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缺少的“镜子”

点赞:22479 浏览:1046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他者”是与自我密不可分的一种存在,它不作为主体但又成为不断被关注的思想对象.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他者”渐渐成为了一种作为方法的“他者”视角,一种“话语”系统,是阐述自身形成多重视角的一种方法.重视他者话语,用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传统”文学和“西方”文学,加强对话交流,在“他者”之镜中找准自身的位置,充分利用好纵横两种推动力,以推动当代文学的发展.

【关 键 词 】他者;他者话语;文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346(2008)10-0116-02

“他者”是一种十分独特的存在,一方面他者是一种与自我不同的存在;另一方面,自我只有对他者有所了解和关照才会成为自己.换句话说,他者是与自我密不可分的另一个自己,它成为自我反观自身的一面镜子,借助这面镜子自我才有可能客观清醒地沉淀出自身的形象,即通过自我与他者的交流对话更好地呈现自我,以便完善发展自我.故中国当代文学要有新的起色,获得深度发展就必须重视“他者”的存在,加强对话交流,才能获得良好的推动力.

一、

翻开现代哲学史,“他者”是一个不作为主体但又不断被关注的思想对象.二十世纪西方哲学中英美分析哲学主要关心的是他人之心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怎样知道除我之外存在着具有思想、感情和其他心理属性的人的问题;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主要是着力于他人意识的认识问题,和他人意识的存在问题.进入后现代之后“他者”思想从人的“他者”扩展到文化的“他者”,对绝对他者的认可也被提了出来.列维纳斯、拉康、福柯、德里达、杰姆逊等人从不同角度展开对西方思想传统的批判,在对“他者”问题的关注上尤以福柯最为突出.福柯曾经受到现象学的广泛影响,后来则在现象学的批判过程中“发现了他自己的声音”.它立足于近代以来的理性主义的传统,旨在揭示各种非理性因素作为理性的“他者”的现代性进程中的命运.福柯是各种沉默无言的“他者”(如疯癫、疾病、犯罪、性错乱)的“代言人”,对这些“边缘人”倾注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他向人们道出理性自身是有局限的,受制于这些作为他者的因素,“他者”自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生命,认识“他者”也就是认识自身,以便能更好地更完整地呈现自己,因此不应该消除这种他性和异质性;萨义德等人在有关后殖主义的学说中则把福柯等人的思想用于批判西方中心论进而为非西方文化的绝对他者进行辩护,通过跨文化交流中的殖民问题考察,尝试论说被视为西方经典的文学艺术与西方对东方社会的殖民过程的联系,力主非西方文化具有自身独立的意义,应该承认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随着进一步发展,“他者”又成为了一种作为方法的“他者”视角,或者说“他者”就是一种“话语”,是阐述自身形成多重视角的一种方法,而不是作为研究的主题,近年来许多学者利用此种方法来阐述问题,可谓“屡试不爽”.本文正是基于此种方法论背景,谈一下他者话语对正在力图以自身形象走向世界的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的发展的重要性及启示意义.

处于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中国文学,正面临着两个他者话语系统――传统和西方.换言之,如何处理好与二者之间的关系,能否实现自我与他者的和谐共生,多元互动,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中国文学发展的趋向.正视传统与西方,重新审视这两个“他者”,从这两方面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使文学史重新走向繁荣,是值得我们探求和思索的.

二、

面对传统,文学一方面要继承前人的成就,一方面也要有所创新.各代文学之间的关系犹如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师古与创新统一构成文学的纵向发展.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需要继承历史不仅是客观的必然,也是自觉的选择,表现在价值取向方面是对“古”的推崇.在我们的语言习惯中,把“古”冠之于一个作家常常是对他的一种褒奖,譬如有古意、高古、简古、古雅等等,韩愈自称“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黄庭坚称杜诗“无一字无来处”,可见以往的文学对中国文人的影响是何等的深远.出于此种位置相对于传统来说,我们同样处在一个“他者”的位置,我们的语言系统就是一种他者话语,因此我们要从正确的视角解读祖先给我们留下智慧,实现更好的交流对话,保持“五四”及之前古代文学传统的合理内核,发扬古代文学传统的延续性和承继性,弥补前后的文化及文学方面的断层,首先必须从民族文学自身纵向发展传统中挖掘潜力,以克制当代文学发展中的浮躁风和无根感.刘勰的一段话很好的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学对传统规范的继承:

“三极彝训,其书言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皇世《三坟》,帝代《五典》,重以《八索》,申以《九邱》;岁历绵暖,条流纷糅,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咸耀.于是《易》张《十翼》,《书》标‘七观’,《诗》列‘四’始,《礼》正‘五经’,《春秋》‘五例’,等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励德树声,莫不师生,而建言修辞,鲜克综经.是以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

