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吾友人之友

点赞:3493 浏览:129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朋友”——这个称呼对于国人来说何其熟悉,但是我们似乎没有足够认真地考虑过这个称呼的含义,以至它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一直异化为一种排斥法治的“关系文化”,交朋友的目的往往是便于“托人情”、“拉关系”,进而建立起一个个法律规则不能渗透的“小圈子”.一个圈子内的“朋友”相互勾结谋利,不把规则当回事;圈子之外则相互歧视甚至敌视,同样不把规则当回事.即使在高谈“法治”的法学院,我依然如此清晰地感觉到这种现象存在,以至不得不得出中国人不善于和陌生人交往的结论:我们或者是气味相投的好友,或者是死活都和自己无关的陌路人,殊不知在我们把一群人当“朋友”的时候,可能就已经做了其他人的敌人.狭隘的“朋友”观念让我们因偏私而远离法治,因漠视他人存在而欠缺公德,因感受不到他人的存在而无力形成集体行动,最后每个人都被一大堆的“无奈”包围着.


中国要实现法治,首先要恢复“朋友”的真义;只有当我们尊重每个人,把每个人都当做朋友对待,我们才可能尊重保护所有人的法律.一旦达到这个基本境界,许多“无奈”也就自动消失了.中国今天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不就是因为我们的某些政府官员太不把供养他们的人民当朋友了吗?中国儒家文化教导我们,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还不是把别人当朋友,而是首先把自己当朋友.换言之,做事得首先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自己,也就无怨无悔了.国家法治不彰,现实和理念之间反差巨大,或许令每个法律人都颇感无奈和困顿,但是只要尽力,没有必要过分自责;然而,如果我们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没有做,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接受良心的拷问,除非我们不把自己当回事.在我看来,即使在目前的法治环境下,学者也还是有事可做的.我们成天把人权、法治这套“仁义道德”挂在嘴上,但是如果这套东西只是停留在我们自己书写的字里行间,也未尝不是一种个人缺憾;如果每个人都能偶尔走出书斋,关心一点自己身边的事,兴许会发现法治状态的改良也不是那么难的.

友吾友人之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法治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摘自《中国战略与管理网》2012年8月23日/本刊有删节】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