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探究教学理的实践与

点赞:5855 浏览:207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目前,世界性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一个显著趋势,即把探究引入到课程改革中.现在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也把探究教学摆在了突出位置.要使学生既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还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这就对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从探究学习理论入手,就中学生物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作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探究学习的内涵与特点

1.探究式学习的内涵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从学习活动及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探索问题,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和失败.这是一种在发现和体验中学习的方式.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并形成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科学态度和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2.探究学习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探究式学习的内容都不固定,大多来自生活和实践,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问题的解决不能只运用单一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适当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可见,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学科界限,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之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强化掌握知识的动机.

2)教学过程的自主性与参与性.探究式学习改变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况,教师更多的扮演指导者、协助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探究式学习中,由于教师引导、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讨论问题,使学生有机会发挥其创造潜能,有利于激发其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从课题的选择,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成果的整理、汇报等,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去做,这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3)学习成果的创新性与多样性.探究式学习为学生创造了充分发挥创造潜能的宽松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究和想象,由此产生的学习成果必然具有创新性和多样性.因为探究式学习的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探究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由于探究式学习必须密切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城市和乡村学校的探究课题以及探究的侧重点和组织方式必然有所不同,而多种多样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也必然产生多种多样的学习成果.

4)教学评价的多元性与发展性.探究式学习为学习创造了充分发挥创新潜能的宽松环境,这种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创造和想象,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求对探究式学习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性和发展性的.这主要指评价方式、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和发展性.在学习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鼓励学生主动、客观的评价自己,学会自评和他评.评价标准方面,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情况、进步程度和发展变化,以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很难对学生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定量评价,因而评价中不宜对学生进行分等、排队,需采取定性描述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中学生物探究教学理的实践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物实验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生物实验内容的“探究性学习”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课,是进行探究式学习的重要领地.在实验中引入探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掌握理论,还有利于加强科学观察、科学分析等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还能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围绕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这个指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归纳了三种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种是提供实验材料和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的出结论.例如,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有“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三个探究实验.三个实验其实是有内在的联系的,可以连在一起做,在做完种子萌发条件,可接着测发芽率和根的生长.教师将这三个实验布置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做实验,最终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上交.报告的版面自行设计,有创新点的加分,同时将合作过程中的想法、合作情况、与到的困难记录下来.有位学生人在实验报告中写到:“团结|”,实验使我们知道了如何去珍惜这份同学之间的感情.还有的学生用醋和肥皂水模拟酸碱环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而这是书本上没有提及的,是学生一种创新的表现,教师对此给予了大力的表扬.

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是得到全班同学统一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在实践中获得具体的经验体会,让学生懂得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这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

第二种是告之原理,提供研究方法和结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作出判断,并运用原理解释.例如,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时,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课前由实验教师将大小不一样的萝卜条分别浸渍在盛有清水和盐水的烧杯里,烧杯上标有甲和乙,上课后先讲述细胞吸税和失水的原理,再让学生观察并列举浸泡在两种溶液中的萝卜条的不同点,然后判断甲和乙烧杯内哪个装的是盐水,并回答“为什么”.这种方式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仔细观察.然后根据原理,推断出边软的萝卜条是浸在盐水中的,并根据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来解决.像“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这类实验都可以采取上述方式设计.


第三种是为开放的,学生实验可以不限于教材或实验手册中的内容,而是自己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收集证据,根据他们自己的实验提出科学的解释.例如,有几位学生想研究土培植物和水培植物有什么区别,在咨询了老师的意见后,便兴致勃勃的开展了“探究之旅”.从学习有关知识,到育苗、栽培的、管理,遇到挫折后总结经验教训再修正.在老师的帮助、鼓励下继续他们的研究,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思路,自主寻找方法,自主归纳结论.

实验型探究性学习,不光是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包括学会与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尊重和欣赏别人的劳动,培养工作的责任心和计划性.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光考虑强调实验成果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而忽视学生在达到这一成果过程中的科学体验和人格发展.

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希望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论证,甚至自己提出实验方案.值得强调的是:实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认真加以分析、讨论,写好实验过程报告.因为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认真塌实的实践态度、缜密的科学思维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