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播音的对象感

点赞:7527 浏览:3069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在广播电视领域,对象感贯穿于新闻稿件的采访、拍摄、写作、编制和播出的全过程.没有对象感,新闻就没有活力.对象感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播音员进行自已的播音创作,观众收看节目,就两者的行为状态可知播音员所设想的观众及其反应,事实上并非客观存在.对象感是被播音员用来作为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属于某种联想想象中的东西,它犹如架设在播音员的个体认识和观众总体认识之间的一座桥梁.本文结合电视新闻播音对其概念、本质、特征、以及创建技巧做简要地论述.

关 键 词 :电视新闻播音 对象感 本质 特点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没有对象,这些话就不可能说得使自己和听的人都相信有说出的实际必要.”在播音主持这门艺术中,这句话恰能很好地描述播音员、主持人与传播受众之间的关系,即一定要有传播对象.但在实际工作中是只有镜头的,这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要很好地找到对象感,即使“目中无人”也要努力做到“心中有人”,这样才能让节目更富有活力,这就是这一概念产生的依据.

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播)以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为手段,面对镜头、话筒报道新闻信息的创造活动,它具有几种形态:出镜播音、新闻片配音、现场报道、演播室对话.由此可知,电视新闻播音形态是多样化的.这势必会导致对播音的多重制约.于是,这就要求电视新闻播音要比广播播音有更强的交流感.而这种更强的交流感就是建立在电视新闻播音“对象化”的基础上的.“对象化”是电视新闻播音的特点之一.与其他电视节目一样.电视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与观众处于直接或间接的交际空间.许多观众在收看新闻节目时,受到屏幕上新闻主播思想、情感、态度的影响产生共鸣,忘却屏幕的存在而被卷入到节目内容中.这就是“对象化”传播方式的魅力之所在.电视新闻是电视台的拳头节目,“对象化”的建立不同于其他节目.电视新闻播音员不是演员,他们的权威性、知名度,以及观众给予他们的信赖感常常是在播报新闻时建立的.在寻找具体的“心中人”时,播音员对对象感的把握不同于演员,也不同于综艺、娱乐等节目主持人,因为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设想出来的对象要更严肃一些.电视新闻播音员也不是简单机械、见字出声的机器,他们是党的新闻宣传员,是进行有声语言再创造的语言工作者,当然要时时记得“面前”的观众,并与之交流,既要为观众传递信息,也要对宣传对象进行舆论引导.为了求得更大的宣传效果,“对象化”的新闻播报特点势必产生.

获得“对象感”,主要在于“感”,这种“感”就是播音员、主持人的自我感觉.要做到与听众、观众“交流”起来,就要从自我感觉上时时处处感到听众、观众的存在和反应,并从语气上与听众、观众的这些反应相呼应,才能真正做到与听众、观众交流.从采编到分析稿件到播讲过程尽量有对象感的运用,要让受众感受到其中的内容.这其中分三个环节:

电视新闻播音的对象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播音员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一)理解环节

对“对象感”理解是抽象的.但“对象感”的对象必须是具体的.

只有具体了对象的对象感才会对播音与主持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要展开对对象的设想,必须从量和质两方面进行,质的方面又是最根本的.所谓量的方面,是指性别、年龄、职业、人数等.所谓质的方面,是指环境、气氛、心理、素养等.量和质两方面的具体设想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孤立对待.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要将全方位的设想深入到每一个细节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全局、有的放矢.必须具体设想:这样的稿件、栏目、内容、形式、宣传目的,在今天应该给什么人听?哪些人最需要听?听了以后会有什么反应?播给什么样的人听最能增强我们的播讲愿望,最有利于达到播讲目的?你可以把面对的话筒和镜头检测设成一位朋友,似乎看到朋友正在听自己诉说.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播讲时要在设想对象的过程中,从稿件、栏目、受众人群、接受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这样,当你的形象出现在屏幕上时,正好迎上观众的目光,就产生了视觉上的“对象感”.这种想像中的“对象感”,越具体、越明确越好,似乎你透过话筒、镜头就可以听到、看到观众的音容笑貌,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采编环节

1.采编前策划注重针对性新闻的采编工作.要考虑针对性,考虑它面对的是哪一类听众,这类听众有什么特点,哪一点是他们最关心的,他们的情感取向如何等.在采写稿件的时候要有的放矢地从听众的角度出发,用他们喜爱的形式和易于接受的方法表达出他们迫切需要了解的东西.因此,采编人员在工作中就要深入生活,贴近群众,熟知和了解听众的兴趣、愿望和要求.

