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暨百年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会简述

点赞:7053 浏览:193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999年11月24日至25日,由清华大学中文系和《文学评论》编辑部共同发起主办的纪念闻一多诞辰一百周年暨百年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学术研讨会,在闻一多先生曾长期学习和工作过的清华园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日本、俄罗斯的专家学者七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提交的学术论文、论文提纲以及在会议期间的发言,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闻一多的精神品格、思想历程、新诗创作与诗学理论、学术研究等进行了多侧面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颇富启发性、突破性的学术见解.

作为20世纪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闻一多的精神、气节和爱国主义思想历来被研究者关注,也是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与会学者的发言,联系闻一多对本国文化的"反溯式的探源方式",揭示他的爱国主义的独特性,认为"他的爱国主义,首先是一种具有开阔而深厚的人文情怀的文化爱国主义".有的发言和论文,着重阐发了闻一多所表现出的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意义,特别是对于跨出学者的书斋,转变为直接介入社会斗争的"斗士"的闻一多,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转变后的闻一多,对自由的向往和热爱,绝不亚于一般所说的自由主义者.

闻一多的新诗创作和诗学理论,一向是闻一多研究的重心,此次会议提交的论文,在以往研究的成果上,有了新的拓展.有的发言论到了闻一多关于现代诗学神秘美的理论思考和艺术实践,认为这和闻一多"关于诗歌形式的三美理论探索一样,已经构成他的诗学整体的一部分,在新诗现代性的漫长探索中做出了一份历史性的贡献."这一观点引起与会者的兴趣,与会学者由此就"神秘"与"朦胧"等诗学概念进行了讨论.此外,有的发言援引文学"相似度检测"理论,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分析闻一多新诗创作的特点,有的论文通过文本细读,对《死水》、《红豆》等诗篇提出了新的阐释.有的学者细致考证闻一多写作《诗的格律》时参考的各种著述,在钩辑出该文的材源同时,分析了闻一多试图构筑既具中国诗歌特点、又能在世界文学中通用的诗论的努力.有的学者则努力复原闻一多所置身的历史语境,把闻一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放在相对长的历史时段和相对广阔的文学空间中审视、品衡.如有的论文通过1926年《晨报诗镌》创刊之前关于新诗形式建设的诗论的细密梳理,辨析和界定了"新诗形式运动"和"新形式诗学"等概念和范畴的内涵,描述了"新诗形式运动"从滥觞到自觉以及"新形式诗学"观念从萌生、发展到自成体系的过程,从而为对闻一多等人的新形式诗学予以恰切的历史评价,提供了坚实的前提.

此次会议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对闻一多学术研究业绩的重视.有的学者分析了浪漫释古学与古典释古学的区别,闻一多浪漫释古学的特色,以及他的"疑古"和"释古"相结合的治学方法,从现代学术发展史的角度评价了闻一多学术实践的意义,认为闻一多所确立的的学术范式,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即使在今天,也仍具有启发性.与会学者由此而就文学研究的现代化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者认为,文学研究的现代化指的是精神的现代化,主要表现为学术研究的现代价值观念和独立意识,而我们的学术研究,特别是现当代文学研究,总是和政治意识形态纠结在一起,虽然自80年代起已经出现了新的气象,但总体上没有达到学术化.有的学者则认为:不应滥用"现代化"概念,这个概念在""后提出时,曾有明确所指,对于我们突破旧模式,吸收外来思想资源,起到过积极作用,但随着这一词语被争相使用,它已经失去了确定意义,甚至可以说已经死亡.还有的发言指出:无论从学理上还是实际状况看,当前要解决的,都不是反拨政治化的学术思路,以及追求什么学术研究现代化,现在需要做的是现代文学的经典化,进行历史鉴别和筛选.

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暨百年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会简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诗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与会学者还对清华大学中文系的学科建设表示了关怀和期望,并热情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

〔清华大学文学院中忱 整理〕

责任编辑:邢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