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区域历史地理

点赞:7174 浏览:300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这本书是鲁西奇先生参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历史时期汉江流域的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的学术专著成果.此书以汉水流域作为考察对象,针对不同时期的汉水流域的不同角度做了深入分析.这项成果不仅对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思路、方法和若干理论问题做了有意义的探讨,而且对区域历史地理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关 键 词:鲁西奇;区域历史地理

《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是我接触的第一本区域历史地理的著作,虽是第一次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但这本书并不难读,除自己兴趣使然外,鲁西奇先生在写此书时并没有使用太多的专业词汇,平实的语言顿时减轻了不少压力.

一、作者其人

鲁西奇先生(1965年生,江苏东海人)现任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目前正在从事长江中游地区民间文献特别是民间碑刻与古代冥契的收集和整理、汉水流域古代城市之形态与空间结构的考察、汉水流域城乡社会的变迁及其区域差异的研究①.鲁西奇先生1989年师从石泉先生学习历史地理.他的博士论文《汉魏六朝时期长江中游地区地名移位之探究》的核心就在汉水中下游特别是中游地区.博士毕业后,他将研究流域逐步扩大到整个汉水流域.经过一系列的实地考察和研究,终于写成《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一书.

二、书籍内容简介

《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一书主要分六个章节介绍了汉水流域在整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在绪论中,作者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历史学的地理基础与人地关系学说;2、历史地理学中的“区域”;3、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方法与切入点.他所提到的切入点也有三个方面:建立连续的地理剖面,连续居住、人口变动和土地利用以及方言、习俗和居住方式.在接下来的五章内容中作者很好的诠释了这三个方面.

首先,作者依据汉水流域整体地理景观的变化建立了五个历史时段的地理剖面,即1、新石器时代;2、青铜器时代;3、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6世纪,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4、7―13世纪,即隋唐宋元时期;5、14―19世纪,即明清时期.其次,作者在随后的五章中,分别从地理气候、人口、经济、居住方式、文化方言、城市聚落、交通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在第六章中,作者通过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内部的空间结构与差异及人地关系的多样性等三个方面问题的讨论对全书作了总结.整本书结构严谨,内容充实,不仅纵观了整个历史时期的汉水流域,而且从横向对汉水流域内部的情况作了具体的阐述,此外书中还配有许多图表,供我们参考与比较.读完此书,使我对区域历史地理的兴趣大增.


三、浅评

(一)结构

文章的结构是我比较赞同使用的结构,就整体而言,绪论引出研究区域历史地理的方法和切入点,并将汉水流域的整个历史时期作了地理剖面,接下来的五章分别作了详细介绍,并在每一章节的结尾处对全章内容作了小结.之后在第六章中,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讨论,使得整本书的内容得到升华.从文章的整体结构中就可以看出整本书内容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对于我而言,这样严谨的结构是非常有必要学习的.

(二)内容

1、首先确立了区域历史地理中的“区域”问题.在我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界划分区域的方法或者标准有四种:(1)先秦时期(主要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的疆域;(2)行政区,这里的行政区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历史政区,二是现行行政区;(3)民族聚居区:(4)某种特殊的地理景观特征,例如黄土地貌.但这四种方法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和不妥之处,因此作者根据设定区域的三大原则,即自然性、完整性和历史性,提出流域是历史地理研究较好的对象区.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流域作为特殊的自然地理区域,具有封闭性,在其内部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河流体系;第二,流域内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人类的各种活动,使得在一定时期内的人类活动具有一致性和独立性的特点.因此选择流域能更好的了解一定区域内的人类活动及人地关系.

2、确定了“建立连续的地理剖面”的研究思路.作者把整个历史时期的汉水流域建立了五个连续的地理剖面,并且根据不同时期,选取了最具实际意义的地理要素和人文要素进行研究:(1)新石器时代,在这个时期人类的活动受自然地理的影响最大.在这一时期,作者根据考古研究的成果,通过分析当时的气候和地貌,主要分析了当时在汉水流域出现的一些早期文化遗址.(2)青铜器时代,这个时期的人类已经具备了抵御自然灾害的基本能力,因此这一部分作者主要强调了在青铜器时代人类文化的演进以及城市、住宅的形式与分布.(3)在其余几个时期,人类不仅仅能够抵御自然,更加能够改造自然.于是作者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了这四个方面:一是人口分布与迁移;二是农耕经济区的发展;三是城镇、集市和村落的发展;四是自然环境的变化.在本书的主体部分,我们不仅看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逐步征服,也看到人地矛盾的加剧与自然环境的恶化.

3、作者在最后一章的讨论中使得其个案的理念与规律得到升华.第六章从论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入手,由于人口密度、城镇密度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区发达程度的高低;二是地区开发的早晚;三是地区发展速度的差异.而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有土地资源、人口资源、政治因素、区位交通条件、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因素.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直接导致了人地关系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主要表现在:(1)人地关系的时间差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地关系具有不同的内涵,表现形式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2)人地关系的空间(这里所说的空间有三种形式:核心区与边缘区,山地、丘陵与平原,城市、集镇和乡村)差异,它们之间的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地关系的内涵与特征会有很大的不同,二是不同地区人地关系的演化过程与方向不尽相同;(3)人地关系的种群与文化差异,由于人群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方式和改造手段的不同,因而所产生的地理环境对人群活动的反馈方式也不同.

初遇区域历史地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历史地理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资料

1、田野调查.作者在写此书时不仅对原始资料和既有成果进行了收集、整理与研究,而且进行了必要的实地考察.田野调查一词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在本科期间就数次听老师教诲,甚至老师曾亲自带领我们去作田野调查.虽然深知其重要性,但却很少亲身实践.此次阅读此书,顿感作者的艰辛与不易,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又萦绕于耳,这像是一种催促我们前进的号角.

2、考古资料的大量运用.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考古资料来辅助其研究,考古资料的作用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在非信史的时代,考古发掘的资料便成为我们认识当时社会的唯一途径.

综上所述,鲁西奇先生的《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一书,对于我而言,是一本区域历史地理的启蒙书,书中所运用的理论与方法虽也有很多陌生之处,但总体而言使我对区域历史地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作者单位: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