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误区探析

点赞:4264 浏览:97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师音乐教师教育改革在近几年来提出很多现实的音乐教育问题,也解决了很多现实的问题.但是仍然面临者很多无法在实际人才培养中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符合现实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课程设置是否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专业知识技能是否符合基础教育的现实需求,这些诸多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高师音乐教师教育,很多问题不是不想解决,而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出现偏差,或者没有被人们所重视.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才能去研究它、解决它.

关 键 词: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误区;探析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指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指导方案》指出音乐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意义,渗透了教学之外研究能力的培养.在相关法规的指导下,结合音乐教师近几年来的就业特点和存在问题以及当代教育领域的新理念,本人认为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目前存在以下误区:

一、对培养规格认识出现偏差,学生学习陷入迷茫

1995年,国家教育部印发《关于发展和改革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随着艺术师范教育的迅速发展.要进一步明确不同办学层次和形式的培养目标:研究生层次主要培养高等师范艺术教育专业和普通高校的艺术师资和科研人员;本科层次主要培养普通高中和各类中等学校的艺术师资;专科层次主要培养初级中学的艺术师资;中等专业学校和中师的艺术专业班的主要培养小学的专业艺术师资;中师艺术选修班主要培养小学艺术师资.”此通知已发布快20年了,很多高师音乐院系的人才培养目标至今在一定程度上还体现着这种指导精神是明显不适应社会飞速发展需求的.市场的发展变化往往又不受宏观教育体制支配.加之,师范和二级师范的不断升格和部分学校的破产.以及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就业去向的多层次性,传统培养层次链条已断裂和变化.从这一现象充分说明旧的不切合实际的教育体制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现在的高师音乐教师教育应以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合格师资和社会需求的音乐人才为目的.我们的高师音乐教师教育要在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同时,为社会各行业输送音乐人才.因为现在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而言,虽然我们的音乐教师教育专业(音乐学)在人才培养规格来看,是为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但从就业来看,60%以上的毕业生都没有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由于毕业后找不到相适应的工作,那么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就显得很迷茫,不知道他们学的知识和所开设的课程对今后就业有没有好处,这是他们所必须考虑而又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以致很多学生丧失了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前途一片迷茫.

二、重专业学习、轻综合素质提高

2l世纪是社会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苛刻,这对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又是一大挑战,但很多学生特别是专业技能突出的学生会错误的认为只要专业成绩好,不愁找不到工作.所以重专业轻综合素质提高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错误理解“一专多能”和“多能一专”

关于高师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一直有“一专多能”和“多能一专”两方面的争论,但总的来看,一名音乐教师应具备比较全面的专业能力,也就是音乐专业的综合能力.一般人可能理解“多能一专”和“一专多能”是这样理解的:一专就是一门十分突出的专业技能如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器乐演奏、舞蹈表演等等,把这一门突出的专业叫“一专”,而把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叫“多能”.当然由于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有限,不可能成为全才,但这样狭义的理解多能一专或者一专多能是不可取的.从2000年就开始的两年一度的“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基本功比赛”中不难看出,从中央到地方,都认为“钢琴、声乐、自弹自唱、合唱指挥、音乐综合理论”这五项是衡量办学的基本标准,作者也全部带队参加了这六届比赛,也取得了相当不错偶的成绩.通过反思我发现难道这就是全国高师音乐院系的教学总目标吗?回答是否定的.作为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还要培养学生的其他专业能力:合唱教学、小型乐队配器、舞蹈排练、音乐创编.除此之外.还要掌握钢琴之外两门以上乐器的演奏能力与指导能力.更要掌握教师教育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和课外组织能力等等.

2.轻视文化素养、排斥文化课程学习

“音乐的最本源的动力是文化与生命.音乐就其本质而言是特定文化的产物.生命是音乐乃至一切艺术的根.只有把艺术的创造深深地扎根自身的生命冲动、生命感悟之中.才会创造出对别人的生命状态具有冲击力和震憾力的作品.而文化,则决定着生命是以何种方式、遵循着何种轨道进行运作出物化表现的.所以可以这样说.生命是音乐的终极本体和最深层的动力.文化则是生命得以表现的一种方式.要想使音乐的形式充分发展出其固有的活力只有借助文化这一艺术原创力的冲击才有可能”.对于高等教育人才来说,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与学好专业课同样重要.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很难的到贯彻执行.很多学生甚至教师都错误的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步行天下.笔者有一深刻体会,很多上文化课的老师向我反映,给音乐系学生上文化是十分痛苦的一件事,简直可以用“对牛弹琴”来形容.殊不知没有很好地文化修养就不可能有音乐上的巨大成就.


(三)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认识不够

同志年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教育能力、更要具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也是知识体系更新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将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发展,以“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模块呈现,特别强调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潜能的音乐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得要的意义.”而作为未来中学生音乐老师的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来说,首先要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所以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根本出发点是进一步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使他们成为怎么写作于基础教育的社会主义创新型人才.只有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有教学活动和艺术实践中,才会涌动出强烈的创作和创作.如何培养音乐创新人才,笔者认为:

1、灵活的教学艺术.在高师的音乐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书育人方法.使学生具有以下教育教学艺术:首先要倡导一种积极的学生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使有一个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力的情景,给每个学生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学生潜在智力,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的教育.而作为音乐教学更需要注重因材施教.因为音乐教师有特殊性,特别是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更具有这方面的特殊性,那就是由于学生文化素养、专业特点、专业技能都存在差异,同其他学科教学有较大区别.如声乐教学,由于学生声音条件不同,技能技巧程度不同,只讲共性的东西,就不能使学生的声乐学到应有的知识和掌握必要的技能技巧.故而必须坚持因材施教.

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误区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师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就是倡导全面、多元的评价观.传统评价只是看重学生的学科分数,而没有对学生以发展的眼光进行评价.而全面、多元的评价观,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学生进行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社会上流行这么一句话:“学业习成绩好的不一定在今后发展中是最有建树的.”我认为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不单只看各门功课是否优秀,更重要的是看这位学生是否有发展潜质.

4、倡导和人性化教育,实现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古至今,传统的教师角色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主要表现在:教师是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者;教师是教学的支配者,绝对权威,是指挥者、控制者;而学生往往是被控制者、被支配者.从中不难看出,师生在人格上不平等的知识结构、爱好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高师音乐教师来说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往往忽略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音乐情感.没有真正把“学生变主体”的教学思想落到实处.只有实现了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才能创设好的课程环境,使课程环境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多方面发展、合作、探究式学习、成为有计划的行动.”建立合格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共同完成教学工作.

三、受专业音乐院校影响,轻师范、重专业

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音乐学院专业教学体制影响,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师范;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从根本上说音乐教师不能放弃教育这个根.音乐教师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专业技能,但到了教学岗位却不会教音乐,如教唱一首歌,不会分析它,不会理解它,那就是最大的悲哀.那么如何做到师范与专业并重,笔者认为首先要重视教师教育,在课程开设上要加大师范课程的开设力度,增加学生教育实习和见习的时间,让学生了解基础音乐教育的特点和教育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合格音乐教师.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力量,只有改变了以上诸多不足,我相信一定会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合格音乐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