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药现代化的中药产业知识结构构建

点赞:5005 浏览:1368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是新时期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中医药高等教育在中药产业发展过程中居于重要位置,影响着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我国古代和近代教育的知识结构体系以怎么写作中医临床为主,这种教育模式不适合中药产业的发展.现代中医药教育设置了中医、中药和针灸专业,但仍没有提出适合中药产业发展的知识体系结构.因而,本文提出了构建中药产业知识体系结构,尤其是中药产业技术科学的构建问题.

【关 键 词 】 中药产业;高等教育;技术科学;知识体系结构

中药产业作为中国医药卫生保健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展传统中医药一贯是中国政府的重大国策.十七大报告和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积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中药现代化”的技术创新到中药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药产业现代化在提高产品质量和规模化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但对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推动的效果并不明显,表现为在出口贸易过程中过多依赖初级产品,以耗竭中药自然资源为代价.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是一个双向接轨的问题,探索中医药知识体系结构和中药产业技术科学构建问题意义深远.


1.古代和近现代中医药教育的发展状况

中医药教育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和《神农本草经》到战争之后的西学东渐,中医药教育的知识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1 我国传统中医药学教育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障,中医药教育被我国历代中医药教育家所重视,并提出适合当时中医药教育的发展思想.从封建社会早期中医学校教育兴起时始,历时两干余年兴衰起落,学校教育和师承授受教育的两种中医药教育形式为继承发扬中医学术起到了巨大作用.

《》认为医学“至道在微,变化无穷”,要求学医者“去故就新,乃得真人”,非常重视医学人才对医疗技术的掌握.《灵枢•,病传》谈到“诸方者,不可能尽行诸术,非一人之所尽行也”,是最早的医药学专科人才的培养思想.孙思邈认为完备的知识结构使学医者具有广博的知识,将有利于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即所谓“医者意也”.金元医学家朱丹溪和罗知悌十分注重对古典医籍基础理论的学习,告诫“学医之要,必本于素问和难经”.明末清初医学家徐大椿指出,医学知识包括医术和医道两部分,医术是实用技术,医道是基础知识.自战争后的西学东渐以来,西方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向中国迅速传播并影响着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兴起,新技术的应用,对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影响,因而要求中医药人才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科技知识和技能结构.

1.2 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沿革

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职业化层次的需要决定的,这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的培养,可分为中医药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三类.中医药本科教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创立时期、文化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

1956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中医学院的建立,标志着从依靠师徒传授的中医药教育正式纳入了国家正规高等教育的轨道.1959年,国家卫生部制定了中医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思想觉悟的、系统掌握中医学理论和具有现代医学基础知识的高级中医师.到1966年,全国共建立了21所中医学院.文化革命时期,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一度停止了教学,直至1972年才重新恢复招生.1977年以来,中医药教育恢复了招生考试.据《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显示:到2008年初我国已经建立47所独立的高等医药,72所中等中医药学校,形成了以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以及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中医药教育体系,中医药人才应当具有坚实而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2.我国中医药教育的知识结构分析

我国中医药教育直接影响着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古代中医药没有出现明显的医药分业,中医药教育更多是针对中医临床实践所设置的,中医临床怎么写作和中药产业两者的知识结构应有所不同.

2.1 古代中医药教育的知识结构体系

我国古代中医药教育主要依靠师徒传授,由于无系列教材和稳定的课程内容,学生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师承学识和经验的局限.综合古代各主要学派的师承教育的课程内容,大体上是以经典医籍、文、史、哲有关知识和专科科目为主的,这也为后世形成中医药学主要分科和最后确定为官府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打下了基础.

自周朝起就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之分.隋唐的太医署分医学及药学,据《唐六典》记载,分为四科,即:医科、针科、按摩科(伤科)和咒禁科;医科分体疗、少小、疮肿、耳目口齿、角法等;课程规定先学《素问》、《神农本草经》、《内经》和《甲乙经》等基础课,然后再分学科学习;课程结构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基本形成了课程结构的雏型.宋太医局的医学教育初分方脉、针、疡三科;宋神宗以后设九科专业学习,而且规定必修课为:《素问》、《难经》、《诸病源候论》、《补注本草》和《干金要方》,令医学生轮流为各营将士治病,并按其治疗结果分上、中、下三等,予以奖励.由上可见,古代中医药教育对医学实践极为重视,并使课程结构渐趋完善,是构建现代中药产业知识体系结构的基础.

基于中药现代化的中药产业知识结构构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医药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2 近现代国家对中医药教育的专业设置

近现代中医药教育主要是课程设置中加入了西医学教学.战争后,西医传入使得中西医得到广泛交流,形成了中西医汇通派,一些中医药教育家把西医的许多内容纳入了教学过程.1929年7月,中医界在上海召开会议,规定中医学校教育的课程有:生理、病理、国文、诊断、医经、医学通论、针灸、推拿、外文、卫生及西医课程共29门.特别是1931年后,成立了国医馆,拟定了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课程,为中医药课程结构的形成做了必要推备.

