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学术文本的汉译

点赞:15563 浏览:696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研究以功能对等理论和文本功能分类理论为指导,以鲁宾(Joan Rubin)和汤普森(Irene Thompson)撰写的《HOW TO BE A MORE SUCCESUL LANGUAGE LEARNER》为分析材料,描述了五种广泛适用于二语习得学术文本的汉译技巧.

【关 键 词 】二语习得;学术文本;汉译技巧

文本(text)是指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或语句系统.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根据语言功能,将文本分为三种类型:表情型文本(expressive),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和感染型文本(vocative),并据此提出了语意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municative translation)两种主要的翻译方法.译者应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纽马克的文本范畴理论为我们看待翻译的标准问题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一、二语习得学术文本的特征及翻译策略

本研究主要以美国著名的二语习得专家鲁宾(Joan Rubin)和汤普森(Irene Thompson)博士撰写的《HOW TO BE A MORE SUCCESUL LANGUAGE LEARNER》一书为分析材料,旨在探索二语习得学术文本的特征及汉译策略.根据纽马克的文本功能分类理论,此书属于信息型文本,最好采用交际翻译方法来处理,即忠实于目标语和目标文本读者,源语服从目标语和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和晦涩难懂之处.一种类型的文本中可能兼有多种语言功能,考虑到二语习得学术文本的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汉译此类文本时,宜采用交际翻译为主、语意翻译为辅的策略,注重再现原文要旨,以译语接受者为中心,重视译文的社会影响和价值.译文可以对原文的某些部分做相应的增减或重组,用译语来传达原文所涵盖的全部信息.

二、二语习得学术文本的汉译技巧

英语属于形合(hypotaxis)语言,尤其书面语中经常会出现结构复杂、修饰成分众多的长难句;而汉语属于意合(parataxis)语言,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都主要以短句为主.奈达认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他提倡“用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使译文文本的读者基本上能以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的方式来理解和欣赏译文文本”.汉译二语习得学术文本时,需要综合利用好以下五种主要的技巧:

(一)词类转化

词类转化是经常用到的方法之一.介于学术文本中,陈述客观事实的名词使用活越,介词又具有特殊作用,以及汉语中的动词具有强势作用的特点,下文主要说明名词转化为动词和介词转化为动词的翻译技巧.

1. 名词转化为动词

英语中的名词数量远远超过其它词类,数量有限的动词根本无法完全满足交际需要,所以“名词转动词(noun-to-verb shift)是现代英语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现象,是英语结构词法中最活跃的方法之一.”而汉语中的动词具有强势作用.因此,如果原文侧重于动作意义,可以把原文中的名词转化为汉语的动词来翻译.

原文:They predict how fast and how well an individual can learn foreign languages under formal classroom conditions, when the emphasis is on grammatical accuracy and memorization.(p.5)

译文:正式的课堂往往强调准确和记忆,语言学能测试能预测学生学外语的时间和效果.

原文主要是在说测试语言学能的方法.此例中,原文中的名词“emphasis”在译文中是以动词的形式出现的.译文把“when”引导的从句的主语改成了正式的课堂,把“emphasis”转为动词翻译,巧妙地把看似冗长的主从句简洁明了的衔接起来了.

2. 介词转化为动词

英语介词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却很高.英语中几乎所有介词都可以在双语转化中获得汉语动词的含义.由于汉语动词的强势作用,为数不多的介词也大多是从动词“借”来的,严格说来,“现代中国语根本就没有真正地介词.因此,可以大刀阔斧地将英语介词译为汉语动词.

原文:At this level you will be able, without going into detail, to describe your job and anization you work for, 等. (p.17)

译文:当你处于这一水平时,如果不必很详细的话,你能够描述你的工作和工作单位,等

原文是一个简单句,带有两个状语成分,即“At this level”和“without going into detail”.译文将前者转化为时间状语从句,并把介词“at”转化为动词“处于”;将后者转化为条件状语从句.通过介词转化为动词,介词短语转化为状语从句来处理,译文的各意群间的衔接显得更加合理了.

(二)增词

为了使译文读者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原文信息,有时候可以采用增词法.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所阐述的“剩余信息理论”为增词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用增词法后,译文的词语量肯定会增加,增加的词语是剩余信息,但信息量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因此,采用增词法并没有违背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的原则.

原文:A certain percentage of people continue to learn more and more words and make gains in fluency, but continue to make grammar mistakes. We sometimes refer to this kind of language as “fossilized”.(p.23) 译文:有一部分人继续学习越来越多的词汇,并掌握流利的口语,但他们仍然会犯语法错误,我们有时称之为语言石化现象.

译文对“fossilized”进行了补充说明,让读者对语言石化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实际上,从词性上看,“fossilized”属于形容词,译文似乎是把形容词转化为名词来翻译,但仍然不难看出,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增词,还是很难把此处翻译通顺.


(三)巧用括号

当句子带上了大量的例子时,若直接按原文形式翻译的话,译文会显得比较松散、杂乱.不妨将例子置入括号,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原文:Finding course in the less monly taught languages, such as Russian Arabic, Chinese, and Japanese, may be more difficult than finding courses in the more monly taught languages, such as Spanish, French, and German.(p.27)

译文:与广泛教授的语言(如西班牙语、法语和德语)相比,想获得那些非广泛教授的语言(如俄语、阿拉伯语、汉语和日语)的课程,会比较困难.

译文把原文中嵌入的大量例子分别置入两个括号,使得译文的结构更加紧凑,层次感也变得陡然清晰起来.

(四)重组

当句子结构较为复杂、修饰成分偏多、两种语言的逻辑关系和思维顺序差异较大时,为了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叙事论理的习惯,在弄清原文的结构和含义的基础上,按照汉语的习惯重新组合译文.

原文:Persons who can accept an evasive answer such as “Well, I suppose you could say it that way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are more likely to he an open, flexible system for acmodating new information as their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increases.(p.7)

译文:“嗯等,我认为你只能在某些环境下那样说”,可能有人会这样告诉你.能够接受这种模棱两可回答的人,随着他们语言知识的增加,更加可能具有开放的、灵活的体系来吸纳新知识.

此例不仅采用了重组法,还使用了增词法.原文的引号中内容被提到了译文的最前面,并增加了原文中没有直接出现的“可能有人会这样告诉你”,最后,根据逻辑关系把原文的各意群的含义进行重组.通过这样的处理,译文的逻辑关系、语言风格都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特点了.由此可见,只要“译者真正理解了原文的意思,就能够得心应手地进行翻译.”

(五)借用目标语成语

成语通常是言简意赅,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时,出于各种原因,源语作者用了较为复杂的形式表达某一含义.如果译文不会引起文化冲突的话,可大量利用成语翻译.

原文:As a result, you may better understand how to enhance your leaning by emphasizing your strengths and minimizing the effects of your weaknesses.(p.3)

译文:这样的话,你可以更好的懂得通过扬长避短的方式来提高你的学习效率.

原文:Chances are that these conditions will not be repeated or can be oided the second time around.(p.8)

译文:(想要第二次外语学习获得成功),就不要重蹈覆辙,尽量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以上两例分别用“扬长避短”和“重蹈覆辙”对原句中较为冗长的表达进行翻译,不可不说是一种理想的处理方式,译文既简洁又达意.

二语习得学术文本的汉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言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结语

无论什么样的文本,都可能同时兼有多种语言功能,其中某一种功能起主要作用,译者需要根据不同文本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二语习得学术文本讨论的往往是比较抽象复杂的语言学习问题,翻译原作的目的是帮助译语读者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故弄玄虚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译文应当尽量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以减轻读者的理解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