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作品之魂――真善美

点赞:4854 浏览:162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文艺学作品理论史上,对文艺学真善美的解释可以概括为客观论模式、主观论模式、主客观统一论模式,它们都有合理性但也有局限性.我们认为,生活的某种可能性与作家的生命和审美体验相切合形成了文学的真善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作家自己的情感,在自己的经验世界中,读者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观照所达成的对生活可能性理解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在文学艺术中,在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中蕴含着美,情感的有效物态化被体现出来,因而作品真善美是创作主体情感力量的形式化.而从美学的视角来观照文学作品,确立文学作品的美学品格,对于审视文学作品意味着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文艺学作品的特殊性、完整性和复杂性一览无余,从而更准确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

【关 键 词】文艺学作品;灵魂;真善美

一般地说,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进行描写,艺术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正确程度,对现实生活某些本质方面的正确反映形成了作品的真实性.在逻辑关系上,其归宿是客观真理,于是,显露的现象要和本质统一起来,这就成了文艺学的要求.但在生活当中,现实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并不能够完全的统一起来,即使它们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鲁迅在谈到艺术的真实性时曾说:“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高尔基说:“文学的真实―是从同类的许多事物中提出来的精萃,这是典型化了的.而且只有正确地将现实中反复的一切现象反映在一个现象上的时候,才能产生真实的艺术作品.等文学高于现实,因为文学的任务不仅在于反映现实,光描写现存的事物还不够,还必须记住我们所希望的和可能产生的事物.必须使现象典型化.应该把徽小而有代表性的事物写成重大的典型的事物,这就是文学的任务.”


可见文艺学艺术的真实性要求作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对生活形成深刻的认识,运用艺术典型的方法,从灿烂的生活现象中汲取富有社会意义的代表性事物,加以归纳总结和概括,摈弃那些糟粕的表面的和偶然的元素,从而形象地揭示那些显示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发展趋向的东西,从而使人们达到对真理的认识.高尔基又说:“我们的艺术应站得比现实更高,并且在不使人脱离现实的条件下,把它提升到现实之上.

一、现实和艺术中的真实彰显文艺学的灵魂

从艺术的灵感出发,当艺术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时,被艺术家想象成是个复杂而艰苦的任务,这是艺术创作的最高精神境界,也是艺术创作的最关键因素.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原料来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这是由他们的创作方法和文学流派的不同而决定的,当然,在其加工和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时候,就存在大相径庭,各有不同.

许多心理现实主义的大师在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文坛曾经出现过,相继在二十世纪初期出现了象征派,印象派,意识流,存在形形色色的文学流派,三十年代以后在法国和意大利出现了新现实主义派的小说和电影,以上这些都在现实生活当中用不同的方法来对待生活,体味生活的真实性,不难看出,艺术的真实性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极其复杂,从这个层面上看,一旦远离文学作品,远离文学史,这个问题时无法弄清的.

虽然艺术的真实性被我们强调了,但是艺术的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并不是空洞的抽象的教条,也更不是哲学家写艺术讲义的要求,必然要求要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活生生的东西.所以,在一篇文艺学作品中表现真理和本质时,它所运用的方法和手段是和一篇哲学文章是很不相同的.由于受思想的影响,许多文艺批评家要求作家在作品中简单地直接地表现事物的本质,结果出人意料的是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应运而生,使艺术创作的规律遭到极大的破坏.而艺术也是客观规律的再现形式,是客观真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认为,艺术的真实性中包括着生活的真实,也包含着真、善、美的因素,描写的不仅是生活的细节,而且有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性格的真实成分.作家不能只像照相机和录音机,去捕捉生活的精彩片段,而是有一种非常特殊的东西,那就是最真实、最诚挚的情感,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力量,以及作家的高度、勇气和责任感.同时还有作家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情感.如果这些因素在作家的思维当中缺失,那么,就毫无生活的真实性,至于那些深刻、生动、丰富的元素就不可能再现作家的笔下.

文艺学作品之魂――真善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艺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描写现实关系的真实彰显文艺学的灵魂

恩格斯对文艺的真实性问题历来给予高度的重视,一个文艺如果没有真实,那么现实主义文艺学的审美标准就会变得苍白无力.众所周知,我们在评论文艺作品时,始终有一个尺度不会变坏,那就是文艺学的真实性.有些作品,本身就是缺乏真实性,这是评论家所不能容忍的,一定会遭到鄙视.

才艺双全的的恩格斯在中学时代所写的诗篇、游记、剧本以及稍后写的《乌培河谷来信》等文艺学作品,都体现了他对文学信仰的真实的追求,他通过真实的描写来反映劳动人民最热烈最真挚的感情.这是他追求文学真实价值的意义所在.伟大的中国革命导师鲁迅先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始终以社会的真实作为文学创作的背景.他笔下的孔乙己,就是当时科举制度下被侵蚀的原物,有很多像孔乙己一样的人,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这跟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是分不开.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是当时中国现实的真实写照.没有这些社会的根源,文艺学家光靠捕风捉影,虚幻一些东西,那注定是站不住脚的,在读者面前也会显得苍白无力.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恩格斯在与马克思合写的一篇文章里指出,当时描写革命派领导人的文艺作品,由于把这些革命者描画成一种脚穿厚底鞋、头绕灵光圈的官场人物,而对这些人物的真实性描写空洞无物,根本就是脱离实际去虚构一些莫须有的东西,一些形象被夸张了的拉斐尔式的画像中,一切绘画的真实性都荡然无存.在创作当中,有两种违反真实的倾向必须反对,一种是脱离实际生活的神化夸张,一种是事无巨细地有闻必录.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一些妖魔鬼怪被描写的栩栩如生.这个不是脱离生活的神话,相反,是对当时封建社会的人鬼神蛇的具体表现,在生活中形象的再现.在恩格斯看来,文艺作品要解释生活,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生活,应该对客观事物作“真实描述”;绝对摒弃那些荒诞不经的理论,真实描述某一事物,以这个事物作为写作的影子,也是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事物.英国的悲喜剧大师莎士比亚在他的剧本中,不管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情节怎么样,都会看到这些情节只有在英国的天空下才有可能发生.单是《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第一幕,就比全部德国文学包含着更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性.

我们知道,文学毕竟是审美地把握世界的最高的艺术形式之一.文学的研究目标归根结底是为了揭示作品中心以审美价位为核心的艺术价值.文学作品的分析研究是以揭示作品的美学意蕴为宗旨的.在社会的一系列活动中,比如认识活动、改造活动、评价活动、教育活动都存在着审美价值,让文艺学作品闪耀着美的光彩,然而,和艺术活动相比起来,这些活动把散落在其它各种活动中的审美“碎屑”集中起来,铸造成完美的审美锭块.任何其它社会意识形态,不管是宗教、道德、还是科学,都做不到像这样如此魅力的形式去表达世界.除了文学艺术,其他任何活动都做不到这样一点,因此,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决定了对文学作品必须审美的分析研究.

结束语

张艺谋这样说过:“把艺术还给世界,把世界还给人,把人还给自己”文艺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其创作的实质就是艺术地表现生活的实质,优秀的文艺作品对于增进人的美感能力,培养人们高尚的艺术趣味和正确的审美观念,起着“教科书”的作用.正如同鲁迅所说,科学在“启人思”,文艺在“增人感”.艺术着重致力于唤起作品欣赏者真善美的共鸣,使人如临其境,如与其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中获得生动丰富的体验,在理智与情感上潜移默化.正如此,真善美就是文学大师所坚定的信念,也是文艺学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