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特点

点赞:10710 浏览:4516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现代竞技体育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在百年奥运会史上,德国作为经济强国并未投入巨资去发展竞技体育.政府也不管理体育,竞技体育在社会环境中自生自长.从参加第一届奥运会起到现在,德国竞技体育走过一百多年历史,且能保持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持久不衰,他们发展的经验对中国建设体育强国有着值得借鉴的价值.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德国历史的发展过程,揭示德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内在文化基础及其在发展中遇到的困惑和转变,充分认识德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建筑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上的特点.启迪中国竞技体育的改革.

关 键 词:德国竞技体育;全民性;文化背景;中国竞技体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10)06-0068-03

德国不仅是近代体操的发源地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14个参赛国之一,它还是唯一囊括世界上最重要三大赛事――冬、夏季奥运会和冠军的国家.在现代奥运会的历史上,除了1924年和1948年两次被禁赛以外,德国参加了所有的奥运会.总共获得了1589枚奖牌,包括519枚金牌、529枚银牌和541枚铜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德国奥运健儿共获得41枚奖牌.

德国竞技体育发展以推动社会发展为目的,在东西德统一后的30年里,德国没有刻意追求竞技体育的成绩,但仍然在独立于政治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着综合实力的持久不衰,并依赖强大的教育、科研,又以学校、大众和竞技体育为支柱齐头并进,将体育推向了科学化的道路,成为了全民体育大国.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德国竞技体育发展历程,揭示其内在特点.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提供借鉴.

1.全民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

德国既是世界竞技体育强国,又是全民参与体育的大国.德国有8206万人口,近50%民众参加体育运动,有i分之一的德国人是体育俱乐部成员.德国现有91000个体育俱乐部,最大的俱乐部是拜仁慕尼黑,拥有151227名成员.德国最大的体育单项协会是足球,到2010年4月为止,共有6756562名足球会员,其中女性会员有1050301名,老年会员3748572名.反映出德国足球强大的根源在于全民对于运动的热情.

德国的竞技体育发展是建筑在全民体育的基础上.而体育的全民性是德国教育普及的结果.历史证明,普及教育是德国救亡图存、实现统一和强大的基础.

教育的重要地位伴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被逐渐确立,1717年,普鲁士规定所有未成年人,不分男女和贵贱,都必须接受教育,开创了义务教育的先河;1763年,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腓特烈二世统治普鲁士,他奉行人人平等的原则,亲自签署了《普通义务教育法》法律,这使德国日后成为了世界上最早提出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1825年,普鲁士开始实行强迫性教育制度,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义务;1850年,普鲁士颁布《学校法草案》,将这一制度以法律的形式予以保障;1870年,普法战争后.普鲁士打败法国,不仅完成了统一大业,成立“德意志帝国”,并就此一跃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强国.普法战争的主要功臣之一毛奇把胜利归为普及教育的结果,他说“普鲁士的胜局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的.

因此,德国全民体育的基础是完善教育体系的建立.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打破了封建等级观念,在普遍公共精神的影响下,教育目的转变成为每个人、无论其出身、地位、宗群和信仰如何都要提供适合其个人兴趣和能力的最好教育培训机会.而德国体育的任务正是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兴趣的民众提供参与体育的机会.在德国人看来,只有大众身心健康才能铸造一个健康的民族和健康的国家.

在管理体制上,德国体育采取自治的模式.德国政府虽然不干涉体育的内部事务,但以每个公民都获得运动的机会为前提,向体育协会提供财政上的支持,鼓励民众参与体育,始终把体育当作公益事业来资助.1960年德国开始实施以兴建大量体育场馆为主要任务的黄金计划,在十五年间,共投资180亿马克.通过兴建体育场馆,为大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创造了条件.1972年德国举办了第二十届奥运会,和地方政府投资6亿多美元,兴建了一个体育建筑群奥林匹克公园.2006年的,德国投入70亿欧元,其中用于体育场扩建和交通设施改造的投入达40亿欧元.根据德国2002年对全德体育场馆的统计,德国在2002年拥有126962个体育场、馆等,其中47.4%是室外场地,27.9%是室内的,其余是专项性质的场地.

除此之外,德国有占全国面积60%左右的自然保护区、公园、森林都是人们从事运动的天然场所.广袤而丰富的运动场所,为健身的大众化、社会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德国最大的公园之一慕尼黑英国公园,每天有许多普通人在那里跑步、打球,路过那里的人或多或少会受到感染,而情不自禁的去加入运动的行列,这显然比竞技场更能吸引普通人去运动.


