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

点赞:27588 浏览:1294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医患关系不断紧张,“医闹”现象频频出现,使得新时期的医患沟通能力愈显重要.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医疗行为的重要成分,关系到医学生的命运及医院的兴衰,对缓解医患关系、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医学教育改革、、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培养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已成为当前医学生教育中迫在眉睫的话题.

关 键 词 :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

1.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 加强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当前,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医闹”现象成为所有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新课题.而其原因中由医患沟通不足造成的纠纷约占50%.因此,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能让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疗活动,还能使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整个病史,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增强医生的沟通能力,应当从在校医学生抓起.

1.2 以沟通能力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现代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了“生物-医学-社会模式”.1989 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中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 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 是无能力的表现.”[1]传统的纯生物医学模式只是就病论病,忽略了人的特殊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及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同时,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使得我们医生提出了从人的整体性出发去认识、治疗病人的医学模式.医生只有通过与病人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 才能给患者以较好的治疗,而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实现这种关系的必要前提.要实现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依赖于医学生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要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其提高.我国医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以专业训练为核心,极少医学院校注重医学生与病人沟通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临床实习中加强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

1.3一名合格的医生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今天的医学生在明天大部分都会成为临床医生,现在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也是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现阶段医生应具备四个要素: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有效的沟通能力和熟知医疗法律法规.医患双方交往中社会、心理、法律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认识活动.医生不能仅凭经验草率做出医疗行为, 而应该经过认真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 确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 临床诊断治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 病人的病情往往瞬息多变, 医生对自己的判断应抱有谦虚谨慎的态度,不仅要小心地接受实践检验, 而且要随时诚心倾听病人和同行的反馈意见, 一旦有了错误, 要立即纠正, 要在这样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 不断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临床理论, 不断提高医术水平.


2.当前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现状

2.1 国外现状

1993年英国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提出:21世纪所期望的医师应该是“交流的专家,有判断力的思想家,主动的终身学习者,信息专家,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 、流行病学和行为医学的应用者,卫生小组的管理者,社会的支持者和初级保健的提供者”. 1995 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五星级的医生”应该是“保健提供者 、交际家、决策者 、健康教育家、社区领导者 、怎么写作管理者”. 由此可见国外医学教育界很早就开始重视培养医学生与病人的沟通能力了.美国医学院校十分重视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把它列为21世纪医学生教育课程重点加强的九项内容之一,要求医学教育工作者在培养未来医生时,仔细讲解、传授、评估其交流技能,使每一位医生不仅具备精湛的医术,更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他们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2.2 国内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仍较侧重于医学知识的传授和运用,也正在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予以重视.大部分医学院开设有一些涉及医患沟通知识的学科,如医学学、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医院管理学等,但总体而言,对人际交往和能力培养尚未予以足够重视,对怎么写作理念与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还是比较薄弱,对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教育存在着目标不明,内容不清的问题,缺少实践环节和科学的评价方法,而且缺少研究.许多医学生对医患关系和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深,缺乏对"健康"定义的新认识,低估了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在医疗中的作用,只关心病、不关心人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医学生缺乏与病人沟通的心理准备,在医患沟通技巧上缺乏应对策略,与病人交往中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2].

3.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途径

3.1 提高临床教师队伍的素质

医学生认为既往接受的最有效的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方式是临床带教.临床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优秀的临床教师必然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生,首先要有高素质的临床老师.临床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其敬业精神、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的态度会自然地传给学生,这种示范作用对学生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建立良性的医患沟通模式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培养临床带教老师良好的沟通能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当然, 医院要有适当的教学投人, 以鼓励临床医师的教学积极性.另外,培养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工作多年的医生练就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融洽关系的能力,他们可以将临床业务技能系统地传授给年轻医生,但因缺乏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修养,在向年轻医师传授沟通技术和能力时会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必须从在校生抓起,由专业人员对医学院校的在校生进行沟通技能的培训,例如从事心理学教育的教师,还应包括具有多年临床经验,善于与患者沟通,又有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素养的人员的参与[3].

3.2 在临床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医学生进入临床见实习阶段,往往注重对一些疾病的症状体征的观察和对基本操作的观摩学习,却常常忽视医患沟通.因此,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知识的传授,将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教学中.临床教师在带教过程中,应充分强调临床实习的重要性,使学生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临床实习,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动性,加强和病人、家属接触,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和互信的医患沟通.尽量地让学生在问诊和查体之前充分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尽量地配合学生的见实习.

3.3 提高医学生本身的沟通技能

医患沟通不仅限于病情和医学知识的沟通,它还涉及心理、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所以一名合格的医学生除了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外,还应该了解心理学、社会学、人际交往等学科知识.医患沟通的对象也不止限于患者本人,还包括其家人、同事和朋友.医学院校在医学教育中要重视医学生看、听、问、说和共情等心智技能的培养, 使医学生学会和掌握看、听、问、说、共情的技术, 并熟练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共情在临床心理学中也叫同理心或共感, 它是连接医患关系的最重要的环节.另外,要重视非语言信息的功能.非语言信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是语言信息所不能替代,比语言信息更具真实、准确性以及在话境中起着决定意义的作用,在情感和态度表达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的信息[4].

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医学生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4 增加人文课程设置

要开设有关沟通方面的专业辅导课程.在开设《医学心理学》的基础上,再开设《医患沟通学》讲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沟通技能,并教育他们在工作中如何处理上下级之间、医护之间和同行之间的关系.将医学人文教育、沟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教育相渗透,同时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加强对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对避免医疗纠纷、缓解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医学院校各级领导及广大师生都应身体力行,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