建国后中医药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1956年至1966年根据政府的指示精神,虽设置了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专业,但此时期的课程建设和课程结构所选用的教材没有脱离历史上中医药教育课程.1985年根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扩大了中医药专业范围,设立了骨伤、护理、中药资源、中医基础理论等十几个专业.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出台后,各校的专业调整与建设发生了重大变化,增设了新专业,中医药教育新专业出现了一个.高宝忠和杨天仁[1](1999)提到21世纪中医药人才应当具有全面、合理、优化和复合型的知识结构系统和能力结构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科学和技术不断进步,中药产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对中药产业国际化认识逐渐深入,探索中药产业知识体系结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3.中药产业知识体系结构

将中医药行业分为中医怎么写作业和中药产业,并参照钱学森院士体系的系统科学的体系结构,分析中药产业知识体系结构,对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1 中药产业知识体系概述

借鉴钱学森院士提出的“三个层次一座桥梁”系统科学的体系结构1,相应提出中药科技发展的学科体系结构:中医药基础理论层次,中药技术科学层次和中药技术创新层次,通过“阴阳学说”和“整体论”等辨证思维与哲学层次相连接.(图1)

基于传统哲学思维和民族文化的中医药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世界医学诊疗体系.但是目前国内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理论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没有遵循中药产业知识体系框架,割裂了中医药基础理论与中药产业的内在联系.中医药基础理论是朴素的系统论思想,在中药管理科学中属于基础科学层次,中药产业发展理论的属于技术科学层次,中药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创新)属于工程技术层次.结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运用创建中国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的综合集成,对中药产业发展进行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与研究,将为中药产业发展和中药国际化带来新的思维和方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图1 中药产业发展的知识体系结构

冯显威和贺达仁[2](2002)论述了医学科技的体系结构;现代医学科技的体系包括基础医学、技术医学、应用医学和人文社会医学(医学人文学).贺达仁[3](2005)将医学知识的发展分为原始医药时代、经验医学时代、实验医学时代和技术医学时代.田中识章(日本)[4]将汉方医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由汉方思想和汉方哲学形成汉方医学体系的主干,“即使到现在仍然通过辨证论治对下部产生很强的影响”.因而,将中药产业知识体系结构纳入到中医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之中,将促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3.2 中药产业技术科学的构建

国内学术界和行业内习惯于将中医怎么写作业和中药行业结合起来分析和研究,统称为中医药行业,即“医药合业”,这源于过去中国技术科学层次缺失的原因.钱学森院士[5](1988)指出“中医理论是祖国几千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非常珍贵”,“但中医理论现在还放不进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去”;“它是有用的知识,这种不是科学但是有用知识的宝贝还很多,我们不妨称之为‘前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不断把前科学变成科学”.中医药是中医怎么写作业和中药产业两个行业的结合体,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医药学借助现写作技巧论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并涌现出众多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检测如将中药产业从中医药学中分离出来,创建以中药产业为主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结构,中医药学就容易进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了.“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有着显著的不同特点”.2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中药学逐步分化为临床中药学、中药资源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成药等各分支学科.(表1)

表1 医药产业中的医学与药学交叉学科

化学制药业 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

医药学的思维基础 还原论的思想 整体观的思想

基础科学层次 分子生物学 中医药基础理论、

技术科学层次 药理学、制剂学、制药工艺等 中药炮制学、中药学、方剂学等

医学与药学学科的纽带 药理学 方剂学/中药学

二级学科 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等 中药炮制、中药栽培、中药制剂、中成药学/方剂学等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也是医学和药学之间紧密联系的纽带”【6】.随着临床实践的发展,药理学作为临床药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使得临床药学成为了临床与药学(医药)联系的纽带.相比较而言,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衔接中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主要桥梁和纽带,也是联系中医学科和中药学科的桥梁和纽带,使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得以成为有机的整体.另外,方剂学上挂基础,下联临床,也是中医药学的“桥梁”学科(图2).基于医学治疗手段的选择,药理学和中药学(方剂学)分别为西医学和中医药学的纽带学科.中药产业是以怎么写作中医临床为目标的工程技术,构建中药产业知识体系结构成为制约中药产业和国际化发展的瓶颈.以中药学/方剂学和中药药理学为技术科学层次,并吸收现代医学知识,以指导中药工程技术,怎么写作于人类健康事业.

图2 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中药提取物所依据的技术科学理论

4.结束语

过去中国国内习惯于将中医怎么写作业和中药行业结合起来分析和研究,源于过去中国中药产业知识体系结构不明晰和技术科学层次缺失.遵循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医药分开”的指导思想,参照国际上通用的医药分业制度,借鉴国外产业发展规律推动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构建中药产业知识体系结构,建立与完善中国中药产业的“技术科学”层次.将中药产业技术科学构建问题纳入到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之中,为中药产业走向国际医药市场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