在德国,非商业化的体育场馆是属于国家的,只有俱乐部成员和非营利性的俱乐部才可以免费使用场地,虽然德国竞技体育的基础是俱乐部,优秀运动员也是通过俱乐部来培养的.但德国的运动场所是为所有人开放的,即使是世界冠军,他的日常训练也必须和所有体育协会包括老年体育协会一样排队等训练场地.所以德国竞技体育没有很多“特权”,俱乐部的模式体现了德国社会文化的一种公共精神,其目的是调动大众的参与热情,提高公民对社会公共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从历史来看,德国人虽有尚武的传统,但德国政府审时度势为大众提供基本的设施,使德国成为全民体育大国.德国重视大众体育是建立在人人平等、普及教育的基础上,民众对体育的热情参与是教育文化的熏陶.

2.整体合力铸造竞技体育的持续性

德国是世界体育强国,在两个德国统一前,东、西德的夏季奥运会金牌榜直逼美、苏两大国.人们曾期待两德统一后会成为世界新霸主,但事实上两德统一后,德国在夏季奥运会成绩却出乎意外.这除了两德统一后,德国参赛席位减少一半、德国奥委会对原东德兴奋剂问题的零容忍、以及因改造东德原有体制拖累外,还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竞技体育快速进步的因素.这都影响了德国竞技体育的排名.

其实就整体实力来看,德国仍是世界体育强国.它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冬、夏季奥运会和冠军的国家,这是美国和俄罗斯都望尘莫及.在参加22次夏季奥运会中,除一次以外全部进入金牌榜前八名.从1990年到2010年六届冬奥会中,德国金牌榜4次第一,1次第二,1次第三.中国、澳大利亚、法国、英国、日本至今都不能与之相比.

德国竞技体育一直是社会发展的自然产物.从竞技体育体制来看,它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与国家的政治制度一脉相承.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制决定了德国社会的多元化和分散性.因而德国社会存在的广泛、众多、自发形成的民间组织,是连接松散政体和民众的纽带.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是德国最大的民间组织,它是由16个州的体育联合会、34个奥运项目、27个非奥运项目的单项协会、20个特殊的体育协会组成,这些协会都是独立自治的组织,有权决定自己事务,这使得竞技体育在国家层面上缺乏任务的灌输和分配.因此,德国各单项协会在发展组织成员时更注重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

其次,德国基本法规定:每个人都有自由发展、自由选择学校、自由选择职业培训、自由择业和就业的权利.学校、俱乐部能培养人们的体育兴趣,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但无权决定运动员的未来.德国优秀运动员不仅拥有对自己未来自主选择权,他们的成长还服从于德国社会价值观――承担社会责任.所以,优秀运动员除早期和普通人一起使用运动场地外,他们也要和普通人一样完成兵役和学业,这就造成优秀运动员在社会大熔炉筛选后,流失的数量比较多,能进入竞技系统的人比较少.

此外,由于组织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德国这个拥有世界一流科研的国家,它的科研成果却很少针对运动员潜能的开发,相反更多的是保护运动员的肌体健康成长.德国学校和俱乐部都禁止对少年运动员实施拉韧带训练,这对一些在较小年龄出成绩的项目在世界上获得好成绩是有影响的.在竞技体育方面德国研发的更多是器械,因此,德国在冬奥会和带有器械的项目如划船、赛艇和自行车等成绩比较好.另外,德国的反兴奋剂研究也走在世界前列,德国国家反兴奋剂机构按照“宣传、预防、智能和高效检查”的原则来加强反兴奋剂,并以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制约运动员――谁使用兴奋剂,谁将在家庭、朋友、社会中丧失了自己的诚信.德国奥运会中长跑冠军鲍曼曾是一个很有威望的运动员,在兴奋剂事件后他失去很多朋友和热爱他的“粉丝”.尽管事实上他的兴奋剂事件有“错检测冤案”的成份,并且在禁赛后的复出中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但却永远失去了大多数德国人的信任.

由此可见,德国人严谨、认真、恪守理性、强调生命意志的文化性格,使德国竞技体育明显少了商业化的功利性意味.就个体而言德国竞技体育发展受到众多制约,但从整体和长久来看,德国竞技体育在百年发展中依然保持强盛的实力.竞技体育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德国竞技体育的持续成就来自于团队的整体性.足球是德国文化的最好体现,它虽没有世界众多的耀眼球星,却有令人羡慕的辉煌战绩.德国的足球12次打进的四强,3次夺得冠军、4次亚军、4次季军,并从1954到2010年德国足球全部进入的前八名.德国球员就像“德国制造”的机器零件那样,尽管不耀眼,但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各尽其职地组成富有生命力和整体纪律性的“德国战车”,其威力永远都超出足球技战术所能涵盖的范畴,体现了一种整体的团队精神――不追求单一的完美,却以整体的力量铸造长久持续的效率,诠释了顽强的意志,个体服从大局,崇尚团队作战的理念.

3.竞技体育以促进社会发展为前提

体育不是一种孤独的现象,它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1912年德国社会学家海因茨里塞(HeinzRisse)第一次定义体育的范围、并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现象,由此出版世界第一本《体育社会学》(SoziologiedesSports).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社会性不仅反映了现代体育的人文精神,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竞技体育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的社会价值在于培养体魄强健、道德完善、精神健全的合格人才,以模范的榜样作用去带动全社会体育的发展.

