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学作品教学存在问题

点赞:4529 浏览:1462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关 键 词 】初中文学作品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A-

0018-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整体领悟作品的内涵,并能够借助文学作品产生对自然、社会和人性的智慧启迪,对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品析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然而,有的教师在教学文学作品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品析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流程过于模式化

文学作品的创作有其独特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对文学作品进行生硬地分析,如分析写作背景、人物特点和文章结构等,导致文学作品的教学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例如,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语言优美、意境悠远的散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在朗读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然而,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对文本进行生硬的分析,使教学变得毫无生命力,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


(二)给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贴标签

优秀的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作者在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时往往体现了其对社会的解读、对自然的认知、对人性的思考.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通过品析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能够获得独特的感悟.然而,有的教师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给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贴上标签,导致学生无需开动脑筋思考就知道了答案,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三)教学手段过于注重形式

由于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追求教学方法的灵活,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情境表演等形式展开教学,这些流于形式的教学方法只是停留在教学的表层,无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学作品.

二、对策

(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

教学中教师生硬地分析文学作品,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还会令文学作品失去原有的韵味.因此,在教学文学作品时,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文本内涵,而朗读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学生通过朗读文学作品,品味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而领会文学作品的内涵.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淡化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强化学生的朗读,凸显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在朗读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从而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变色龙》时,教师可以紧扣文中人物奥楚蔑洛夫不断变化的语言和动作,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分析人物的行为表现,揣摩人物的心理.在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于文本中的细节描写,从不同的角度探寻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从而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初中文学作品教学存在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作品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挖掘文本意境

入选教材的文学作品文质兼备,语言优美,意境悠远.教学文学作品,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优势,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本内涵.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林中小溪》时,在教学完小溪遭遇困境后奋勇向前这一内容之后,为了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教师可以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条经历了各种困难的小溪,同时提问学生:“你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像小溪一样充满曲折和坎坷吗?”学生思考之后进行了讨论.有的学生表示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因为只有经历了挑战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人生;有的学生表示,如果人生可以一帆风顺,为什么要苛求人生的曲折呢?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文本,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与文本产生对话,并在对话中不断进行反思,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对文学作品内涵的理解.

文学作品彰显了一定的艺术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化,而应当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味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