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困生心理疾病其矫治策略

点赞:11586 浏览:4735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学困生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不仅学习成绩较差,而且在心理方面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学困生心理疾病问题的研究,教师应该摸清实情,因势利导,“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够“药到病除”,达到“治病医人”的根本目的.

【关 键 词 】普通高中 学困生 心理疾病 干预 矫治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060-01

笔者联系高中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实际,就当前高中学困生的心理疾病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矫治策略,现就相关问题探讨如下:

一、普通高中学困生心理疾病分析

1.自卑心理严重

学困生都有一定的自卑心理.长期以来,由于学困生得不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重视,长期处于被人看不起的阴影中,这样就会让其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感到学习上没有奔头而产生厌学、破罐子破摔等自暴自弃的心理疾病.由于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家长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学困生就会因感到升学无望而产生混日子的想法,学习兴趣十分低下.

2.自控能力较差

学困生的自控能力普遍较差,究其根本原因是与他们的家庭成长环境、教育环境有关.从家庭成长环境来看,有的学困生是家庭条件优越的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百般宠爱的家庭里,可以随心所欲,于是就形成了放荡不羁的习惯和性格.加上对学习无望,就会更加肆无忌惮,或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或是抄袭作业,不爱思考问题等等.有的甚至具有较强的厌学心理,多次无故请检测、旷课和逃学,沉迷于校外的网络和早恋世界里.

3.抗挫能力薄弱

学生的意志力比较薄弱,一旦遇到困难就会产生畏难情绪.特别是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到学困生的特殊性,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与学困生不适应,教学目标过高、学习任务过重、学习难度过大等,都会影响学困生的学习心理,一旦遭受挫折,就会习惯性地放弃,从而进一步感到学习困难大、枯燥无味、进步无望而加重自暴自弃的不良心理.

普通高中学困生心理疾病其矫治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广西教育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矫治策略

针对高中学困生存在的心理疾病,教师应该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新成才观,正视学困生的心理疾病

教师应该正确地看待学困生,树立新的人才观,避免单一性的成才观,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并采取有效地帮扶转化措施,扬长避短,因势利导.首先,要树立全面的成才观.教师应该树立全面性的大人才观,充分地认识“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增强学困生也可成才的信心.其次,宽容地对待学困生.学困生因为自身的缺陷,容易在学习上出现各种问题,教师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不能够苛求他们,并多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期待和信任.在教师良好心理暗示的作用下,激励和引导学困生逐步找回自信,找到学习的快乐、进步的快乐和成长的快乐.

2.采用分层教学,疏导学困生的心理疾病

针对学困生,开展分层教学,降低其学习目标,建设学习任务,按照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让学困生在分层教学中更容易达到学习目标,让其更多地感受到学习进步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成就感.对于学生对学习的消极认识和看法,要积极疏导,让学生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亮点和长处.譬如让学困生完成难度低一些的作业,提问时让其回答更加容易一点的问题等方式,都可以有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减少消极心理,在进步中逐步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开展各种活动,矫治学困生的心理疾病

对于不爱交往、性格内向和具有较强自卑心等问题的学困生,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文体娱乐活动,根据学困生的实际进行相应的安排.让组织能力较强的学困生从事活动组织类的工作,安排热心集体的学困生参与到活动的后勤怎么写作中来.对于具有某些特长的学生,则可以引导其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让他们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亮点,感受到展示自我的快乐和满足,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在活动中,要注重心理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思想上的开导,帮助学生逐步消除心理上的顾虑,从而融入到集体活动中来.此外,作为教师,必须关心学困生的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关爱的温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困生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教师应该正确地看待学困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的点滴进步,多采用激励等正面、积极的评价方式.针对学困生存在的自卑、缺乏学习兴趣、自控力差、意志力不强等心理疾病,教师应该讲究语言技巧,从话语上多开导、多沟通,以有效地疏导他们的心理.从行动上多关心、多帮助,用热情感化和温暖学困生,用多种方式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信任感和敬佩感,从而达到有效矫治心理疾病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