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与探析

点赞:15732 浏览:691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态势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较为客观地就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若干较为实际的政策建议,为做好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培养和就业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教育也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突出表现为大学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与此同时,各项事业对高层次人才要求的提高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大学生供需比逐年降低,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已成为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持续扩招使大学生规模增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扩招成为近几年高校越演越烈的招生现状.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扩招已不再像以前神秘和令人敬仰,相反,对大学生的质疑之声已越来越多.

2.高校自身角色定位的缺失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在毕业生就业中角色定位缺失或模糊,使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滞后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较大.在大学生扩招大潮中,几乎所有高校都进行着外延式的扩展.为了在发展中取得有利地位,壮大规模,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在原有的结构框架内,进行着量的扩张,产生了这样一种局面:对教学设施、师资、实验设备等要求高的专业学科发展相对较慢(如理工科类),而一些限制条件较少的专业学科(如文科),大家纷纷上马,其规模急剧膨胀,进一步导致了大学生总体供需失衡.另外,高校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外语知识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新、开拓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够,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欠缺

目前,社会、学校对大学生就业关心不够,在就业指导方面做得不充分.很多大学生找工作时很难得到合适的就业信息,甚至连基本的就业政策和户口政策都不清楚,无论是网上还是学校的信息栏里,专门为大学生提供的有针对性的招聘信息也不多.部分大学生求职意识淡漠,消极等待思想严重,缺乏明确而长远的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不能适时地调整就业期望值,而且违约事件频频发生.能够得到学校的就业信息及辅导,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在就业前得到相关就业指导,成为很多毕业大学生的迫切愿望.

4.大学生面向农村和基层就业存在障碍

面向农村和基层就业是高校毕业大学生的新选择,然而现实中毕业生就业通向农村和基层的的渠道不畅,普遍存在“下不来,用不上,稳不住”的问题,以至于出现了农村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和大批毕业生就业难的强烈反差.[3]农村高层次人才的缺乏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存在以下障碍:第一,城乡二元结构差距显著,城市、农村在工资待遇、生活质量、个人发展等方面的差距太大,导致大学生考虑到自身以及后代的发展时顾虑重重,不愿去农村就业,第二,政府部门鼓励政策不够,尽管国家已出台了若干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农村就业的政策,但这些政策大多是从某一方面对毕业生进行鼓励,缺乏全局性、系统性和持续性,不能根本解决到农村就业大学生的后顾之忧,第三,社会传统观念的约束,使得大学生到农村就业不仅受到农村从业人员的质疑,部分高校也不提倡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以免影响学校的就业质量.

5.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影响其就业

大学生在毕业时的就业期望值普遍很高,主要表现在:对单位性质比较挑剔、薪水待遇要求较高、对工作岗位层次的追求、专业的对口度、工作的稳定性等.期望值高了,要求自然就多,可供选择的岗位便少了.同时,对于大学生来说,工作经验可能是零,就业时就显得比较被动.而且,部分大学生在读书期间既没有形成相应的科研和工作能力,也没有注重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影响自身的长远发展.


6.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健全

我国毕业大学生就业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但我国的毕业大学生就业市场尚处于初创阶段,市场发育不健全.

首先,市场供求不平衡是大学生就业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大学生就业市场是高层次的人才市场,其需求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目前这一市场的不平衡具体体现在:不同专业之间的需求不平衡,应用专业和热门专业社会需求大,而一些传统专业和带有明显行业特色的专业希求相对不足,地区需求不平衡指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心城市需求较大,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大学生的补充、储备意识不够强烈,个人期望与社会需求不平衡,由于受大学生择业期望值偏高、择业目标短期化和择业取向功利化的影响,多数大学生择业集中在热门行业和大城市待遇优厚的行业,从而导致局部供过于求,甚至一些大学生从事着与所学专业不相干的工作,出现了高才低就和人才高消费现象,而一些边远地区急需人才的用人单位又得不到高层次人才.这种供求市场的不平衡,势必造成教育成果的贬值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其次,市场行为不规范.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规范的市场行为.一是大学生自身的不规范行为.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部分大学生为找到好的工作,信用观念淡薄或走后门拉关系.二是用人单位的不规范行为.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不能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择优录用,有的用人单位虚夸和放大单位规模、效益、条件等.三是相似度检测机构的不规范行为.一些相似度检测机构举办的招聘会、人才交流会以营利为目的,发布虚检测广告,对招聘单位审查不严,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第三,市场信息不充分.市场供需信息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基本信息.充分的信息不仅能使用人单位招到急需的人才,帮助毕业生找到满意的工作,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尚不充分,既缺乏全面反映全国毕业大学生的资源及就业意向、各高校专业特点及怎么写作方向的供方信息,也缺乏全面的用人单位需方信息.由于就业市场缺乏需求信息的快速收集、公布和传递,不仅造成大学生择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降低了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效率,而且增加了毕业大学生寻找工作的时间,提高了就业市场的交易成本.

二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第一,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进一步确立以政府责任为主的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体系,将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列入对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考核内容,使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大学生在政府的帮助下实现就业.第二,制定和贯彻落实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类优惠政策.通过财税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贴息、财政担保等方式大力支持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专业化公司的发展,支持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创业基地的建设,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性、技能性、专业化的怎么写作.

2.高校要高度重视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要建设一个符合“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标准的毕业大学生就业怎么写作体系,努力培养一批专(兼)职的就业指导师,尤其应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作用,在大学生择业时,教师应广泛挖掘社会资源,积极为大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学校还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调研,了解用人单位的对毕业生使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适应社会和人才市场的变化.同时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在学期间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求异能力、敬业态度,对其进行挫折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与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工程

大学生要实现好的就业,学校需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合理规划和调整招生专业,依照市场需求控制各专业招生人数、修改培养方案,做到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人才培养与就业挂钩,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学术水平,保障在毕业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用人单位要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吸引大学生就业

用人单位作为人才市场的主体之一,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应积极发挥作用,吸引大学生就业.第一,加强大学生岗前培训,建立良好的培训提升机制.用人单位通过创造有利于毕业大学生转换角色的工作软环境,建立良好的培训提升机制、科学的考评体系,公平公开选拔人才,使员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在公司其他制度方面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减少跳槽,促进稳定就业.第二,与高校共建,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用人单位可与高校建立共建关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到学校讲学,宣传企业文化、理念,提前介入就业环节.还可以建立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让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为就业增加砝码,以此来吸引更多大学生到企业就业.

5.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不仅要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还要加强语言表达、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交往礼节、应答技巧等人文素质的学习.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基地、项目化研究、创新实验中心、多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等,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学生在就业之前应对自己作一番全面客观的评价,包括自己的专业功底、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等,在全面认识自身的基础上,选择就业方向,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求职的期望值,以便更好地抓住有限的就业机会.同时还应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个人的长远发展出发,正确处理好职业理想与职业本身的关系.

总之,大学生就业已经逐渐成为一门比较系统的知识,一项可供研究的课题,一种必备的能力,研究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意义深远而且关系到我国高层次人才的主要供给,更是关系民生的战略问题.切实总结工作经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高校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