班学生对社会的视觉变得敏锐起来,人文素质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也因此大大增强,教学质量得以全面提高.在各次语文考试中,成绩的进步处于学校同年级前列.

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社会生活,是非常不易的事情.它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创造性的劳动,并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教学中往往还要背负旧观念惯性的压力.这需要教师具备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我愿以此与广大同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