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点赞:3572 浏览:84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70-01

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在继承我国生物科学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但就目前状况而言,初中生物课却未受到学校、家长、学生的充分重视,大部分学生认为生物课是“副课”,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兴趣不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佳.要改变这种现状,初中生物教师就要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想方设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努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1.课前复习提问,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大部分学生认为生物课是“副课”,思想上不重视,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铃响了,学生吃的、喝的、说的、笑的、跑的、打的、闹的、玩的等现象经常发生.怎样让学生尽快的回到课堂,进入学习的状态?上课铃一响,我一进教室就对上一节课学过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思考、回答问题,这样既起到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的目的,又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分散的精力得到集中,尽快的进入上课的状态,为一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2.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只要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便会乐学好学,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目的.生物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课本中的许多知识都是生活中遇到的,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例如:在讲授“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这节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动物的运动方式,例如:鸟在空中飞行、鱼在水中游泳、马在草原上奔跑、蛇在草丛里爬行等动物除能运动之外,还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鸡叫鸟鸣、虎啸狼嚎、羊咩狗吠等,变化多种体态:蜜蜂美妙的舞姿、蝴蝶绚丽的色彩,萤火虫闪烁的灯光等;这些都是动物的行为,那么什么是动物的行为?我们常见的猫捉老鼠、螳螂捕蝉、孔雀开屏、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鱼类洄游、青蛙鸣叫、蜥蜴断尾等分别是动物的哪些行为?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知道了.自然有趣的导入新课,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为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和谐情境”“乐学氛围”,用多种多样的生动形象、幽默丰富的语言导入新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生物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学习效果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就中学生而言,它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技能.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很好的理解、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善于通过有效方法和途径寻找有关知识,不断完善自己认知结构的能力,它是学习能力的重点和关键;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学生会把掌握的知识在学习上、日常生活中加以灵活、有效运用的能力,它是学习能力的升华和归宿;包含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观察是基础、记忆是桥梁、思维是核心,智力技能是学习能力的灵魂.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因此,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去主动的探索思考难点问题、归纳总结要点内容、理解记忆重点知识.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引导学生从多方位来思考问题,对难点问题提出较多的思路.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主动探究、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我创造.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4.1 教会学生上课,培养专心学习的习惯

专心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刚从小学进入中学的初一年级学生,有的不会上课,更不会学习.所以教师首先教会学生上课,教会学生上课做到五到:眼到看、耳到听、脑到想、心到记、手到写.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的学习,培养学生专心学习的习惯.

4.2 教会学生思考,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

动脑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条件.教会学生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过程,掌握思考方法,积极思考问题,及时组织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尝独立思考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3 教会学生阅读,培养科学记忆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知识点,加深对课本中基本概念、实验过程、重要结论等的理解,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记忆方法,例如列表法、比较法、知识网络法、归类法 、串线法、类比法、图示法等方法进行记忆,可以增强大脑对事物识记痕迹的保存能力,明显提高记忆效果.养成边听讲、边思考、边总结、边记忆的习惯,力争当堂消化、巩固知识.

4.4 教会学生笔记,培养记笔记的习惯

上课一定要记笔记,而且要记好笔记,采取“详略得当选择记,结合理解灵活记,教师板书跟着记,疑难问题重点记”的方法记,通过课堂笔记,可以记下讲课的主要内容和思路,以备复习时参考;也可以记下尚未弄清楚的问题,以便课后自己学习和探讨;还可以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注意力,增强记忆力,从提高自己的多种能力.

4.5 教会学生总结,培养独立作业的习惯

总结是教学过程有机组成部分,它能起到进一步归纳、掌握所学知识的作用.通过同学间讨论、思考、提问等方法,将自己课堂所学的知识整理成系统化,以达到增强记忆、防止遗忘、及时消化、加强理解的目的.总结不是重复,而是再读、再思、再提高的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当堂检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培养学生高效、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