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学科、专业与课程三大基本建设

点赞:21700 浏览:960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收稿日期:2006-07-11

基金项目:重庆工学院高教研究课题基金项目(2005038)

作者简介:曾英(1977-),女,四川简阳人,重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张微(1978-),女,重庆人,重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龙军峰(1979-),男,重庆人,重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

(重庆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 400050)

摘 要 :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是高校的三大基本建设,三大建设既存在区别,又相互联系.本文就重庆工学院的办学实际,试对学科、专业和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作一些探讨.

关 键 词 :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

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建设,这三大基本建设的水平、质量和状态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类型、层次和特色.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三者既存在联系,又相互区别,要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必须做到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建设为依托,课程建设为基础,将这三者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加强高校学科、专业与课程三大基本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专业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学科、专业与课程的内涵和相互关系

(一)学科、专业与课程的概念

学科(discipline):不同的地方对学科的解释和定义略有差异,但其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即都把学科看作是一种对知识的分类.

专业(Program或是Maior):学界对其专业的解释和定义也有不同的看法,但大体可以归纳为“专业就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学完所包含的全部课程,就可以形成一定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获得该专业的书.

课程(Curriculum):大多数地方都把课程看作是一门门具体的教学科目.

(二)学科、专业与课程的区别和联系

学科和专业是高等学校中涉及较多的两个概念,有时经常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其实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概念来看,如前文所述,学科是指对知识的分类,而专业则指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从结构上看,构成学科的元素是知识单元,而构成专业的元素则是课程;从形成过程来看,一个新学科的形成主要表现为学科知识体系的成熟与完善,而一个新专业的设置则主要取决于办学者对该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价值判断;从人才培养的功能来看,学科主要用于研究生以上的专门教育,而专业主要用于本科生以下的专门教育.但学科与专业又相互联系,专业是以学科为依托,以一门学科为基础可以设置若干个专业,这些专业因学科基础知识大体相同被称为“相关专业”;一个专业可能涉及不止一门而是多门学科,这些学科甚至可能属于不同的学科门类,因此这类专业往往被称为“跨学科专业”.

二、高校应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建设为依托,课程建设为基础

(一)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的内涵

学科、专业和课程是构成高等学校的三个基本要素,任何一所高等学校都必然包含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因而对这三个要素的建设就成了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建设.


对于一个高校而言,学科建设是集学术队伍、学科方向、科学研究、基础条件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建设.它主要涉及学位点设置、学科门类、学科结构与体系、交叉学科的形成等问题,其目的在于形成一些有影响的学科群或一流学科,以此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

专业建设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专业设置口径,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等.

课程建设就是指学校所开设科目的建设,包括课程的门数、类别、选科、选课、选修课、必修课、学分制等方面的具体工作.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地扩大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选课机会,与此同时也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打下基础.

(二)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的相互关系

清楚的界定了学科、课程与专业建设的内涵后,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比较明确了.学科建设是整个学校发挥其教学、科研、社会怎么写作职能的龙头部分,只有通过学科建设,才能增强学校的科研实力,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是,学科建设是宏观层面的东西,要想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必须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作为前提抓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是以专业为单位的,而专业是课程的组织形式,课程是构成专业的元素.专业的人才培养功能是通过课程实现的,课程要为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怎么写作,不同的课程只有组合成了社会需要的专业,才能体现其社会价值.所以课程建设要以专业建设为依托,课程建设又是专业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一项基本建设.因此,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简言之,高校的发展必须作到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建设为依托,课程建设为基础.

三、关于重庆工学院三大基本建设问题的探讨

(一)我校在三大建设种取得的成绩及其原因

重庆工学院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教学型大学,建校历史较短,基础办学条件较差.但我校一直注重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在九五至十五期间,我校在办学规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8年在本科大学合格评估中获得优秀;2005年在全国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3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在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核中,我校有2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权,使我校在2007年可以招收硕士生的硕士点总数达到了16个.

几年来,我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分重点,有规划进行,主要按市级重点学科、校级品牌学科、校级重点学科进行分层次建设,目前我校有重庆市重点学科5个,校级品牌学科2个,重点学科8个.

在专业建设方面,主要分为校级品牌专业、重点专业进行建设,且每年积极组织新专业的申报,不断扩大专业数量.目前学校设有本科专业32个,涉及工、经、管、理、文、法等6大学科门类、15个学科二级类.校级品牌专业3个.年招收本科生数量已达到5000人左右.

在课程建设方面,主要分为市、校级精品课程,市、校级重点建设课程进行建设,目前我校有重庆市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14门,重庆市重点建设课程12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24门.

我校在三大基本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把学科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建设的总体规划,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在整个学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我校具备了良好的学科建设环境和氛围.

2、这三大建设都涉及到人才队伍及基本硬件设施的建设.近几年我校通过各种渠道大量引进了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使我院各学科队伍不论从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还是学缘结构和学历结构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并逐步趋于合理.通过多方面筹集经费加快实验室设备、多媒体教室等基本教学设施的建设,使三大建设中所需的硬件设施基本得到了保障.

3、将三大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分层次建设.学科建设以重点学科,专业建设以品牌专业,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为领头羊,从而带动其他学科、专业及课程发展.此外,针对各种经费投入的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制定了严格的评估管理办法和审查考核制度.