2.采编时找准切入点,组织好报道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听众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报道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如工人、农民、公务员等.他们的不同点也十分明显,在某一时期、某一事件上所关心的重点往往不同;面向都市和面向农村的节目也有很大区别.因此,我们在采编中务必好好把握.县级台的主要听众对象是农民,他们容易接受通俗易懂、简洁明快,有真实感的报道.因此,在宣传党的各项政策方针时,不宜用简单的宣教式,最好是从农民身边人、身边事人手,采撷新鲜活泼、真实可感的生产、生活实例,以小见大,才会较好地达到宣传政策的目的.

3.编播要科学,播出要适合工人、农民和学生的生活规律和收听习惯.有一家县级电台,把对农民节目安排在每周一、三、五晚上11点,而广大农民朋友辛勤劳作了一天,他们大多不会熬到深夜听完这档节目再休息,因此,这样安排,也就浪费了资源,失去了宣传效果.新闻采编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树立精品意识,把每次新闻采制都按精品的要求去做,同时要准确定位自己,把自己由高不可攀的“宣教员”转变为可亲可信的“怎么写作员”.要提高收听、收视率,采编人员就不能无视听众,而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与老百姓交朋友,多观察,多思考,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听众、群众成为新闻人物,把鲜活的东西传递给广大听众.缩短听众与新闻的距离,使听众对节目产生亲近感,认同感.这样,我们的新闻节目才有群众基础,才有强大的活力和吸引力. 4.在分析理解新闻稿件的基础上,具体设想对象.思考在什么环境、气氛中,什么对象在收看.包括他们的愿望、需求、情趣、心情,这是主要的.另一方面是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人数等.这些也共同构成了具体对象的特点.


(三)内容传输环节

1.做好上镜前的准备工作

尽量内外都准备充分.内在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要做到心中有数;外在镜头前的准备工作如着装、发型等要尽量与环境相吻合.此外其他的如形象、视线、口形等等辅助手段都应在进入演播室前练习到位.

2.一定要从稿件的内容出发

在播讲中要防止注意力转移,因为传达内容是首要的,其他的如形象、视线、口形辅助手段都应在进入演播室前完成练习,在摄像机镜头前只能想着要播的内容.

3.心中有人

播音艺术较之于其他表演艺术存在这样一个特点:这就是播音员、主持人大多在密闭的录音室里,在目中无人的条件下,与听众、观众达到语言乃至感情上的交流.在实际工作中,播音员必须在“目中无人”的条件下,努力做到“心中有人”;同时也要研究听众的年龄、性别、职业、人数等,这样才能把握具体对象的特点,使播音更加有的放矢.

4.由己达人

不同的栏目、不同的稿件、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所表述的内容和感彩是各不相同、千差万别的,播音员能否准确地表现出这千差万别,在于平时的积累和“分寸”的把握.

5.以情动人

相比于电台播音主持的工作环境,电视播音员的出像往往在小演播室内,播音员眼前除了摄像机外就没有别人,顶多有一位摄像师,而摄像师还“躲”在摄像机后面,播音员眼里实际上看到的只有摄像机的镜头.

6.注意传达细节

在播讲的过程中,眼神不能虚,也不能眼睛无固定位置地东看西瞅.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独自呆在空无一人的演播室里,必须面对镜头寻找感觉,要能意识到观众的存在和反应.一旦进入演播室面对着摄像机,镜头前的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你就能意识到这是在面对着观众说话,视线所及之处就好像看到了观众们期待的目光.此时此刻,你的眼神就会发亮,语言也随之有了着落,神态也会松弛自然起来.需要注意的是,播音员、主持人视线的高低与否也是很有讲究的,视线抬得过高,容易导致屏幕图像出现翻白眼儿的感觉,视线过低又容易产生蔑视状.最好的视线应取平视中稍下点,即稍微带点俯视为好.当然,播音员、主持人视线的高低还要以各电视台的摄像机与播音台位置的高低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视线在摄像机镜头底沿处为好,有的则看着镜头最好,还有的要看镜头顶部.不能一概而论,更多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除此之外,许多宝贵的经验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找出适合自己的经验,灵活地运用在实际传播过程中.

综上所述,在广播电视领域,对象感,是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在播音时要对听众进行具体设想,从感觉上把握住听众的存在,时时与宣传对象保持思想感情的交流、呼应.

对象感不是单单设想对象的一般情况和个性要求,也要解决好传播者和受众的关系.这都是为了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的文化层次,收视目的不同的广大受众的期待,使传播者与受众的种种心理相适应,拉近传播距离,从而有的放矢.

对象感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对象感会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很多时候,播音员、主持人面对的环境只有镜头,受众更多时候是通过镜头来接受传播者传出的信息,很好地抓住对象感,就可以缩短两者间的距离感,让人有面对朋友般交流的效果,从而打破空间的束缚.最后再结合栏目的特色,定位等,来跨越空间的障碍,再现真实的交流,让栏目整体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