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与

点赞:9005 浏览:339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体育改革的核心,根据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结合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及当代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问题,对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评价体系等诸方面进行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建立较为完整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引导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实现终生体育的目的.

关 键 词: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4-0545-02

ResearchandExplorationonSportsandHealthCourseReforminHigherVocationalSchools

WUHongyin

(HuzhouVocationalandTechnologyCollege,Huzhou313000,Zhejiang,China)

Abstract:Bysumminguptheexperienceofcourseconstructionandthe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intheteachingreform,biningwiththedevelopingdirectionofP.E.cultureandthetendencyofsportsandhealthcourse,weshouldexaminetheteachingobjectivesofsportsandhealthcourseinhighervocationalschoolscloselyandestablishmodernandintegratedteachingmethods.Physicalandmentalhealthshouldberegardedasthefinalpurpose.Weshouldfullyarouseinitiativeandenthusiaofstudentstoparticipateinexercisesandactivities,andlaythefoundationforstudents'lifetimesports.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schools,sportsandhealth,coursereform

体育课程建设是培养未来全面人才的基础工程,体育课程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未来人才的身心素质,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在整个学校体育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体育教育界人士对体育教学模式、内容等研究如火如荼,硕果累累,不尽极大地活跃了学校体育的学术思想,而且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创意体育”等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从2003年开始,我们在本校三个分院近2834名在校高职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获得途径(表1).在此基础上,我们采取了文献查询,走访省、市体育局和省教育厅,向数十位体育专家、教育专家、教授进行咨询求教和访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问题开展了深入的调研,并着手进行了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育教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高等职业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践的思路与途径

1.1以“健康第一”为导向,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更新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设置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兴趣、情感、爱好和才能,突破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普修课形式,吸收和引进有健身、康复、娱乐、休闲等功能的体育项目和选修课形式.我们采取打破固定的班级建制,在一、二年级开设基础课和选项课,三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同时为伤、病、残、弱学生开设保健体育课,为有运动特长的学生开设竞技体育课,以点带面,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兴趣、不同层次、不同性别学生的需要.

表1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途径问卷调查统计

应用校园网络,开设体育理论讲座,体育技术点评,体育锻炼咨询,运动处方制订等窗口;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体育教学情景,模拟技术动作再现,分析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开辟校外体育资源,走出校门与社会体育接轨,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创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吉尼斯技能擂台赛,引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各项活动活动,让学生充分掌握锻炼的方法和运动的技能.作为体育课的补充和延伸,将娱乐体育、保健体育、休闲体育等纳入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体系之中,构成了课内外一体化体育锻炼平台,帮助学生将所掌握的体育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

1.2以课程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为原则,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提高体育运动技能水平,掌握一种既定的炼身常规,而是通过学习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学会调控情绪,体验进步或成功、退步或失败时的心情,学会应用已有体育知识度过闲暇时光,学会在脑力疲劳时应用已有知识平衡自身,学会在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下调节身心,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通过体育活动的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根据体育课程目标的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以健身性、技能性、实用性项目为主.我们保留了篮球、排球等传统项目,增加瑜伽、跆拳道、定向运动等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被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达到较高的身、心、群的适应能力.

1.3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改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根据学生从事锻炼的心理需求,解决部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的问题,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施分级教学的管理模式,将所有的开设课程均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供学生选择.

同时,在同级教学中再实行分层次上课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把学生分为专项技术水平相对较好、一般和较差三个层次.依据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课内教学计划,教学时,先分层次授课,以练习各层次的基本技术为主,然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互练习,发挥学生相互之间“传、帮、带”的作用,不同层次之间可随时进行弹性调整,进步较快者可进入高一层次,停滞不前者降一层次,鼓励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学最多的知识与技能,尽早掌握较高水平的体育知识技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1.4充分发挥体育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功能,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评价体系

高职学院体育教育应坚持“全面育人”的现代体育观,将育体与育心有机结合起来,即把培养学生健康体质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结合,融为一体,使育心真正渗透到育体之中,注重体育的行为规范的培养和科学炼身态度的养成,是目前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体系所追求的效应.我们对评价体系作了修正(图1),将其作为手段合理地运用于教学中而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并有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实现,必须改变目前评价体系只注重成绩的表象特征,因为它排斥了个体的先天差异性和后天环境造成的差异性.评价体系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原则,兼顾“显性指标”(高度、远度、时间)和“隐性指标”(意识、兴趣、态度)两个方面,把学生进步的幅度纳入评价内容之中;兼顾个体的差异性,突出教育主体的人格特征,把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评价学生,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的态度和自我努力的程度,充分体现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精神.


图1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内容1.5

2006年我们对本校高职学生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对学生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影响度进行了调查(表2),与此同时又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了测试(表3).数据显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有明显好转,合格率100%,名列浙江省高职院校的前例,我们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的探索和研究也吸引了同行的目光,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实践已面向全校乃至省内同类院校中展开,改革和实践取得相应的成果,得到同行和社会的认可.

表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对学生

表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评价情况(N等于5871)

3结论与建议

21世纪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必须主动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课程改革的目标体系应注重体育与健康的机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体育健身项目,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形成决策层、管理层、执行者、参与者多层面的互动良性循环,在无内外压力制约下的真诚敞开,交互共生.

科学合理的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需要将体育文化、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纳入到现代高职体育教学之中,最大限度满足个体与群体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上应确立多层次、多维度、多类型的体育教学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健身的技能与能力,形成一个融课程教学、校园文化、终身体育为一体的教育新模式,让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与社会体育接轨,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帮助学生能顺利完成“自然人――健康人――社会人”的角色转换.

季浏,KirKby(澳),等.身体锻炼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3).

[4]盖文亮.建立我国高校综合性体育俱乐部体制的若干构想[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

[5]白莉,寿文华,白丹,等编著.体育健康实践与探索[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4.第30卷第4期

投稿日期:2005-11-28

作者简介:吴红胤(1964-),女,浙江湖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文中图表请参阅PDF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