4.准硕士点的严格规范建设为我校硕士点发展规模的迅速扩大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我校在三大基本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我校三大基本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和我国其他高校特别是一流大学相比,我校还有相当差距,如整体办学水平和实力不足,学科、专业建设尚不平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待改进提高,缺少大师级人才,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还应全面提高等.具体表现在:

1)在学科建设方面

①学科建设管理机制不尽合理,缺乏专职管理机构.我校将学科建设挂靠在研究生处,而研究生处的主要职能是实施研究生教育管理,随着我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处的工作也将相应增多,事务更加烦琐,这样学科建设的长远发展得不到有力保障.

②经费短缺.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如果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学科建设的项目将无法实施.长期以来,国家乃至地方教育主管单位的投资倾向于对重点大学的建设和扶持,对于地方普通高校而言,建设经费得往往不到保障,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科建设的发展.

③有限的经费在使用上不够优化.学科建设经费主要被用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及人才引进方面的投入.在硬件方面,有些仪器的使用率相当低,且使用成本又很高,某些学科为了自身的发展,忽视了和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因此没有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④现有的学科评估规则不能很好的反映大学的学科建设情况.学科评估体系大多仅限于论文和获奖的多少及研究生培养了多少,很少注重论文的质量及研究成果如何转化成生产力,在研究生的培养上只重在招生数量上做文章,而在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及学生的整体素质上似乎考虑不够.

⑤人才的个人能力和素质还未充分发挥.近几年,我们更多强调人才的引进,而忽略了人才引进后如何调动其积极性,使其最大限度地施展个人能力,如何凝聚其力量,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特别是如何发挥学术带头人的整合作用和带头作用,如何建立并完善学科带头人的考核机制及岗位竞争机制.

2)在专业建设方面

①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欠缺协调发展.我校的专业建设是由教务处负责,和学科建设分处两个不同的部门,两个部门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规划制定、落实执行、评估检查等方面互不联系,各自独立运行,因此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欠缺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②专业设置受到一定的局限.专业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某些目录外的专业,尽管适应社会的需求,却因申报工作的烦琐而放弃,只好将其挂靠在某一相关专业下设置成专业方向进行建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专业的发展.

③人才培养计划不够优化.为了学分制的需要,我校从2003级起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了改革,按照在一个专业下设置多个专业方向这种模式制定的.不同专业方向的基础平台是一致的,也就是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所学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是相同的,专业方向课组课程不同,学生一般在三年级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一旦专业方向选定,他所学的专业方向课组课程就选定,除此之外,学生都还要选够一定学分的专业任选课和人文素质选修课.这种人才模式加强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也给学生的就业带来一定的好处,学生在选专业方向前,办学者可以根据相关调查对毕业后就业情况形势的做出预测,然后通过导师引导学生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对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增加学生选择人数,相反则减少,这样办学者也能对专业方向能做及时调整,可以节约办学成本.

但目前看来,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上述第二点中所讲的,对于专业目录外的专业,由于申报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把它设在一个专业下作为一个专业方向进行人才培养,因此基础平台的搭设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其次,人才培养计划中,专业基础课程基础性不强,专业课组课程不够精简,专业任意选修课的设置华而不实,有些课程内容大同小异,但名称却不同.

3)在课程建设方面

①课程建设持久性不强.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一项基础建设,应该把每一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对照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有关课程建设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主讲教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讲稿、集体备课制度、试讲及听课制度、基础课程考核与试卷分析、教学改革计划与方案、教学研究及成果、教研室教学(工作)计划与总结、试卷及答题卡的保存、教材的编写与选用、配套参考书、实验(实习)指导、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的调整与充实、双语教学、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毕业论文、教学检查与督导、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等.由此看来,课程建设是一项具体而艰苦的工作.通过2005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我们清楚认识到我校在教材建设的编写和选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使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环节、双语课程建设、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的工作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而且这些工作是否能够持久性建设发展,将直接影响课程建设的成效.

②精品课程数量太少,课程建设力度投入精力不够.目前我校仅有3门重庆市精品课程,12门重点建设课程,和专业及学科建设相比,在课程建设上投入的精力和财力明显偏少.很多二级学院没有对课程建设作整体规划,也没有针对某一门课程成立相应合理、稳定的教学梯队和教学辅导队伍.

2.加强三大基本建设的对策

1)对三大基本建设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作指导,按照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同时,又要充分考虑三者的区别和特点,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投入分散、建设重复,才能使有限的办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三大建设都涉及到队伍建设、基地建设、条件建设,统筹建设,资源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

2)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层次建设的工作思想

严格按照“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强优扶新,分层次建设”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重点学科、品牌专业、精品课程领头羊的作用,然后辐射到学校其他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从而带动学校整体发展.

3)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保障三大建设顺利进行

学校建设的管理机制合理与否,对提高学校的水平和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理顺三大建设之间的建设领导机构和专职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作到统一部署,相互联系.同时各二级学院也应成立相应的建设领导机构和专职管理机构,实行学校、二级学院两级负责制.

此外,针对高校三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立项、评审、签定建设任务书、中期检查、验收评估等系列内容,应制定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

4)形成特色,打造品牌效应

应加强学校内部体制和三大建设的步伐,适应理工并举、文理交叉,体现多学科的优势,融合形成多学科协同作战的体制.要办出自己的特色,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自己的优势做大,做强.根据现有的基础和条件,突出重点、扬长避短,力争在各自的特色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重庆市,再到全国,能打造出品牌效应.

,2005,(1).

[6]丁之德.“十五”期间“211工程”学科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与策略[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