刘勰所说的“宗经”示意了我们文学发展的轨迹和规律,但事实上后人学习传统文学经典不会局限于“经”的,而是整个的文学传统.但是推进中国文学的发展的传统“他者”的动力不能简单的说是以《诗经》、《楚辞》为象征的文学传统缓慢平静的延续,这里面需要有继承,有变迁.这是说,后来的文学,无论是对传统的继承还是变迁,都总是要在传统背景上生成新的意义,都一样不能逃离传统的存在之场,不能没有这样的他者语系作参照.无论是复古还是革新,传统都是作为这两者的他者话语存在,彼此矛盾的交织、斗争,这构成文学在时间的纬度中前行的动力之一.因此我们说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从一定角度是看来就是传统的生命延续的历史,这里的自我与他者即当代和传统,统一于文学史的发展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想把中国文学发展史进行片面的简单化,恰恰相反,“继承”本身包括了极为复杂的历史现实.例如,有的学者在研究中所指出的文学史中的“复古”问题:唐宋古运动,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明代的前后七子等近代的甲寅派、学衡派,乃至当代的新保守主义、新国学、新儒学,都是一定意义上的复古.然而,这些文学史上的“复古”思想在不同的时怎么发表出的是不同的话语声音.韩柳的古文运动上追秦汉传统,反对魏晋传统;元白的新乐府运动接的是汉乐府之源头;前后七子倡“言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当时大行其道的“台阁体”;归有光等唐宋派则学唐宋,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倾向等因此,总的来说,相对于前者话语体系后者便是他者话语,相对于后者前者又是自我.继承的多种角度,多种方式的特点,无疑可以使我们看出文学现象的来龙去脉,从而深入研究其本质.“文辞气力,通变则久”,“变则其久,通则不乏”.文学语言及整个文学的发展在传统的他者视域中的发展动力就是


“通”与“变”的合力.

三、

当代文学面对的另一个他者话语系统,是以西方为代表的其他民族的文学.这是需要对整个世界文学时空做出横向把握.不可否认的是自近代以来,特别是进入现代之后,由于经济、政治、局势方面的优势,西方文化处于中心的地位,而我们的民族文化、文学则一度处在一个被边缘化的“他者”位置,对于自我而言,这是一个强大的“他者”.因此,正确认识自我,对“自我”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同样在西方思想的起强势介入中国之前,我们对自我文化的把握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他者”的背景性缺失的.因此,沉淀出清醒的自我认识,认识民族文学的自我,找到自我的正确位置,与“他者”进行平等对话交流,是首要之选.但自我要清晰地呈现出来,就离不开他者话语系统的比照.

《庄子齐物论》中“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的思想,于西方之前早已对异质文化之间的认识、交流做出了指引.“非彼无我”就是我们先前已经提到的没有“他者”就没有“自我”,换言之,他者的构成自我呈现的背景,没有他者也就无所谓自我.中国文学面对自我之外的“他者”文学,它是中国文学必须要面对的,原因就在于它可以为自我提供世界图景――呈现自己的丰富背景.“非我无所取”原意为“自我”对“他者”的显现,我们也已表达了这一意思,即“自我”与“他者”都不是恒定不变的.“他者”不但可以充当呈现“自我”的背景,还可以与“自我”发生互动,渗入“自我”的肌体之中,成为“自我”的一部分,从而造成自我的变化,在变化中求得创新和发展.这里可以表现在文学的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创新,例如我们习以为常的文学形式究其根源并非孕育自我们的传统,而是来自异己的文化,譬如小说这种我们现在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文学形式,在我们中国的文学史上历来不登大雅之堂,直到清代其地位都始终无法与诗文比肩于文学的正统之中,然而今天,小说作为主要的文学体裁是不争的事实.应该说小说地位的提高与1840年后轰轰烈烈的“西学东渐”是有必然关系的.众所周知,在西方文学传统中,小说属于正统,其影响通过林纾的翻译、梁启超的倡导、鲁迅等诸位先生及其后来者的创作实践作用于中国之后,小说才渐渐在正统文学中获得一席之地.现在小说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与它在西方文学中的地位是没什么差别的.这个例子非常典型的说明了自我对他者在形式上的吸纳.

不可缺少的“镜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自我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重视他者话语,用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传统”和“西方”,加强对话交流,在“他者”之镜中找准自身的位置,充分利用好纵横两种推动力,以期中国当代文学有新的起色和深度进展.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米勒著,高毅译. 福柯的生死爱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刘勰著,周振甫注. 文心雕龙注释[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3]邹跃进. 他者的眼光――当代艺术中的西方主义[M].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4]陈引驰著. 庄子精读[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杨大春. 他者与他性――一个问题的谱系[J]. 浙江学刊,2001(2) .

[6]高文惠. 自我与他者[N]. 文艺报,2005-10-13,第008版.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