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中的白描艺术

点赞:30540 浏览:1436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新闻语言本质上应该是传播信息、报道事实、解释问题、快速交流的语言,以“白描”为其主要特征.“白描”式的语言洗尽铅华,文风质朴平实,有利于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方式处理,进而突出事物的特征,便于受众在快速交流中领会与接受.本研究以新闻语言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着重对新闻语言中“白描”手法的重要性和如何运用进行了研究,并且得出运用白描手法提高报道质量的结论.

[关 键 词 ]新闻语言,应用,白描手法

一、什么是“白描”

(一)“白描”的传统技法

1.在绘画中的“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源于古代的“白画”,有别于工笔,有别于写意画,是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运用墨线勾勒物象,线条简练而传神逼真,像洋白菜颜色一样,不加色彩渲染的一种画法,又被称为“单线平涂”法,要求画家只用白线勾描.其中也有略施淡墨渲染的,其多用于画人物.这可分为两派,一派出自于北宋大画家李龙眠,称之为铁线描,另一派出自于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称之为兰叶描.

2.在文学创作上的“白描”手法

人们将“白描”运用于文学创作特别是描写的部分中,就形成了白描手法,其作为一种表现方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施雕饰,不加烘托,不用衬托或少用衬托的方法,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是一种比较接近于叙述的描查重复率法.它的好处是以少胜多、真切凝练.

在文学创作中,白描手法的运用典范有许多.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二)新闻写作的白描性语言

把“白描”的技法借用到新闻写作上来,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饰,不用或者少用形容渲染,用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的勾勒出事物的特征,白描虽然是描写,但如果从形式上看,它与直接叙述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若是换句话说,也可以这样说,白描是直接叙述与描写的高度统一,它洗尽铅华、质朴严实,透明度高,有利于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方法来处理,进而突出事物的特征,既突出新闻价值,也便于受众在快速交流中接受.

在一定意义上,新闻语言是一种白描性的语言,或者说是以白描为主要特征的语言.当我们提笔写作时,记住:没有琐碎的外貌描写,没有精心的心理刻画,没有太浓的褒贬色彩,也没有故意作文章的痕迹,―切都显示在人物的行动和朴素的语言上,其中让人物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去“塑造”自己,而作者却要隐蔽起来是与新闻写作中记者的立场――“第三者”的身份是同一的.

新闻写作中的白描艺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白描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新闻写作中白描语言的具体应用

(一)新闻作品中多动词、准确动词的运用

“白描”在新闻写作中主要是依赖“动词”实现的,动词在语言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因素,主要是用于陈述人物和事件的动作、行为、变化等.例如运用白描特别是动词的典范,为我们留下的新闻珍品――《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全文充满了一种动态美.

附: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到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朱总司令的命令.(原载1949年4月22日《人民日报》,引自广播电视大学教材《范文读本》,北京出版社,1982年7月第1版第3页)

消息虽然仅有140多个字,一连串的动词“齐发”、“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紧扣人心,一气呵成,增加了动词“浓度”的特殊效果,成为经典之作.

(二)白描语言具体、丰富、形象特点的运用

“白描”的本质特点就是简洁与准确的线条勾勒,鲁迅也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己.”所以在新闻写作中需要以具象化的概念支撑,也就是“子概念”,其特点就是具体、丰富而且形象.比如说“水果”和“苹果”的概念之间就是母子关系,母概念“水果”外延较大,而苹果是水果中的一种,属于子概念,根据此话,读者会联想到某一种具体的味道或者口感.由此看来子概念的内涵总比相应的母概念内涵丰富具体,能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形象思维,多用子概念就是多用具体的语言去写作,真实的东西就是具体的,具体的东西往往是生动的.

(三)“大白话”的运用

“大白话”就是指群众语言,老百姓说的话,也可以叫做大众口语,多运用“大白话”写作,就是提倡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吸取民间文学的精华.语言文字大师老舍先生也说:“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就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就是普通的话,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不是用一大车大家不了解的词汇字汇.”用“大白话”的语言写新闻不仅能为大多数读者喜闻乐见,而且能使新闻更具有独特的风格.我们写新闻就要像穆青在《新闻工作散论》一文中说的:“我们的报道如果充满了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文章就像加了味精,立刻透出美味来.”

我们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要做到宁可用被采访者讲的一句话,也不去自己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句子,因为前者会更生动准确.在我们的报道中擅长运用“大白话”、群众语言,就会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更生动形象准确.


然而,“大白话”并不等于地方方言,当今有些地方报纸就出现了滥用地方方言的趋势,这样并不是好的兆头,因为语言的规范化是千百万人在相互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为了符合新闻传播的特性,在更大范围的传播并且传播过程中不至于产生误解,新闻语言必须以规范化的语言为基础.所以记者在新闻写作过程中不仅仅要注意语法修辞的正确运用,更要注意尽量使用普通话,不要滥用方言,做到“大白话”、“方言”的协调合理运用.

新闻语言白描艺术只有真正的在平时的新闻稿件写作中得到运用,每次写稿件之前都要认真的分析,形成稿件整体的思路,并且仔细揣摩每个词语的运用,才能掌握新闻报道的技巧,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