作为近代体育的发源地,日耳曼民族强身健体的意识来源于生存环境的考验.早期日耳曼民族主要居住在于旱、寒冷的北部,生活非常粗简,与野兽和环境的搏斗,塑造了他们凶狠和强悍的特性,为了生存他们迁移、扩张、掠夺,终于在公元962年建立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并称霸了8个半世纪之久.德国人强悍的传统决定了好战的天性,普鲁士的三次王朝战争、普法战争和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又进一步激发了这个尚武民族对于强壮体魄的追求.

但幸运的是,德国体育发展一直由教育家们诠释体育的真正价值而不断地完善.1774年,德国博爱教育家巴塞多(JO-hannBemhardBasedow)以卢梭的教育思想为原则,创办了一所博爱学校,并将体育列为学校的正式课程.1793年,德国“近代体育之父”古兹姆茨(JohannChristophFriedrichGutsMuths)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体育的教育功能――体育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精神健全人的重要手段,他用毕生的精力完善体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而德国学校体操之父阿道夫施皮斯(AdolfSpiess)不仅把体操正式列入学校课程,并且整理和归纳了体操项目,使体操标准化,由此继承和规范了德国文化中的秩序和制度.与视体操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运动的一部分,并为器械体操作出重要贡献的政治体操创始人弗里德里希.杨(FriedrichLudwigJahn)相比,施皮斯不仅将体操作为提高日耳曼民族身体健康的手段,而且将其作为遵纪守法的一种国民教育的方法.体操标准化使德国体操迅速发展,它对欧洲近代体操的形成和为世界体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81年国际第一个体育组织体操联合会成立,同样德国在1871年成立德意志帝国,完成统一大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彻底战败,二战死亡人数约800万人,即使这样德国人对体育的热爱也没有改变,体育是这个民族最好的疏通管道和尚武的替代品.1945年7月8日在美国占领区的法兰克福被准许足球比赛,这个有一半以上人口死于战争的城市,仍有4000名观众观看战后的第一场比赛.1947年还在盟军占领期间,联邦德国组建了科隆体育学院,1950年联邦德国体育联合会成立,当时有3.2万多体育会员,占人口的百分之6.7.

1954年联邦德国足球获得冠军.这个冠军也预示着德国在浴火中重生.在这届中德国队在预赛中曾以大比分输给匈牙利,而且决赛中匈牙利曾2比0领先,匈牙利驻瑞士大使馆已向各国驻瑞士使馆发出庆祝胜利的邀请,最终德国队奇迹般的追成2:2,在终场前5分钟反败为胜,以3:2战胜了匈牙利夺得第一个的冠军.70年代德国的经济也出现了奇迹,联邦德国在短短的几年中迅速成为世界经济第四大国.

德国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特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竞技体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德国是个爱思考的民族,因此这个国家孕育许多思想家、哲学家,德国人对体育的解释也有独道之处,他们认为体育除强身健体外还教会人们生存,教会人们应对人生的挑战;体育对于年轻一代,是要培养一种生存的能力以及相互协作、相互依靠的社会责任观念.

把体育与教育融为一体,是古希腊文明的重要支柱,也是德国的社会价值取向.培养年轻一代承担社会责任是德国体育的重要任务,体育是以积极的方式完善人体个性、体现人的价值的基本途径.因而体育在德国不是时尚,而是一种渗入社会和深入家庭的生活方式.

4.结 论

竞技体育是一个国家社会、文化、价值观的综合体现.现代德国俨然是一个典型的西方国家,作为欧洲一个有相当长专制统治历史的国家,其文化倾向于保守主义与历史继承性.与西方列强相比,德国没有英国典范.不及法国别致,不如美国强势,但确实是最讲原则的民族.德国人既不贪婪,也不寄望于不劳而获,乐于因自己忠于真理、诚实可信而为人尊重.德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一直在各种困惑中以自由和重视教育作为其文化和价值观的核心,并以清醒理智的态度展现给世界一个健康的体育大国形象.

以奥林匹克为代表的竞技体育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对个体和社会的积极推动作用.莱辛说过:“人的价值不在于占有或者自以为占有真理,而在于他为探索真理所作的真诚努力.”这是西方理性思想光辉在德国人身上的写照.西方人在进取的过程中不会担心结果会如何,只怕会缺失了那份超越自我的.而竞技体育最早通过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呈现给世人并不断被称道的正是体现了西方文化中倡导、自南、进取以及尊重个体和科学的理性精神.

体育精神就是人生的精神,是人类普遍的价值风向标.以奥林匹克为代表的竞技体育倡导生命化的教育来延续人类的历史.因此,关注中国体育事业的平衡发展,必须以教育改革为先行,事实也告诉世人,在改革的浪潮中,若没有教育的改革,任何改革都是不彻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